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到400就能到手的全新成品NAS,自帶内網穿透和Docker

關于拾光塢N3Plus

拾光塢N3 Plus 是一款單盤位家庭消費級NAS産品,定位入門級,價格根據版本的不同,最低不到400塊錢,應該是目前市面上價格最低的成品NAS。功能上也具備NAS家用場景的絕大部分功能,比如說資料備份、AI相冊、遠端通路、Docker容器、影視牆管理等,并且也做到了好用易用,非常适合預算不多,但又需要私有雲存儲,并且還喜歡折騰的NAS入門使用者。

拾光塢N3 Plus 的整體配置如下:

  • 處理器:采用的是瑞芯微 RK3566(Cortex-A55 四核,主頻 1.8GHz),內建 Mali-G52 GPU 和 1TOPS NPU,支援 AI 加速。
  • 記憶體與存儲:有2GB/4GB DDR4 記憶體 + 32GB eMMC 閃存的标準版;還有2GB/4GB DDR4 記憶體 + 128GB eMMC 閃存的星光版。星光版可以通過家裡的帶寬賺取收益(相當于 PCDN ),如果家裡網絡條件比較好的可以直接入。
  • 網絡與接口:N3 Plus 搭載的有一個千兆網口,并且标準版還有一個雙頻WiFi版,理論速率可達867 Mbps;其它擴充接口包括一個HDMI 2.0、一個USB 3.0,以及一個SD 卡槽。
  • 硬碟支援:同時相容3.5/2.5 英寸機械或固态的SATA 硬碟,最大支援到20TB

産品開箱

包裝挺簡潔的,正面可以看到拾光塢該系列的三個配色:白色、黑色、薄荷霧藍。同時側面還标注了“以拾光為名 記錄最美的你”的産品理念。

背面有産品的相關參數,廠家資訊。同時還能看到我到手的版本為:4+32G标準/WiFi版,配色為薄荷霧藍。

打開包裝可以看到内部保護措施挺到位的,雖說定位入門NAS,但包裝并不含糊,産品四周都有泡沫包裹。

先看配件部分,給到的有:貼标、電源擴充卡、翹片&螺絲包、說明書,以及網線。

電源擴充卡的規格為12V2.5A,滿載功率不超過30W,可見這款拾光塢N3Plus的功耗是有多低~。

然後看看主機本體,可以看到它整體設計還是非常小巧的,拿在手上就像拿了一本詞典書籍;我的這個薄荷霧藍配色也是非常好看,給人一種清新優雅的感覺;它的外殼使用的是噴油工藝的親膚材質,雖說本質還是塑膠,但是手感和質感都還不錯。

産品采用的是卡扣+螺絲固定設計,這是打開之後的内部圖,因為是單盤位,是以構造看上去也挺簡單的,和主機闆在一起的塑膠筐就是硬碟的支架,采用的是螺絲固定。

這個位置可以看到它使用的是雙天線設計。

同時還能看到它的主機闆位置還連接配接了一個主動散熱風扇。

這是拿掉硬碟支架将硬碟固定好的樣子,是用螺絲包裡的兩顆硬碟螺絲将硬碟固定在上面的。

拿開硬碟固定支架之後,我們還能看到它連接配接主機闆上的瑞昱6222D-UUC Wi-Fi 子產品。

根據查詢資料可知:這款Wi-Fi 子產品符合 IEEE 802.11 a/b/g/n/ac 2x2 MIMO 标準,理論可達 867 Mbps 的傳輸速率。需要說明的是它還硬體內建藍牙 5.0,隻不過目前拾光塢還沒利用起來,希望後期能整個有意思的功能出來~

固定好硬碟之後還要繼續固定硬碟支架。順便吐槽下拾光塢N3Plus的硬碟換取設計其實很不友善,希望今後的産品可以繼續優化下。

裝上硬碟合上外殼之後可以看到正面右下角是它的電源總開關以及4個LED訓示燈,随時可以觀測硬碟、WiFi、系統、電源的工作情況。

背後是大面積的散熱孔。

它的I/O插孔集中在頂部,從左往右分别為:HDMI2.0接口、USB3.0接口、SD卡槽、千兆 LAN口,以及Type-C的電源接口。這個價位的NAS,還給安排了HDMI接口和SD卡槽,說實話确實挺難得~。

因為它小巧的身材與不錯的顔值,擺放起來就友善多了,比如我直接将它放在我電腦桌前,和小主機擺在一起也毫不違和。

使用體驗

系統體驗:

你能想到嗎~,幾百塊錢的拾光塢N3Plus,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成品NAS該有的系統和功能,還提供了包括手機APP,PC電腦,甚至還有Android TV的用戶端,這點真的讓我非常驚喜。

