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宗翰:一顆平常心

作者:新民網

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前,我學過戲劇和舞蹈。任何學過歌劇和舞蹈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今天不練習,明天就不敢上台。在學習歌劇舞蹈到成為演員的整個過程中,老師告訴我們:首先要行動。首先,做好藝術本身,要有自己的美德,隻有面對面的觀衆。舞蹈學院、戲劇學院、戲劇學院都是一樣的,觀衆就是我們的食衣父母,要有藝術,藝術就是藝術,美德就是美德。

從藝術20多年,見證了演藝産業的發展壯大,幸福的,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藝術,熱愛藝術;

李宗翰:一顆平常心

我第一次來上海拍戲時,我跟着制片廠的老演員們一起,感受着那種嚴肅和它音樂融合的創作氛圍。我想,我可能像他們一樣,将來會有這樣的生活,從年輕到中年,直到老年,玩每個年齡段都能玩,不斷創造。

但突然有一天,市場變成了一個交通時代,我曾經看到一個老演員和一圈演員,那個演員一直在玩遊戲,老演員哭了。當然,這些交通明星的幕後黑手是誰,誰負責打造餐飲圈文化,我們都知道,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希望今天這些所謂的交通明星能和我們一起重新審視文藝工作者的作風。

我曾經對我的朋友說,演員是我的職業,就像醫生、老師和程式員一樣。我碰巧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一名演員,每個人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作為演員,我們應該通過"表演"來诠釋生命的真善、美、惡,并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向大衆展示。公衆首先欣賞的是作品本身,其次是演員賦予角色的意義,如果幸運的話,這些角色将成為一代人的文化印記。但近年來,交通至上,餐飲圈的文化,天價的電影報酬......我似乎覺得表演藝術界正在被這些無窮無盡的新詞所侵蝕,并被銅色所玷污。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文藝圈不叫文學界,而是叫"娛樂圈"、"娛樂"這個詞,聽起來挺有娛樂性的。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尼爾·波茨曼(Neil Pottsman)的《娛樂至死》(Entertainment to Death)一書:"娛樂至死的可怕之處不在于娛樂本身,而在于越來越喪失認真理性地思考社會事務的能力,以及輕盈的文化助長了無知和無畏的理性文盲,而沒有自我認識。"顯然,文化環境對曆史程序的影響并不太重要。

是以,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創作更多貼近生活的作品,拒絕酷劇的"博眼球經濟"。我非常感激自己在最好的時期從事文藝工作,因為有發達的媒體傳播形式和公衆支援,藝術作品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創作空間也更加廣闊。正是因為如此,作為公衆人物,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我們的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品味。希望每個已經進入和即将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共同的心,把自己事業的重心放在自己的作品和藝術上,用作品說話,用藝術向人們展示。

記得謝進導演創作的電影《舞台姐妹》有一句名言:"認真真實的演技,天真無邪。這是越南劇作家袁學芬老師的人生寫照,應該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的座右銘。(李宗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