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孫海帆
1936年,上海宜華電影公司的年輕導演方培軒匆匆趕來找公司的特别作曲,剛從上海音響畢業的劉學軒,他請劉學軒為他的新片《三星伴侶月亮》寫一首探戈舞曲,非常迫切。

劉學軒(1905-1985)
此時劉學軒已經31歲了,性格冷靜的他并沒有立即同意方培軒,而是仔細詢問了電影說了什麼,這舞曲是準備用在哪些情節中,方培軒立刻向劉學軒吐槽了影片的情況。
方培軒說,這部電影是一部歌舞片,主要講述了民族工商業勞工和外資鬥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蔣宗良,他為了工廠的發展,決定開辦電台廣告生意,是以需要招一位歌手來唱歌, 失業的結果在家女歌手王秀文來應用,經過一番曲折後,江宗良的新産品試驗成功,在慶祝晚會上,而他墜入愛卻無法在一起的王秀文也來了派對。方培軒想讓劉學軒寫這首歌。
照片電影"三星伴侶月亮"。
劉學軒聽了方培軒的介紹,立刻想到了當年在上海的畢業派對上為低年級學生到高年級學生每人即興創作的歌曲,他當場寫了一首探戈舞曲,立刻寫完就到俄羅斯學生在場演奏,效果非常好。劉雪璇把這首歌的旋律哼哼唧唧地聽着,方導演眼前一片亮眼,又覺得和劇情特别恰當,馬上讓劉學軒盡快把樂譜給他。
方培軒拿到了這首歌,立刻找到了《三星同伴月亮》的編劇黃家木,讓他填了一首歌,黃家木也是一個"快炮手",聽完這首歌後腦子裡就有文字,于是,他揮了揮手,寫下了這樣幾句歌詞:
好花不常開花,好時光不常開花;今晚離别後,何大軍又來了。
小鹿濕中庭,香味飄向室外;
翡翠漏頻頻奔波,好日子不能回頭;
停止唱陽觀疊,重發電機白玉杯;
因為這首歌表達了王秀文離開江宗良時的複雜情緒,是以,黃家木給這首歌取了一首歌名,叫《何天君再來》,是以這首歌的初衷是一首情歌,它用深沉的旋律、感人的歌詞,充分展現了女主角所遭受的愛情挫折的痛苦和悲傷。
這首"快軌"的歌讓方培軒很滿意,黃家木也很驕傲,但作曲家劉學軒并不滿意,因為這首歌成了一首限制音樂情緒的歌曲,内涵變窄了,這讓劉雪軒有些尴尬,另外唱歌也隻是,中間還加了一句"喝這杯, 請點一點菜"這樣的歌詞,劉學軒也覺得這顯得比較粗俗,劉學軒把自己的意見交給了朋友,編劇潘彥農說,但是,因為是公司的新人,是以他面對他卻沒有和導演方佩璇一起,而是要求簽名的時候用筆名"吃飯像",而不是用他的真名劉雪璇, 溫柔地表達了他的不滿。
《三星伴侶月亮》于1937年發行,在影片中,王秀文的演員們第一次唱着《何繼君再來》,她的演唱深深地打動了觀衆,讓《賀繼君再來》立即被唱響,尤其是專輯發行後,《何繼君再來》立即成為國内流行歌曲,但當時, 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作曲家叫劉學軒,其實後來有很多流行的名曲,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作者是劉學軒。
環比版《賀天君再來》老唱片
(二)
1984年,香港歌手張明民在北京電視台春晚會上演唱了一首歌《長城民謠》,其中他唱的是"長城有百萬裡長,長城外是他的家鄉,高粱肥、大豆香---",這首歌讓不少觀衆感動,卻不少年輕人誤以為是"港台歌", 而此時,這首歌的真正作者,79歲,失明的劉學軒,也在廣播中聽到這一度被禁的歌唱作品,他面無表情。
又過了20年,大型音樂劇和舞蹈史詩《東方紅》在全國隆重上映,其中李光軒演唱的《松花江》也是一首廣為流傳的反日救援歌曲,人們以為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是張漢軒,沒人知道它的作曲家其實是劉學軒,而當時劉學軒就在無錫市, 江蘇省江南師範學院圖書館作為資料官,誠實接受"改造"。
