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是誤殺”,馮玮開了個壞頭
複旦大學教授馮玮的故事拉開了這場争議的序幕。他在一次公開活動中提出“南京大屠殺是誤殺”的觀點,試圖将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後長達六周、導緻30萬中國軍民喪生的暴行簡化為一次無意事件。
曆史記錄對此有清晰記載:日軍在南京實施有組織的屠殺,日軍軍官東史郎的日記詳細記錄了殺戮過程,國際安全區負責人如拉貝也留下了目擊報告。此外,1946年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定性為戰争罪行,判處主犯松井石根死刑。
馮玮還進一步宣稱“抗美援朝是中國多管閑事”,完全忽略了1950年6月北韓戰争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10月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的背景。中國志願軍随後入朝作戰,目的是阻止戰火燒到國土,保衛東北工業基地。馮玮的這番言論迅速傳遍網絡,引發了公衆對曆史真相的激烈争論,成為後續一系列争議的起點。
“美國要收歲貢”,于洋的腦洞有多大
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在一次學術讨論中提出,美國為世界提供了“全球公共品”,是以各國應通過“正規管道”向美國納稅,甚至直接使用了“歲貢”這一帶有封建意味的詞彙。
曆史上,美國确實在1944年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确立美元霸權,1948年的馬歇爾計劃也幫助西歐重建并擴大了美國影響力,但這些都是基于冷戰格局和國家利益的戰略布局,與“公共品”概念并無直接關聯,更不用說要求全球納稅。
戰後國際秩序中,聯合國憲章明确各國主權平等,任何形式的“歲貢”提議都與現代國際法背道而馳。于洋的言論不僅在學術界引發質疑,也在網絡上掀起波瀾,許多人将其與曆史上的朝貢體系相提并論,指出其荒謬之處。
“中美關系怪中國”,胡偉甩鍋甩得溜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胡偉在一次學術活動中明确表示,中美關系惡化的責任不在美國,而是中國一方導緻的局面。時間線可以追溯到2018年3月,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涉及金額高達500億美元,正式拉開貿易戰序幕。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将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其出售技術,試圖通過技術封鎖遏制中國科技發展。2020年,美國進一步更新制裁,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并在南海、台灣問題上頻頻施壓。
中國則在這一過程中采取防禦性措施,例如對美國商品加征報複性關稅,推動晶片自主研發,并在國際場合呼籲合作而非對抗。曆史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美國主動發起的制裁和挑釁行動占據了沖突的主要脈絡,而中國更多是被動應對,維護自身經濟和安全利益。胡偉的言論完全忽略了這一系列事件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與馮玮、于洋的争議性觀點形成某種延續,迅速在網絡上引發激烈反響,使他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人物。
“靖國神社沒啥毛病”,梁豔萍的另類洗白
湖北大學教授梁豔萍通過社交媒體發表了一則文章,稱“參拜靖國神社就是拜神社”,并将其定義為“尊重戰死者”的行為。靖國神社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69年,最初是為紀念日本内戰死難者設立,但關鍵轉折發生在1978年10月17日,當時東條英機等14名二戰甲級戰犯被秘密合祀其中。
這些戰犯在1945年至1948年的東京審判中被定罪,法庭認定他們策劃并實施了對中國、東南亞等地的侵略戰争,導緻數千萬平民喪生。戰後,日本上司人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例如1985年中曾根康弘的參拜,引發中國和南韓強烈抗議,外交關系一度緊張。
梁豔萍的言論将這一行為簡化為單純的悼念,忽視了神社承載的軍國主義象征意義以及其對亞洲國家曆史傷痛的挑釁。她的文章釋出後,迅速在網絡上傳播,與此前馮玮淡化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形成某種呼應,激起公衆對曆史真相的強烈反彈,也讓她的名字被廣泛讨論。
“懲罰北韓讨好美日”,時殷洪的算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導師時殷洪在一場學術讨論中提出,中國應“懲罰北韓,取悅美日”的主張,試圖調整中國在北韓半島的政策方向。北韓自1948年9月9日建國以來,與中國保持了長期的鄰國關系,1950年抗美援朝戰争中兩國并肩作戰,奠定了特殊的曆史紐帶。