使用起來也是超級友善,首次使用插上電源和網線,下載下傳好手機端的APP,根據向導直接掃碼就能快速注冊管理者賬号和綁定裝置。

先來看看手機APP端,整體界面清新界面,布局簡單。所有的功能設定一目了然,操控起來也是非常友善,如果不懂它還提供了較為詳細的使用教程以及線上客服服務,非常貼心。

然後是PC端,看上去也非常清爽,整個系統功能都在這裡一覽無餘,包括常用的檔案管理、相冊、影視,下載下傳、Docker應用等都有安排。UI界面可能沒有現在新勢力NAS的那種美感,好在布局比較合理,可以做到順手易用,想要什麼功能直接選中就能直接操作。

支援的網絡協定倒是不多,但是給到了最常用的SMB和WEBDAV。通過SMB我可以将我區域網路内的其它NAS挂載過來,或者在外網,通過WEBDAV的方式将本地硬碟挂載出去。

至于系統功能的完整性我體驗了好幾天,個人覺得還算不錯,基本算是一個比較成熟的NAS系統,包括系統資訊、使用者設定,以及系統運作狀态等,這些都可以在APP端或者PC端随時查詢。

使用者配置設定與檔案管理:

拾光塢N3Plus和傳統NAS一樣,也是可以多使用者登入的。所不同的是,新增使用者并不是通過管理者配置設定,而和綁定裝置的時候一樣,直接通過掃碼加入進來即可,隻不過目前還沒看到和傳統專業NAS那種更細緻的權限劃分與管理。

同時系統也考慮到了隐私性,為每個使用者都配置設定了獨立的個人空間,以及全員共享的公共空間。考慮到使用者可能對安全性和私密性有更高的要求,我們還能設定私人空間和加密空間,在加密空間裡,所有的檔案都進過加密處理,必須經過解密才可以檢視源檔案,否則任何時候都是無法打開和觀看。

在個人空間裡,我們可以将它看做是本地電腦的檔案夾,直接在電腦上對檔案進行來回拖拽操作就能非常便捷的實作上傳和下載下傳,這一點甚至比很多傳統專業NAS都強,因為很多專業NAS隻支援拖拽上傳,而下載下傳到本地卻隻能手動,唯一吐槽的就是不能滑鼠長按多選。

同時我們還能對單個或者多個檔案進行基本的下載下傳、上傳、移動、加密,壓縮和分享等,和我們操作電腦一樣,上手及其容易。

它既然能直接壓縮檔案,自然解壓檔案也不在話下。

當然,也可以像本地檔案夾一樣直接打開圖檔,文本文檔,以及一些基礎的PDF或者Word文檔都沒問題。也就是說,拾光塢N3Plus的這些功能,也賦予了它團隊辦公的屬性。

備份與分享:

備份可以說是一款NAS最基礎的功能。拾光塢N3Plus可以非常輕松的建立電腦檔案備份。我們可以将電腦上任意檔案夾進行單向增量備份,也就是說,隻要我們電腦檔案有新增内容,它就會将新增檔案同步到拾光塢N3Plus的硬碟中,就算我們本地電腦檔案誤删,也能在拾光塢N3Plus的硬碟中找回來。

同時它還支援磁盤之間的備份。雖說拾光塢N3Plus是單盤位設計,但是我們可以外接U盤或者移動硬碟之類的,定好一個備份頻率與執行時間,這樣就能讓它全自動熱備我們硬碟中的重要資料。

當然,我個人更喜歡的是它的目錄實時同步。它不需要指定時間和頻率,可以實時的将新增檔案同步備份到指定目錄。更贊的是,這個指定目錄可以是外接的U盤或移動硬碟,還可以是我們SMB挂載過來的其它NAS裝置。

如果還想資料更安全,它還和百度網盤互聯互通,實作互相下載下傳與備份。也就是說,幾百塊錢的拾光塢N3Plus也能讓我們輕松實作業界安全性最高的3-2-1資料備份原則,這一點确實讓我感到驚訝。

至于它它分享功能也給到了3種不同的分享方式,分别應對内部和外部不同分享的使用場景。

我們可以直接在個人空間對任何檔案進行分享。

外部分享可以和網盤分享一樣,設定分享天數與提取碼,然後通過分享的連結檢視。

相冊備份體驗:

拾光塢N3Plus是支援手機相冊自動增量備份的,除了相冊,包括手機截圖,微信聊天圖檔等都可以選擇自動上傳備份,并且最新的版本還支援Live動圖備份了。

備份過來的相冊可以在“拾光相冊”中直接檢視、下載下傳或者預覽的。目前的它的排列方式比較少,也沒有大家所關心的人臉識别、場景識别等整理方式以及AI功能,不過據說内部已經開發完畢,将會在年内給所有使用者安排上。