到目前為止,網絡上"松花江上"的資訊仍然沒有在劉雪軒的名字中看到
在電視節目中唱《松花河上》也沒看到劉雪軒的名字
如今,人們經常在各個聚會上都能聽到《雪花沙叢》這首歌,但大多數人隻知道這是一首"老歌",卻不知道其中一首"白雪皚皚的陽光明媚,巒眉随處香,騎驢壩橋,鈴聲響---"的歌詞也出自劉學軒的手。
《尋雪》成為經典兒歌
幾十年來,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詞曲作者劉學軒在中國音樂史上一直默默無聞、抹去,而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正是他寫了《君君來了哪一天》這首歌。
(三)
因為《賀倪君再來》真的是"太熱了",是以,在《三星伴侶月亮》電影上映後,其他導演和歌手依然"未完成",不斷"接力"這首歌。
1939年,香港《漁燈歌》導演蔡楚生拍了一部抗日電影《海島樂園》,在片中飾演飾演北方舞者的演員李莉莉,同情和支援一群愛國青年,在聽到敵人活動的資訊後,與他們的上司人産生了感情, 她參加了愛國青年商定的行動計劃,同意在舞會上她将唱"什麼日子君再來"作為行動守則,覆寫愛國青年将成為敵人的網,然後翻牆參加抗日遊擊隊。在唱完《今晚離開後,何乃君又來了》的最後兩句時,她看着抗日青年離開,然後,一個雙關語,這首歌在片中起到了"畫龍眼"的作用。
"海島樂園"
俗話說,"音樂無國界",原本《何乃君再來》被用在一部抗日戰争電影中,但這首歌被日本人喜愛,并很快傳播到日本。日本歌手渡邊将歌詞翻譯成日語,專輯發行時人氣極高。另一位日本歌手山口淑子(Sukko Yamaguchi)喜歡這首歌,并在各種場合演唱過。
山口女士的父親,父親在中國東北工作,在撫順長大,小時候被父親的朋友沈陽銀行總經理李宜春收養,名叫李香蘭,後來成為一名男女演員,後來又在電影《白蘭地之歌》中鼓吹日本侵略中國的政策,而《艱難的交響曲》也唱了《賀志君再來》, 雖然也是愛情的表演場面,但在她演唱之後,人們開始以不同的視角看待這首情歌,"何志君再來",這首歌的第一首歌也被誤認為是李香蘭,雖然李香蘭因為在上海的一場獨奏音樂會上演唱了這首歌而被部(帝國主義管理機構)傳喚, 問他:"這首歌期待重慶政府回來嗎?""還有'惹麻煩'。
李湘蘭《何志君再來》唱片信封
劉學軒是一位非常勤奮和熱情的詞曲作者,在上海淪陷後,他搬到了武漢、重慶、香港等地,和許多愛國音樂人一起參加了救助和抗日活動,他組織出版了《戰歌》,寫起了抗日救援歌曲,從一位寫抒情和藝術歌曲的音樂家"蛻變"為寫抗日歌曲的"音樂戰士", 此時,他根本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去關注和改變《什麼日子君再來》的用法和方向,更何況這首歌在他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曲"将成為塑造他一生的"定時炸彈",而炸彈在20年後"爆炸"。
(四)
20世紀80年代初,距離《賀乃鈞》出版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氣氛也輕松了很多,改革開放也來了,但已經80多歲了,失明了,生活依然悲慘 劉學軒也因為歌曲的參與而未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1978年後,香港、台灣和歐美流行音樂開始湧入中國大陸,其中最受歡迎的歌手鄧立軍演唱了新現代版的《何乃倩再來》,再次被年輕人所捧。她"全能"的語氣引起了大陸文化部門的極大重視和緊張,是以鄧麗君的《賀天君再次》成為了批評的對象。
1980年,《北京晚報》連續九篇對《何乃鈞再來》的批判文章,稱這首歌以前"腐蝕人民對國民黨的抵抗和日本人民的戰鬥力",現在直接針對中國大陸,旨在破壞社會主義的精神基礎和"四個現代化"建設路線。
