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作者:絕筆曆史

1947年7月,解放戰争最困難的階段,蔣介石改變了他所謂的"亂"戰略,從全面進攻轉向集中進攻,其中第一個是陝北解放區和山東省解放區。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為了更好地發展山東解放區,毛主席決定對華東野戰軍師進行戰鬥,組建内外軍,以打破戰場上的僵局。這是解放戰争時期,華東野戰軍的戰争史,非常有名的"七月師"。

從交戰的角度來看,這個大師是極其正确的,不僅配合了劉登軍隊的行動,還擊穿了蔣介石的關鍵進攻,重新奪回了華東戰場的主動權。

而華業師之後,兩大團各表現極為出色,陳和蘇瑜率領外團進入中原,阻擋了一大批精銳國民軍,後來又發動了解放戰時期至關重要的第一戰,這就是雨東之戰。

而渝東戰役之後,國民軍再也無法主動對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從此陷入被動局面,當然是與敵I軍互相消滅,解放戰争正式進入大反攻階段。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而内軍,即後來的山東團,在徐世友和譚振林的帶領下,橫掃了700英裡的古集路,為今後發動濟南戰役的一招奠定了基礎。

至于濟南戰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濟南戰役,就沒有後來的淮海戰役,正是因為濟南的俘虜,是以蘇禹有打淮海戰役的計劃,但此時,計劃隻是小淮海, 并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戰鬥。

但事後飛蛾,如果不是蘇瑜在中原的戰鬥,擊中了國民軍主力,許世友也不可能發動濟南之戰。因為離濟南徐州不遠,有數十萬國民黨軍隊,但是這些部隊,但是在玉東戰役中卻害怕解放軍,是以濟南戰役開始了,他們根本不敢增援,怕被解放軍半途而廢。

是以這一切,都是解放軍各将領共同努力的結果,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可以說是環形關聯的,後果更加明朗,最終奠定了解放戰争的勝利。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主旋律是,在華業師之後,留在山東省舊解放區的内軍團,也就是山東軍團中的兩個靈魂人物。

說起山東軍團,我們都知道,最關鍵的兩個人是司令員徐世友和政治委譚振林,他們可以被稱為山東軍團的靈魂,是以山東軍團也被稱為徐檀軍團。

而山東軍團在徐世友和譚振林的帶領下,在中國的主力部隊跳出了外線,其實壓力還是很大,但盡管如此,徐世友和譚振林兩人冷靜回應,結果依然輝煌。

但徐世友和老搭檔譚振林在濟南戰役後分居。而後來爆發淮海戰役,徐世友沒有參加,而是留在山東,但譚振林不僅參加了淮海戰役,或者當時淮海戰役的五名前委之一,與鄧小平、劉伯成、陳毅、蘇羽四人一起指揮了大決戰。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這裡,其實有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這是在1955年将軍被授予将軍軍銜的時候,徐世友将軍隻獲得了将軍的軍銜,是以他有很多話,還找到了周總理,希望他被授予将軍,因為徐世友将軍覺得自己完全有資格當将軍。

但許世友的要求,并沒有如願以償,但令人吃驚的是,在将軍的初始階段,譚振林是将軍候選人,因為授予爵位時的第一個綱領,是毛主席被任命為大元帥,元帥和将軍十多,一般而言,當時, 原來的14位将軍。

這十四人,除了現有的十位将領外,還增加了李仙年、鄧子輝、張定軒、譚振林。但當時這四人都離開了軍隊,最終是因為毛主席辭去了大元帥的軍銜,這導緻所有參加政府工作的人都離開了軍隊,并提出不被授予軍銜。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最後,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譚振林沒有被授予将軍,但從這件事上我們不難看出,譚振林有資格成為将軍,這也是組織認可的。

但徐世友将軍在山東軍團,他是司令員,譚振林隻是一個政治委員會,兩人曾一起指揮山東軍團的老搭檔。但在軍銜的授予上,許世友沒有被選為将軍,隻被授予了上将,但譚振林卻是組織認可的将軍候選人,原因何在?

