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古代人類化石是最直接的實體資料,但通常發現的化石大多是不完整的,這也給專家的研究帶來了一些困難和麻煩。2011年,西方媒體報道稱,南非發現了兩塊儲存完好的南方古猿化石,這是學術界首次,專家們也研究了發現南方古猿化石儲存完好的結果,原因非常罕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裡有一個小的編輯,告訴你:

(本文所有圖檔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該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不要就座号碼)
據媒體報道,英國古人類學研究專家李伯傑教授曾多次通路南非,尋找古代人類生活遺迹和化石。2011年3月,李伯傑教授和他的助手團隊傳回南非,參觀約翰内斯堡的馬拉帕洞穴,考古學家在那裡發現了古代人類的遺骸。李伯傑教授參觀了馬拉帕洞穴三天,發現了一具古老的人類遺骸,以及石器、木棍和燃燒的灰燼。
雖然遺骸被成功發現,但還沒有出土古人類的化石,這對李伯傑教授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幾天後,Lieberger教授決定深入研究洞穴,看看這是否是一個驚喜。深入洞穴30多米後,李伯傑教授被一個約3米寬的水坑堵住了,他找了半天,沒有找到合适的繞過洞口的方法,但此時李伯傑教授忽然在想,水洞下面有沒有人類遺址?
在水洞中發現人類遺址的先例并不缺乏,是以Lieberger教授的想法并非特立獨行。洞穴裡一片漆黑,連一個明亮的手電筒都看不見洞底。李教授的專家團隊中的幾位年輕考古學家非常好奇,他們決定下山去洞穴繼續他們的探險。幸好那個洞已經幹涸了,他們鉚在岩石上鉚接後,用一根安全繩把自己綁到洞底,卻發現洞底有30多米深,下面一片漆黑。
水坑底部的面積約為20平方米,幾位專家經過仔細搜尋,确實發現了一些動物遺骸化石,讓他們興奮不已。經過初步判斷,這些動物的遺骸包括野豬、羚羊、鬣狗等。第二天,李伯傑教授也成功下水潭,經過三天的挖掘和清理,李伯傑教授在鈣化碎片沉積物中發現了古猿的遺骸化石,連整體形狀都儲存完好,讓人非常驚訝。
Lieberger教授小心翼翼地将兩塊古猿化石送出洞穴儲存,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運輸,這些化石到達了博物館。在博物館裡,專家們仔細清理了古猿的化石,在清理了沉積物之後,他們發現了兩塊化石,最關鍵的是,在化石形成之前部分木乃伊化,遺骸中含有類似皮膚組織的物質。經過深入研究,專家确定這兩塊化石大約在17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身上。
南方古猿屬于人類群體,它們已經完全适應了直立行走,也是形成的晚期人類的代表,生活在550-130萬年前。早在1924年,南非地區就首次發現了南方古猿的化石,但今天還沒有發現這兩塊化石儲存完好,一時間對于各大新聞媒體也紛紛報道,引起了學術界專家的廣泛熱議。後來,李伯傑教授經過研究,發現其中一塊化石是女性,年齡在20-25歲左右,另一塊是男性,大約5-8歲,而李伯傑教授拿了兩者的DNA樣本進行比較,發現它們其實是一對母子。
起初,包括李伯傑教授在内的其他專家想知道,為什麼古代南方猿的母子會一起埋在水洞裡。後來,李伯傑教授對發現化石的馬拉帕洞的地形做了詳細的研究,他推測數億年前洞内有水,當時他的兒子(雄性南方猿)在洞邊玩水,不幸掉進了水洞裡, 于是母親(雌性南方猿)立即跳進洞裡去救他溺水的兒子,可惜母親卻不能遊泳,最後兩人都沉入水中,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化石。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南方猿類沉入水中後,水切斷了氧氣,為形成完整的化石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于古人類學家來說,南方古猿完整化石的發現,為他們研究南方古猿的生活方式和生理狀态提供了難得的實體資料,也進一步改善了人類的進化,使我們對人類祖先有了更多的了解。
資源:
《古猿是怎樣變成人的》作者:方宗軒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文晖珞工作室主編,本文作者:曆史特約 撰稿人:劉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