在影片《大決戰中的遼沈之戰》的結尾,導演用一段解說總結了遼沈之戰:
1948年11月2日,東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沈陽解放。同一天,集中營被解放。遼沈戰役前後52天,殲滅了一個'土匪'指揮部、4個團、11個部隊、33個師,共47.2萬人......"

遼沈戰役爆發時,駐紮在東北地區的國民軍有一個東北"将軍"司令部。東北"将軍"司令部下轄鄭東國第1軍、陸偉權第6軍、周福成第8軍、遼耀祥第9軍四個團。第1軍團隸屬于第53、第6集團軍,第6團隸屬于新的第5、第93集團軍,第8軍團隸屬于第6、第53集團軍,第9軍團由第1集團軍、第3集團軍、第6集團軍、第49集團軍、第52集團軍和第71集團軍管轄。在一個案例中,這四個團在其管轄下共有12個軍團。
那麼,既然東北有12支部隊駐紮,為什麼隻有11支部隊被東北野戰軍殲滅呢?另一個士兵在哪裡?
答案是:軍隊從東北戰場逃走了。也是遼沈之戰中唯一一支逃離東北戰場的軍隊。
這支部隊是第9團下屬的第52軍。
第52軍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陸軍軍官學院的六個教學團。1930年春,六個教學小組被改編為第2師的教學。同年5月,第2師改編為第4師。1932年,第4師擴大到第17軍。1937年,第17集團軍從主力第25師分拆出來,并擴編為第52集團軍。這是正式組建的第52軍,由第2師和第25師管轄。
在抗日戰争時期,第52軍先後參加了徐州戰争、武漢戰争、長沙戰争等大規模戰役,為保護國漢功。1941年底,太平洋戰争爆發,日本入侵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威脅到中國的後方安全。第52軍奉命前往雲南南部,駐紮在邊境,以防止日軍的進攻。
抗日戰争結束後,第52軍被編入東北戰場,隸屬于廖耀祥的第9軍。
廖耀祥第9軍共6支部隊,其中新1軍和新6軍是國民軍五大王牌軍之一。其實剩下的四支軍隊也非常好鬥。比如第52軍,因為戰鬥風格激烈,被譽為"國民軍第六王牌軍"。
然而,兇猛的王牌軍隊,向東北戰場将重回原形。1946年10月,東北野戰軍在新開嶺戰役中重創第52軍,殲滅了第25師,開創了東北野戰軍在一場戰役中擊敗敵軍第1師的先例。雖然第52集團軍随後補充了兵力,恢複了第25師的組建,但已經傷痕累累,強風也已不複存在。
1948年4月,就在遼沈之戰即将爆發之際,劉玉章奉命接任第52軍司令,廖耀祥第9團駐紮在沈陽附近。
劉玉章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當他到達東北時,他看到了戰場的形勢,預示着沈陽遲早會落入東北野戰軍的手中。遼沈之戰開始後,廖耀祥率領第9兵團組成西征軍,前往錦州營救範漢傑。劉玉章設法将第52軍從第9團的序列中解救出來,并接受了另一項任務- 前往營地并為國民軍開辟了一條海上通道。
顯然,這是一項好任務。東北野戰軍攻占錦州時,關閉了東北的大門,形成了"關門打狗"的局面。營地口,相當于東北地區唯一的逃生視窗。劉玉章率領第52軍到營口,可以避免跟着廖耀祥跟東北野戰軍主力去,也可以提前占據逃生視窗。
劉玉章占領了營地口,外部封鎖的消息,"悄悄進村,不開槍",東北野戰軍在鼓裡。後來,東北野戰軍終于做出回應,派出第9縱隊星夜行,到營門口攔截第52軍。雙方在營門附近展開激烈戰鬥,互相破壞。
不久,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乘坐"重慶"号巡洋艦,率領三艘商船到營地迎接第52軍。劉玉章率領剩餘的第52軍1萬多人乘坐巡洋艦和商船離開營地,渡海到葫蘆島,再經葫蘆島傳回廣關,成為遼沈之戰中的"網中魚"。
劉玉章随第52軍傳回廣關,駐紮在江南地區休養。1949年5月,上海戰役爆發。劉玉章率領第52軍參加了上海之戰,并在嶽浦戰役中敗北戰第3軍第28、29軍。随後,劉玉章率領第52軍從上海戰場撤退,經舟山抵達寶島。
劉玉章率領第52軍兩次逃離東北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創造了中國戰争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