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焯水等于“吃毒”?醫生強調:4種菜再懶也要焯水,平時要牢記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适請線下就醫。

有些人做菜特别講究,鍋碗瓢盆洗得幹幹淨淨,油鹽醬醋按克稱重,但一到焯水這一步,常常就嫌麻煩跳過去了。

尤其是趕時間或者圖省事的時候,總覺得直接炒、直接煮也沒啥大不了的。可真沒那麼簡單,有些菜不焯水,就等于把藏在食材裡的“毒素”全吞下了。

說得直白點,焯水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小動作,而是把一頓飯從“暗藏風險”變成“安心入口”的關鍵一步。

焯水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很多人以為它隻是讓蔬菜顔色更好看,去掉點草腥味,沒什麼實質作用。

但其實,焯水是能幫你把一部分蔬菜裡天然帶的“有害物質”清除掉的,包括草酸、硝酸鹽、農藥殘留,甚至某些蔬菜天然就帶的微量毒素。

很多這些成分靠水煮的短時間高溫就能大量溶出,熱水一倒,危險就跟着走;可要是你省了這一步,那這些“隐形毒素”就可能在身體裡悄悄累積起來。

說到底,焯水就是一道把隐患關在門外的“安全門”,它不顯眼,但對健康來說,分量可不輕。

含草酸高的蔬菜

有一種誤解,很多人以為草酸是個“中性成分”,吃進去也就随尿排了,沒啥大礙。可身體其實不像洗菜池子,什麼進來都能輕松沖走。

像菠菜、苋菜、竹筍這些草酸高得吓人的蔬菜,要是生着吃或者不焯水直接下鍋,不但會影響鈣吸收,更可能造成腎結石、尿道結晶這樣的麻煩。

草酸跟鈣一碰就形成草酸鈣,它是種不溶于水、不容易被身體代謝的“硬家夥”,長期吃進去,沉積下來,在腎裡、膀胱裡、尿管裡卡一顆石頭,疼得人汗毛都豎起來。

有人每天早餐吃一大碗沒焯水的菠菜粉絲湯,幾個月後突感腰痛,查出來腎裡結了兩塊石頭,每次排尿都像拉鋸。

焯水是去草酸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草酸這種東西在水裡的溶解度其實挺高,隻要開水裡一焯,哪怕幾十秒,就能讓蔬菜裡一大部分草酸跑出來。

尤其是菠菜這種,生吃草味重,煮太久又容易黃,焯水恰好能讓它保住色澤、口感,還把風險甩鍋裡倒掉。

是以真不是說焯水是“講究人”的專利,它是給你自己身體裝個緩沖墊。你要省那一兩分鐘,它可能就會在你腎裡變成一塊石頭,堵你一輩子的路。

含亞硝酸鹽的蔬菜

葉菜類蔬菜放久了會“變質”,這不是外表變黃、發黏,而是内部開始生成亞硝酸鹽。

尤其是芥菜、油麥菜、香菜這類有點辣味的葉子菜,本身硝酸鹽就不低,儲存不當再加上細菌分解得快,幾個小時内就能讓含量飙升。

亞硝酸鹽在胃裡會和蛋白質的分解産物結合,生成亞硝胺,而這類物質是已經被明确列為緻癌物的。

有個中年人每天愛吃油麥菜涼拌,圖清爽又友善,結果常常買一大把冰箱放三五天慢慢吃,後來查出來胃黏膜已經有癌前病變。

焯水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對那些沒法當天吃完的菜來說特别重要。高溫可以破壞一部分亞硝酸鹽的結構,也可以殺掉造成其生成的細菌。

用開水焯過後再涼拌,不但可以延緩氧化速度,還能把那些“未爆彈”提前拆掉。甚至有實驗發現,用90℃以上的水焯菜1分鐘以上,亞硝酸鹽含量可下降将近一半。

很多人對亞硝酸鹽的恐懼都停留在“隔夜菜”上,但實際情況遠比這複雜——哪怕你當天吃,也可能因為清洗不徹底、蔬菜運輸中暴曬等情況,早就産生了可觀的量。

這種時候,焯水不隻是為了殺菌除味,它是你能做的最低門檻的防護。

含天然毒素的蔬菜

不是所有毒素都是農藥留下的,也不是所有有毒的菜吃起來都有怪味。

有些蔬菜自帶“防禦系統”,比如四季豆、野生竹筍等,它們含有皂苷、氰苷這類天然毒素,目的本來是防蟲防啃食,但人吃多了,也容易出事。

特别是像四季豆這種,看起來脆嫩新鮮,裡面卻藏着一種叫“皂素”的成分,輕則引起惡心、嘔吐、腸胃不适,重了甚至中毒住院。

一個年輕人圖省事,把四季豆直接下鍋炒了幾分鐘,吃完幾小時就開始拉肚子,發燒,最後送進醫院住了一夜。

這種毒素怕的不是鹽、醋、油,而是高溫持續加熱。焯水就是個保險手段,哪怕你之後還要炒,它也能提前幫你把風險拆一半。

四季豆建議在沸水中焯3~5分鐘再煮或炒,這樣才能把大部分皂素破壞。茄子表皮的茄堿也是類似問題,它在30℃就有活性,但要破壞則要靠100℃以上持續幾分鐘的處理,而不是“快炒出鍋”。

你光靠經驗、眼睛和味覺是判斷不了有沒有毒素殘留的,隻能靠溫度和時間。這就像是瓦斯洩漏一樣,看不見,但一着火就爆,焯水就是你在點火前先關上閥門。

易殘留農藥的蔬菜

有人覺得,農藥用水洗洗就幹淨了,最多再來點小蘇打、鹽水泡泡,更萬無一失。

可要知道,有些農藥是脂溶性的,用清水或者鹽根本洗不掉,比如氯氟氰菊酯、敵敵畏這類殘留高、附着強的農藥,它們愛藏在蔬菜的角落、葉片絨毛、皺褶之間,光靠泡根本到不了這些地方。

而且市面上的蔬菜,哪怕經過清洗,抽檢也經常發現有超标殘留,尤其像芹菜、韭菜、豆角這種,農藥使用頻率高,打得也兇。

有個經常吃韭菜餃子的老人,體檢發現肝酶升高,後來醫生懷疑和長期攝入微量農藥有關。

焯水對這類問題的解決思路就更直接了——高溫能破壞大部分有毒農藥的結構,尤其是熱不穩定的化學成分,在水裡一滾,馬上就被分解或從蔬菜表面剝離了下來。

實驗研究也有資料支撐:韭菜經焯水後,敵敵畏殘留量能極大程度降低。這種做法比泡更省時、更徹底,對習慣大量進食某類蔬菜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你可能每次隻吃幾口,但毒素每天都在吃,一年下來,就不止是微量了。焯水是少數能同時作用于表面和蔬菜結構内部的步驟,它不是洗菜的“加強版”,而是給你吃得放心的一道“保險鎖”。

這些蔬菜都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該草率對待。它們就像那些脾氣不太好的朋友,看起來正常、聞着沒事,可一旦處理方式不對,翻臉比誰都快。

焯水,說白了,不是讓你做得更複雜,而是讓身體吃得更輕松。毒素這東西,不會立刻讓你倒下,但會慢慢磨光你的健康。

而你,隻要多花一分鐘,熱水一焯,就能避開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别讓“懶”變成通往亞健康的開口,焯水這件事,真不虧。

以上内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适,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關于焯水的重要性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

參考資料:

[1]阮光鋒.這7類蔬菜吃前必須要焯水[J].健康,2023,(0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