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9月25日上午,由廣東省文物鑒定站、韶關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主辦、韶關市博物館主辦的"南粵實益線"活動第一站活動在韶關市博物館開幕。

作為廣東省文物鑒定站黨支部"我為群衆做實事"項目之一,活動旨在向基層推廣文物鑒定和通法工作,與人民面對面互動。活動共提供陶瓷、繪畫、玉石、雜品、錢币5種鑒定項目,由廣東省文物鑒定站5名專家在韶關市博物館大廳"坐式咨詢",免費為大家進行文物鑒定。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南粵實益線"韶關站活動現場。

在活動開始前半小時,公衆在博物館外排隊領取他們的号碼。現場贈送了各種瓷器、繪畫、戰國曆代的民國錢币、儲存完好的清代象牙闆、清代玉石手镯、民國銀耳環......前來鑒定物品的人絡繹不絕,很多市民也前來觀看,聽專家在鑒定文物知識上廣受歡迎。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大量收藏清代椰殼雕刻年冷三友圖案錫膽蓋可以。

在雜項鑒定台上,一對冷三印錫膽蓋罐的椰子殼雕刻的出現引起了公衆的注意。這種小蓋子罐頭型美觀,儲存完好,雕刻細緻,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經過專家鑒定,這套文物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現場很多人都拍過照片。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中華民國帝國大廈經過翻新,建成紀念印章。

"這枚獎牌是'标準',每個人都可以觀看和學習。在現場,一位市民将20世紀30年代韶關當地關帝樓改建為紀念獎章,也得到了專家的關注和贊賞。勳章正面鑲嵌着藍色的十字架藍色,背面記錄紀念資訊和年份,儲存完好,對于中華民國印章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幸的是,廣冠皇帝大廈的重建被戰争摧毀後,它已經不複存在,是以看來,這一文物在曆史意義上更加珍貴。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專家免費向公衆鑒定硬币。

一位來自附近紅山鎮的村民帶着一盒瓷器來了。"這些瓷器是村民發現的,但我們找不到一個可靠的地方來識别它們。聽到這次活動,我們今天立即來到韶關市,聽取專家意見,了解文物保護情況。"

對此,專家在鑒定意見時,也提醒大家必須提高法律意識。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5條規定:"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下、内水、領水的一切文物,歸國家所有。是以,不要偷盜和搶救文物,如果意外發現,應及時交給當地文物行政部門,如果遇到不明文物,也需要積極報告。"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專家為公衆免費鑒定陶瓷。

"這真是美好的一天,真是令人驚訝!"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副站長趙敏看到有自己收藏品前來鑒定的人,他說:"有這麼多人關心文物收藏,包括更多珍貴的文物,這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也讓我們更加意識到目前公衆對文物鑒定的需求,普及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專家免費為公衆鑒定繪畫和油畫。

但在衆多物項中發現,不乏魚混珠的假貨、瓷器、玉器是特别"重創區"。對此,專家還特别提醒廣大藏族朋友,在文玩市場還是要"看多買少",仔細判斷,不要隻根據網絡上片面的資訊來購買,非正式的管道識别方法,往往是不準确的。一位派人說,曾經有"拍賣行"幫他以高價出售他的藏品,但通過這個專家鑒定,其實是仿制工藝品。"這是一個常見的'涓滴'騙局,犯罪分子隻是為了騙取宣傳前的營運費,然後會用各種借口溜走,我們要提防被騙!"特别是專家。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據統計,"南粵實益線"共鑒定出508件,其中國文物358件,特别是硬币型文物,共277件。

"這是廣東文物鑒定站舉辦的首場'南粵金珍'活動,今天的收獲非常大,我看到了很多驚喜。廣東省文物鑒定站站長劉成基總結道:"'南粵實益專線'的目的是積極引導人民群衆合法合理收藏,增強全民參與文物保護的意識,更好地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民間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未來,我們努力把"南粵真正的公益線"變成一項常态活動,真正把文化造福于民心付諸實踐。"

百聞不如一“鑒”!南粵鑒真公益行韶關站反響熱烈

專家免費向公衆鑒定玉石。

據悉,接下來的"南粵實心公益專線"進入粵西和華東地區,以公益活動和宣傳的形式,組織文物鑒定專家為當地人民提供文物鑒定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咨詢服務,普及文物鑒賞和文物保護知識。

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将于10月中旬開展下一次活動,請關注"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南,市民編号。

記者:關玉清

相片:由廣東文物鑒定站及韶關市博物館提供

作者:關玉清

廣東省文物鑒定站

來源:南方Plus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