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産主義者。
群衆利益放心
緬懷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蘭州市關區酒泉路街道黨委書記郭佳
劉健,《甘肅日報》記者
"這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最高獎項,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是我繼續奮鬥的新起點。近日,在談到"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獎時,蘭州市關區酒泉路街道黨委書記郭佳說。
在街頭社群工作20年,郭佳始終以第一心不變,信念不減,入黨時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他們的青春和熱情全部奉獻給基層黨的建設工作。
堅持學習,提高技能
2019年4月,郭佳被任命為酒泉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我必須做好工作,做好,做好組織,讓群衆滿意。郭佳下定決心。此前,她已經在該市關區的幾條街道和社群執業了14年。
1992年,20歲的郭佳從學校畢業,加入城門區環衛局。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擁有該市衛生系統正式文憑的幹部之一,她在該機構的管理中處于優先地位。
此後多年,郭佳一直渴望走向基層前線。她認為,隻有零距離接觸群衆,才能真正了解群衆需要什麼,更好地為群衆服務。
2001年6月,當市海關決定成立街道下社群,号召幹部到社群時,郭家怡不再猶豫第一批人名,前往京源路西街道社群擔任黨支部書記。
當時,社群是一個新事物,對于它的責任以及它将如何運作,根本沒有先例。千方百道,郭佳隻能在幹涸的中學裡做,一步一步摸索。
為了開闊視野,提高社群服務水準,郭佳将不斷學習每天的報紙、電視、書籍,成為她了解國家基層治理的導師和朋友。多年後,作為街頭黨工委書記,她依然保持着每天學習的習慣。
"隻有學習才能與時俱進。郭佳說,注重學習,善于學習是黨的優良傳統,作為共産黨員,必須始終堅持學習促進認識,認識促進,促進。
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
"上面一千行,下面一根針",經常用來形容街道社群的工作。
酒泉路街道面積0.88平方公裡,轄區居住常住居民5.4萬餘人,流動人口1萬餘人,是否要穿好針、帶好路線,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作用,是衡量街道黨委工作的重要标準。
在擔任酒泉路街道黨委書記後,郭佳作為重要課題,研究了區内各類機關推廣的總體效果,發揮全市基層黨建的整體效果。她深入研究了中央政府對城市基層黨建的定義和要求,走訪了專家學者、媒體人士,廣泛聽取了人民群衆對基層治理的建議和期望,最後提出了蘭州市首個城市基層黨建品牌——《黨建大會号》。
"黨建大會号",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轄區機關、企業、黨組織、黨員團結起來,共同參與城市基層治理,實作共同建設。然而,實作這一目标并非易事。
酒泉路街道有省國資委、蘭州某中學、實驗國小等近百個機關,為了暢通溝通管道,郭佳和黨委班子一次走訪,耐心講講街頭黨建思路。
經過不懈努力,酒泉路街道終于開啟了街道"大工委"、社群"黨委大"的工作局面,街道"黨建大會号"朋友圈從0到92,到124,逐漸壯大,煥發黨建工作新時代的活力。
始終牢記群衆利益
在街頭社群工作了20多年,郭佳深知基層工作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需求,街頭社群要做的是盡可能多地考慮每個人想要什麼,并提高他們的滿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她說。
酒泉路街道陽角社群有一位叫"老馬"的居民,愛養花,在自己的平房裡種着各種瓶罐頭,種了很多花。雖然增添了一點活力,但因為擺放淩亂,也影響了家庭住宅的整體環境。
社群從業人員多次試圖勸說"老馬"把花搬回家,但又怕被他脾氣還回去。得知此事後,郭佳建議社群成員改變主意。
"'老馬'喜歡養花,是以把花搬進屋裡肯定行不通,是以你不妨幫他更新,造一個'老馬的小花園'。她說。
在社群的幫助下,"老馬小花園"作為家庭住宅的亮點亮相。"老馬"養花的熱情也是空前的,他不僅把小花園整理得井井有條,還經常指導其他居民養花。
始終把群衆的利益放在心上,站在群衆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這樣的故事在郭嘉身上有很多。
走進酒泉路的街道,提起與群衆有關系的黨委書記,人們總會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