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錯刀
過去兩天,中國網際網路出現了兩種人:吹爆Manus的人和質疑Manus的人。
橫空出世的第一天,Manus取代DeepSeek,成為AI圈新的王炸。
為了體驗Manus,很多人徹夜蹲守邀請碼,二手平台上一個邀請碼甚至被炒到10萬元。
抖音上關于Manus的視訊,評論區裡也全在賣邀請碼。
體驗之後,有人表示:“一夜之間,Manus讓矽谷無眠,讓ChatGPT沉默,讓DeepSeek流淚。”甚至有自媒體激動地寫道:“人類又要一敗塗地了。”“今夜的這一片星空,屬于China。”
釋出Manus的公司,其在北京和武漢的辦公室不堪其擾,紛紛“謝絕來訪”。
到了第二天,卻出現了許多不一樣的聲音。
有人發現,中國網際網路讨論得熱火朝天,但外媒似乎不知道Manus似的,鮮有報道,和當初DeepSeek的待遇天差地别。
接着又曝出,該團隊陷入炒币傳聞,其在X平台的賬号還因涉嫌詐騙被封了。
更重要的是,DeepSeek經過全球人民的檢驗才爆火,Manus至今還沒大規模公開應用,邀請碼少得可憐,更增加了炒作的可能性。抖音上已經出現了#Manus騙局揭秘#的話題。
真理越辯越明,Manus的真面目呼之欲出。
深夜橫空出世,搶走騰訊阿裡風頭
Manus的爆火故事,仿佛是另一個DeepSeek。
又是一群突然冒出來的年輕人,打得巨頭一愣又一愣的故事。
此前DeepSeek橫掃網際網路,BAT為了找回場子,各出奇招。
百度宣布文心一言将于2025年4月1日起全面免費,并會将文心大模型開源。
騰訊的AI應用騰訊元寶接入了DeepSeek R1模型,号稱“滿血版DeepSeek”,并将元寶推廣放進了微信搜尋和“九宮格”,同時在短短半個月時間裡,為之瘋狂投流了近3億元。
終于在3月3日,元寶在中國區蘋果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下傳排行榜上升至第一,超越DeepSeek。
阿裡在3月6日釋出并開源全新的推理模型,性能比肩DeepSeek R1,而且大大降低了部署使用成本,在消費級顯示卡上也能實作本地部署。
隻是沒想到,它們好不容易接連攻下了DeepSeek這個山頭,還是沒能成為話題中心。
3月6日淩晨,Manus在其他山頭異軍突起,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和DeepSeek一樣,釋出Manus的也是一家中國初創公司,名叫Monica。它們還有兩個顯著共同點:年輕和人少。DeepSeek的梁文鋒是80後,Monica的創始人肖弘則是90後,2015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DeepSeek團隊160人,Monica的人更少,隻有60人。
這群人默默無名,他們的Manus名頭卻相當響亮——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
AI Agent即AI智能體,它可以讓AI不僅能推理和思考,更能夠執行任務,自己把活兒給幹了,不需要人幹預。
DeepSeek能幫你想解決方案,而Manus不僅會想,還會做。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将它取名為Manus,這在拉丁文裡象征着“頭腦和手”。
但空口無憑,是騾子是馬總需要拿出來溜溜。而Manus的出場,選擇了最有流量的打法。
先是昭告天下:舊王已死,新王當立。
據團隊介紹,在評估通用AI助手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GAIA測試中,Manus的性能超越Open AI的同層次大模型,包攬所有難度級别榜首。
接着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出圈方式:有視訊有真相。
Manus放出了一段4分鐘的示範視訊,讓人第一次清楚感受到什麼才叫AI智能體。
比如官方向Manus發送了一個包含10份履歷的壓縮檔案,要求它像公司人事那樣工作。然後Manus自動開始一系列操作:解壓檔案、逐頁浏覽每份履歷、記錄重要資訊、排名建議、生成評估标準和電子表格。
其他案例還包括,股票分析、檢查合同、做旅遊攻略……
随後拿到邀請碼的自媒體部落客,也開始展示Manus的其他測試案例,一句話搜集醫保單資訊、填寫保險報帳單、遊戲程式設計、制作網頁等等。
讓AI替你幹活、幫你賺錢的日子,似乎近在眼前。
理想的Manus,讓你過上鋼鐵俠的生活
Manus的出現時機非常巧妙。
在它出現之前,市場已經對智能體寄予厚望、期待許久。
2024年的最後一天,OpenAI的CEO公布了2025年該公司即将釋出的産品,他将通用人工智能排在第一位,緊随其後的就是智能體。
其他大佬也把智能體視為重中之重。李彥宏去年說:“智能體是AI應用的最主流形态,即将迎來爆發點。”比爾·蓋茨預言:“AI智能體将成為下一個平台,像Android、iOS和Windows那樣。”