兩年後,《什麼日子君再來》并沒有因為批評而消失,而是"火越來越火",幾乎每個人都能哼唱。到1982年,一直持續到1984年,大陸發起"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和消除精神污染的運動",《哪一天又來了》在猛烈的攻擊下,再次成為第一個成為負面教材的教材。在運動的早期階段,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一本60頁的小冊子,題為"如何識别黃歌",其中作者的兩篇文章明确寫給"如何再次"。
"如何識别黃歌"封面和目錄
在這種情況下,這首歌的作曲家劉學軒很難獲得在政治和生活上得到更大改善的機會,他仍然為此"擡不起頭",當記者沙青為這首歌采訪他時,他仍然"低頭忏悔"的态度:"宋"。不健康的成分,反映了我目前人生觀的問題",的确,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受到了批評,寫了上百萬字的檢查,"哪一天君來了"這樣的十字路口老鼠,劉學軒成了"震撼的鳥",他不得不誠實地面對歌曲的所有指控,而且,畢竟"獨自承受"。
那一年讓他寫歌導演方培軒在1948年因為飛機失事遇難,詞曲作者黃家木早就搬到美國去世了,《三星伴侶月亮》攝影師王玉生在戰中死于車禍,主演和原來唱歌的身邊也在20世紀50年代去世, "何尼君再來"原來隻有他一個人,這個"罪"他不承擔誰承擔?
(五)
說《賀繼君再來》是一首"壞歌"并不過分,這首歌其實在1949年被國家三黨禁,共産黨和日本,也被列為"禁歌",大陸解放後和台灣一起被禁。
這首歌在日本被禁,因為李香蘭的歌曲"何志君回來了"被日本審查機構判定呼籲"國民軍在哪一天傳回上海"。
然而,也有日本人會把"何乃君再來一次"的歌名篡奪為"何日軍再來",這個"俊"變成了"太俊"、"皇軍",而在國民黨眼中,"俊"字也有共産黨回到上海的期望,于是,由蔣介石親自下令,全國禁止唱"何天君再來"。
但即便如此,共産黨并不"賞識",認為在民族團結抗日、拯救的畫面中,這種"全能的聲音"正在腐蝕人們的意志,"俊"字代表青年,是作為舞者的情人入酒,勸阻他加入抗日抗争、抗國鬥毆, 很明顯,這首歌并沒有得到共産黨的喜愛。
一首歌被寫出來,就像一個孩子離開母親,孩子後來怎麼變了,油粉是媽媽無法控制的。而當時,正是劉學軒創作音樂的黃金時代,作為作者之一,他顯然不能也無意過多地關注這首音樂。
創作《賀志君再來》之後,劉學軒主要緻力于創作抗日戰争歌曲,創作了大量後來成為經典抗日戰争歌曲的作品,包括《起步》、《前進》、《前線走》、《中國空軍歌曲》、《中國海軍歌曲》、《我是士兵》等,其中最讓人激動人心,包括《長城》《島樂園》, 《保衛家園》主題曲,以及《滿江洪》、《保衛大上海》等100多首抗日戰争歌曲,此外,他還創作了被譽為"名歌六、古色古香、堪稱絕對唱"的郭莫羅曆史劇《曲原》一集,這一時期,埋頭創作《何志君》受到任何沖擊和影響, 他,在國内很難讓自己的戰争呐喊。
1940年,劉學軒(左一)和郭沫若夫婦(左二、三)在重慶張家花園
不過,雖然劉學軒早年參加了進步學生運動,熱情創作抗日戰争歌曲,但抗日戰争後始終站在愛國進步勢力一邊,在重慶國家統一區指揮了1500人的"黃河合唱團",而許德軒等進步教授抵制了國民黨的"反共遊行", 在蘇州參加"反饑餓、反内戰、反迫害"運動上國民黨的"黑名單",在淮海運動堅決反對國民黨将學校遷往台灣并開展"學校保護運動"之後,但是,由于他的"何日君歸來",他所做的任何貢獻和努力後來都被"一筆勾銷"。
(六)