北韓核問題自2006年首次核試驗起成為焦點,尤其是2017年9月3日,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驗,引發國際社會震動。美國随後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75号決議,對北韓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禁止其紡織品出口和石油進口,日本也在同年加強對朝制裁,當機資産并限制人員往來。
中國在此期間一直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推動“雙暫停”倡議,即北韓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大規模軍演,以維持半島穩定。時殷洪的建議卻背離了這一戰略平衡,完全傾向于配合美日立場,忽視了北韓作為中國東北安全緩沖區的重要性。他的觀點與此前胡偉将中美關系惡化歸咎于中國的論調形成某種延續,迅速在網絡上引發批評,許多人指出其缺乏對地緣政治複雜性的考量。
“安倍遇刺我挺開心”,石文英的反常反應
唐山師範學院教授石文英的故事發生在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之後。她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很慶幸朋友圈沒人歡呼雀躍”,以此表達對事件的看法。安倍晉三的從政生涯始于1993年,他先後在2006年至2007年和2012年至2020年兩度擔任日本首相,總計在任時間超過8年。
在第二任期内,安倍推動2015年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加強日美軍事同盟,并在2013年和2016年兩次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中國強烈抗議。中日關系在此期間因釣魚島争端和曆史問題持續緊張,例如2012年中國宣布釣魚島領海基線後,日本政府将其“國有化”,導緻雙邊關系降至冰點。
2022年7月8日,安倍在奈良街頭演講時被槍擊身亡,震驚全球,而中國官方對此表示哀悼,同時民間輿論中部分人對安倍的曆史政策表達不滿。石文英的文章卻将重點放在“沒人歡呼”上,與國内普遍情緒形成對比,與此前梁豔萍淡化靖國神社意義的言論形成某種呼應。
“918再狠點就好了”,馮濟海的離譜發言
南京财經大學新聞學院教師馮濟海的故事發生在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附近。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一篇文章,寫道“當年小日本怎麼不再使點力,把我遼這些猥瑣鐵汁的祖宗們都屠了”,以調侃的語氣提及這段沉痛曆史。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鐵路,制造“柳條湖事件”,以此為借口進攻沈陽,短短四個月内占領東北三省,3000萬同胞陷入日軍鐵蹄之下。九一八事變标志着日本全面侵華的開端,随後1932年日軍扶持僞滿洲國,建立傀儡政權,東北成為日本侵略戰争的重要資源基地。
戰後,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确認了日本在此期間的侵略罪行,東北淪陷的14年間,數百萬人被迫害緻死或流離失所。馮濟海的言論完全無視這一曆史事實,将民族苦難當作玩笑,與此前石文英對安倍遇刺事件的暧昧态度形成某種呼應。他的文章一經釋出,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發公衆對曆史尊嚴的強烈反響,許多人将其行為與“忘卻曆史”聯系起來,使他成為争議的中心。
“删狼牙山五壯士”,餘桂圓的教材争議
國家中國小教材編寫組長餘桂圓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為了改善“中日關系”,願意删除教科書中“狼牙山五壯士”的内容,這一提議直接觸及抗戰教育的底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縣狼牙山,五名八路軍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奉命掩護部隊和群衆轉移,與日軍激戰一天,擊斃數十名敵人後彈盡援絕,最終跳崖殉國,其中三人墜崖犧牲,兩人被樹枝挂住幸存。
這段事迹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被廣泛報道,1958年正式寫入中國小課本,成為中國抗戰精神的象征之一。中日關系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來雖有起伏,但曆史教育始終是中國維護民族記憶的重要陣地,例如1982年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書事件就曾引發兩國緊張對峙。
餘桂圓的表态曝光後,立即在教育界和公衆中掀起波瀾,許多人指出,删除狼牙山五壯士等于削弱對抗戰曆史的傳承,争議迅速發酵,成為一系列事件中的又一焦點。
參考資料:[1]王雯.現當代文學漢奸形象刍議[J].俪人(教師),2015,0(1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