也許在這裡,有些人會覺得徐世友将軍沒有參加淮海戰役,以至于錯過了将軍。其實情況并非如此,而許世友和譚振林,他們之是以被組織考慮授予軍銜,其實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第一點,其實譚振林的地位一直比徐世友高,雖然在農改戰争中,譚振林和徐世友一直處于不同的制度中,但就他們的革命經驗而言,徐世友還是無法與陳振林将軍相提并論。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因為譚振林是井岡山産生的舊革命,1926年入黨,在農曆革命戰争初期,他是中蘇地區的軍事級上司人,并擔任紅十二軍政治委員會委員。

相比之下,徐世友,是農曆革命初期從大白山、乙羽出來的紅軍将領,曾任班長、排長,後來晉升為團長。而現階段,徐世友在以玉瑜并沒有露出山露水,直到紅四軍長征抵達四川和陝西革命基地,許世友才迅速晉升。

徐世友當然能很快脫穎而出,是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一些客觀因素,因為當時紅四方軍總司令張國軒,會對他有很多意見,将軍們已經被免職,這次世界朋友将有機會得到提拔, 很快從一個團長,成長為陸軍總司令。

但盡管如此,徐世友雖然成長得很快,但他的革命經曆,也就是軍銜标準、"德、才、資"三個方面,還是與譚振林的差距較大。解放戰争期間,譚振林曾經是蘇玉的老首領,對譚振林非常尊敬,在這種情況下,譚振麟自然會是将領之一。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其次,我們看第二個原因,其實在山東軍軍時期,譚振林和徐世友的關系,不僅僅是政委與司令員的關系,其實更像是陳毅和蘇宇的關系。

大家都知道,後來在片名中,陳毅是元帥,蘇瑜是将軍,而陳洙這對搭檔是因為等級不一樣,也是因為他們處于不同的位置。

因為陳毅老闆,打仗不是他的強項,但他參加革命初期,在隊伍中聲望很高,會受到他的欽佩。蘇瑜雖然能打得好,但他畢竟年輕,在革命隊伍中很難說服大衆,是以陳洙在一起,起到了彌補對方的作用。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回過頭來看,我們看許世友和譚振林,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譚振林從事政治工作出身,戰鬥不是他的強項,但徐世友是我軍少有的将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配對在一起的,也是需要的情況。

此外,早在1947年譚振林就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副政治委員會委員,徐世友隻是一名縱隊指揮官,而後來華業師就有了山東軍,這次是世界朋友被提拔。

當然,許世友被提拔為山東軍團司令員,他的職位也比譚振林低,因為譚振林除了山東軍委,他也是山東軍團前黨委書記,擁有最終決定權。

不過山東軍軍曾經被稱為"徐譚軍團",人們會誤以為徐世友比譚振林高,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雖然兩人是一對搭檔,但譚振林一直是徐世友的上級。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最後,我們說第三個原因,這也是授予頭銜時要考慮的關鍵點,這是頒獎時的現任職位,當時許世友隻是南京軍區司令員,而譚振林是國務院副總理,這個差距也很大。

是以,在授标的準備階段,軍區司令級别的将領都是當時的将領,這也符合授标的規定。而譚振林、李賢年等人,當時也擔任過國務院總理,這個級别也是和将軍一樣,是以在初步的軍銜考核上,譚振林等人也選為将領,當然後來因為毛主席的謙遜,再加上主席主張離軍将領不授予軍銜, 這讓譚振林沒有得到将軍。

說到這裡,其實在授予爵位時,徐世友将軍找到了周總理,認為他有資格被授予将軍軍銜,原因很簡單,這是徐世友曾經擔任過山東軍司令員,是以他具備了野戰軍司令員的資格, 是以徐世友将軍有這種行為,他也覺得自己是合格的。

1955年許世友隻授上将,為何老搭檔譚震林,卻曾是大将人選之一?

當然,中央上司的考慮肯定是從各個角度出發的,不會從一個方面來決定。總而言之,許世友和譚振林曾經指揮過山東軍團,出于形勢的需要,但這絕對不代表許世友在軍隊中的資曆可以與譚振林相提并論。

但話又說回來,軍銜隻是一個将軍價值的某種展現,并不能說明所有的問題,而徐世友将軍雖然沒有得到将軍,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他的尊重!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大家來下面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