解放後,劉學軒先後在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蘇師範學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任教,并曾任無錫市第一屆人大代表。1956年,劉學軒調到北京建北京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前身),随後在學院任教,并擔任副院長,在此期間,他繼續滿懷熱情地寫歌,創作了《人民解放合唱團》、《挖千年之根》、《翻舞》、 《世界各地的人民團結》等很多歌曲,此時,人們似乎忘記了,他曾經寫過一首很多政治力量都看不出來的歌。在某種程度上,是他提醒了組織這樣的事情。
1957年"清風運動"開始後,中國音樂家協會在北京組織了一系列"座談會",作為銅梁人土地上的學士,劉學軒其實也有直率、直言不諱的真實面,他是座談會的第一位演講者,他果斷了, 他惹上了協會上司的麻煩,很快被幾家報紙文章嚴厲批判,被诟病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敵人、藏在階級裡的毒蛇,加上他寫的《何乃鈞來了》,又被封印、黃歌代言人、中國和大右派, 劉學軒開始了他的"人間地獄"之旅。
打到右後,劉學軒的職位一落千丈,他先被免職,留任看,工資下調三級,下放圖書館當資料官。他的妻子喬靜雲也在大學工作,也因為幫助丈夫說出來而被毆打。此外,劉學軒之前創作的所有歌曲都無法簽名,包括後來新創作的作品。
然而,劉學璇并沒有灰心喪氣,也不在乎他的作品能不能署名這樣的問題,在無休止的檢查過程中,他仍然堅持創作和音樂理論研究,為毛澤東寫了幾首詩,包括《人民解放軍七法》。他還在南京占領期間寫了《初奏曲》、《曲調練習》和《中國簡單和諧新解》,《七大為女軍》、《滿江洪同志和郭莫羅同志》和《俞沙巴然黃河塔》等書和數百萬字的音符,對他來說,隻要身體不被破壞,他總會寫下來, 此時,他"癡迷"的力量占了上風。
他的"癡迷"也表現出對政治常識的缺乏判斷力,從新聞中,他聽說"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熱水中",他無視了八口之家惡劣的生活條件,從每月不到150元的工資60元支付,以"劉氏"的名義捐款, 支援"世界革命",這筆捐款是十年,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得到任何"寬大處理"。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劉學軒不斷受到影響,妻子于1971年去世。因為一首歌,幾十年後劉學軒的家庭破裂了,這是劉學軒出乎意料的,他更出乎意料,在1979年,他的"問題"被"糾正"了,相關檔案還是會把"什麼天君再來一次"定位為"黃歌"。1982年10月,劉學軒參加了全國文化大會、文化大會,那些被搶了一輩子的藝術家們聚集在一起,表達"解放"的快樂心情,但在大會上有人出來"清算"何天軍又來了,劉學軒終于被這種無盡的折磨擊倒了, 他生氣地在眼睛下面流血,視網膜脫落,他再也看不到那明亮的"春天的藝術",他,失明了。
劉學軒的老年照
1985年,心灰意冷,在艱辛中劉學軒因為痔瘡發作住院,因為沒資格享受獨立病房,被同一室友的綠黴菌菌發作,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他去世之前,他還是沒有忘記給,告訴自己的孩子捐獻遺體。3月15日,一代傑出的愛國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劉學軒帶着深深的遺憾和痛苦離開了世界。
不能說像劉學軒這樣的作曲家"來了以後就沒人了",但像劉學軒這樣的作曲家在中國音樂創作史上是絕對罕見的。
為什麼Jun又來了?
(本文基于李牧和鐵流的文章,在此感謝他們,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