不過我們倒是可以通過手動添加相冊的方式來簡單的分類和整理。

影視體驗:

誰能想到,這個價位的NAS竟然還給我們安排了開箱即用的影視功能,我們僅需簡單的設定,它就能将我們硬碟中的電影,電視劇自動整理和刮削,生成漂亮的海報牆。

并且内部詳情也有影視簡介,以及硬碟中的同類影視推薦。

它也内置播放器,可以直接打開硬碟中的影視檔案。我這裡嘗試了一部30+GB,碼率在26Mb/s的4K藍光杜比視界,它竟然也能流暢播放,且色彩也正常。

内置播放器還支援轉碼,設定音軌,字幕等一些基本設定。

電視劇也能在詳情中直接選擇自己想要看的劇集,比較友善。

如果說碰到有個别因為命名不規範導緻刮削失敗的硬碟也沒關系,我們隻需要在“影視資訊糾錯”中修改正确的影視劇名稱,手動選擇正确的海報即可。

Docker體驗:

優勢一個驚喜+1的産品功能,Docker我玩的多,能在這個價位的産品上體驗到Docker容器服務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最貼心的是,考慮到新手玩家,它已經内置了青龍面闆、Alist網盤、QB下載下傳、CD這幾個最常見,NAS部署最多的幾個Docker容器應用。

不如說Alist網盤,我們點進來之後直接:“一鍵部署”。

稍等一會,不到一分鐘系統就已經為我們部署成功。我們直接點選頁面中的“通路”。

就能直接打開Alist網盤的Web頁面,就問你,這個體驗是不是比好幾千的傳統NAS做的更要好?

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部署其它的Docker容器。考慮到網絡原因,拾光塢N3Plus也給到了各種解決方案,比如說更改鏡像源,自定義鏡像下載下傳,以及拾光塢代理。特别是拾光塢代理,它直接将數百個鏡像源存放在自己的伺服器,我們之需要輸入鏡像名稱就能在正常網絡下,快速将需要的鏡像下載下傳到本地。

更讓人驚喜的是它竟然還支援虛拟機~。不過呢!這個是基于Docker 的Ubuntu系統,支援ssh登陸。雖說性能的原因可能幹不了什麼大事,但是聊勝于無,終歸是好對吧~。

内網穿透:

你沒有看錯,這個又是該價位難得有的喜加一!幾百塊錢就能享受拾光塢給到的不限速,不限帶寬的内網穿透,單是這一個功能就能讓沒有公網IP的使用者值回票價了!我這裡也測試了流量下載下傳硬碟中的影視,速度直接達到4M/s,直接跑滿我家帶寬上限。

同時,它還針對Docker的外網通路推出了非常友善的拾光穿透服務,隻不過這個服務的免費流量為每月1GB。因為隻是針對Docker服務,是以1GB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普通使用者了,這點大家其實不用擔心。

不過如果你和我一樣如果有公網,我更建議你可以折騰下DDNS(動态域名解析)。劃重點:為什麼推薦?因為拾光塢免費為我們提供域名,這體驗值是不是拉滿~!

最後總結

文章的最後簡單說說大家可能會吐槽最多的兩個地方:

  • 處理器:因為它采用的瑞芯微 RK3566 處理器是 ARM 架構,很多小夥伴可能擔心它的性能太弱,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對于拾光塢N3Plus目前的功能來說,這款處理器是完全夠用的,哪怕是應對Docker容器,相容性也能達到90%以上了,大家常見的個人家用場景的Docker幾乎是完全支援。最主要的是, ARM 架構具有得天獨厚的低功耗優勢。
  • 盤位:N3Plus因為單盤位的原因不能擴充 RAID 陣列,是以大家覺得不靠譜,很擔心資料的安全性。首先可以肯定大家的這種擔心還是很有必要的,必定就一塊盤,挂了資料就全沒了。但是我在所有NAS文章中一直強調的是,RAID并不能保資料安全,備份才是王道!好在N3Plus有一個USB接口和一個 SD 卡槽支援使用者實時自動同步熱備,或者使用SMB/WebDav網絡協定手動備份到其它儲存設備,還是挺友善的。

綜合來看,對于拾光塢N3Plus來說,它在配置和性能上肯定不如上千傳統NAS或者新勢力NAS的“牛夫人”,但它絕對算得上是百元級别的“小甜甜”。

畢竟最低到手不足400塊錢的價格,它的功能也算豐富,操作便捷,而且功耗還足夠低。如果家裡有閑置硬碟的可以拿來即用,硬碟錢都給省了,可以說是小夥伴們預算有限但又希望體驗 NAS 功能的理想選擇。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内容,我是愛分享的Stark-C,如果今天的内容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收藏,順便點點關注,咱們下期再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