據專業機構預測,全球AI智能體市場将從2024年的51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47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4.8%。
可以說,智能體這三個字吊足了市場胃口。
頂着“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體”名頭出現的Manus,不火都難。
其實會了解并且會自己執行任務的AI智能體,之前就已經有了。比如去年10月30日的榮耀Magic7釋出會上,當時的榮耀CEO趙明通過一句語音指令,讓YOYO智能體完成了點單2000杯咖啡的操作,使得附近的瑞幸咖啡店集體爆單,忙得不可開交。
但如果隻是這樣的水準,Manus不可能會有如今的潑天流量和狂熱追捧。
YOYO智能體、小愛同學這類智能體主要面向普通消費者,特點是便捷、易用,但隻能執行一些簡單任務,而且很依賴預定義指令。
與之相比,作為通用AI智能體,Manus的性能如果像示範視訊裡表現得那樣理想,那它基本就是有手有腳的DeepSeek和ChatGPT。
是以不難猜到,它的一個核心競争力就是更會處理複雜任務。
它會自動将複雜任務拆解成多個子任務,并建立詳細的待辦清單,一件件完成,期間甚至會自己程式設計解決問題。并且,還能跨領域地處理複雜任務——不僅适用于消費級場景,金融、教育、程式設計等企業級領域的任務,處理起來也不在話下。
總而言之,什麼知識都能扯兩句,什麼活都能嘗試幹。
另外,和DeepSeek一樣,自主學習能力也是一大亮點。
B站UP主“朋克周”,稱用Manus做出了一個類似《沙威瑪傳奇》的遊戲,不需要沙威瑪傳奇的背景資訊,也不需要告訴它遊戲搭建的規則和玩法,Manus會自行根據提示詞全網搜尋,自行學習。
由于極強的學習能力,它也能根據使用者回報和環境變化不斷優化自身行為,下次直接按照你的喜好來,越用越順手,直接給你滿意的成品。
哪怕在使用過程中,給它加上新的指令或者改變需求,也能靈活應對。
堪稱永無怨言的AI打勞工。
不僅毫無怨言,它還能7x24小時不停歇,因為目前的Manus完全基于雲端運作,這就意味着即使使用者關閉電腦,Manus也會在背景繼續執行。不用盯着它幹活,等任務完成後,它會自動通知。
如果能兌現示範視訊中的一半性能,Manus将是個合格的AI實習生。
如果能完全兌現,那麼它将是“AI助理+AI管家+AI牛馬+AI小秘”,能和鋼鐵俠的智能管家賈維斯掰掰手腕了。
真實的Manus:神話or神棍?
雖然“有視訊有真相”,但Manus還是疑點重重。
和當初的DeepSeek相比,Manus的爆火方式屬實有些“詭異”。
DeepSeek出圈是循序漸進的,先是開發者嘗鮮,接着使用者發現真的牛X,成為自來水大力推動,最後是權威媒體和大佬站台。更早之前的ChatGPT誕生,同樣是遵循這樣的路徑。
DeepSeek一出,美股科技股大幅下跌,一堆外媒做節目分析它帶來的威脅,甚至反思為何美國做不出來。
這些事情,都沒在Manus身上重演。
它沒經過大規模公開應用,還需要邀請碼,被質疑是“饑餓營銷”。
從始至終,隻有中國自媒體在鼓動宣傳,外國社交媒體和外國媒體基本寂靜無聲。有人調侃說:Manus是第一款自媒體比專業人士更早發現和評測的工具。
同樣“詭異”的是,主要在中國網際網路傳播、号稱“中國造”的Manus,對中國使用者卻并不友好。它的唯一官方視訊是老闆用英語講解,官網也是全英文,連注冊方式也都是谷歌賬号或者蘋果賬号等海外方式。
但這些都無傷大雅,沒有誰規定怎樣出圈才算正确。
更緻命的問題是,不少人指出:Manus根本沒有創新,隻是套殼産品,是個AI界“hao123”。
當然了,套殼套到極緻,也需要消耗許多腦細胞。應用創新也是創新。
隻是套殼的Manus,可能會存在兩大弊端。
首先是沒什麼壁壘。
比如MetaGPT團隊,号稱隻用5個人3個小時,就開發出了一個完全免費、無需邀請碼的OpenManus;同時開源平台的CAMEL-AI團隊也實作“0天複刻”,而且還将系統中涉及的每個部件單獨開源,供開發者選用。
其次是它的實用性,也可能會大打折扣。
作為套殼産品,沒有在技術層面有顯著突破,那麼Manus的能力上限将取決于所使用大模型的能力上限。
但現在的大模型水準必然還沒達到AI打勞工的水準,這也就意味着:Manus能完成任務,但不保證任務品質。
要應用在大量真實業務場景,隻有六十分的品質可遠遠不夠。
是以雖然Manus官網放出了許多案例,看似能替代打勞工的許多工作,但目前看隻能說是暢想。
創始人肖弘也提到,早期的智能體更像是“功能機”,需要不斷疊代和完善。
是以說它是下一個DeepSeek之類的贊美,無疑言過其實,是在捧殺。
由于外部期待過高,一邊封神一邊塌房,目前都是Manus的真實面目。
至于日後是向封神人設還是塌房人設靠近,也隻能由自己決定。
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是騙子也總會被曝光。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