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覺姚明卸任中國籃協主席還仿若昨日,但其實已經過了4、5個月,快半年了。如今,姚明又以新身份重回公衆視野。
而且,對于這個身份,姚明自己也是有很深的見解,那麼,他究竟做出了怎樣的提案,居然能戳中無數家長的痛點呢?
“巨人”身高驚呆記者 引發大量關注
2025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齊聚北京,人民大會堂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姚明。
作為中國體壇的傳奇人物,姚明此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參會,這一身份也讓姚明的出現更具分量。
姚明正在步入會場
姚明的身高讓他在人群中顯得格外突出,仿佛自帶“聚光燈”。記者們一眼就能在人群中鎖定他,紛紛湧上前采訪。
由于身高差距,記者們不得不将相機和麥克風高高舉起,場面頗為有趣。姚明的每一次現身,都會引發一陣小小的“騷動”,成為兩會期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記者追姚明采訪
無論是過安檢時彎腰低頭,還是乘坐大巴時獨自坐在最後一排,亦或是在會場中單人單桌就座,他的專屬大号座椅都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他。這些細節無不凸顯出他的與衆不同。
姚明坐在最後一排
然而,姚明的“大”不僅僅展現在身形上,更展現在他的思想和擔當上。那麼這次開會,姚明的提案會是什麼呢?大家又會給予怎樣的回報呢?
原文刊載于紅星新聞2025-03-05關于“詹東兩會現場姚明身高驚呆記者,衆人将相機舉過頭頂拍照”
姚明的提案,為何讓家長集體破防?
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姚明提出了“息屏24小時”行動建議,一經媒體報道,在網絡上迅速引發了家長們的強烈共鳴。
這項提案的核心内容是呼籲未成年人每天遠離電子産品24小時,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走進運動場和大自然,更多地參與戶外活動和真實社交。
這一建議看似簡單,卻直擊了當下家庭教育中的痛點,讓無數家長感慨“破防”。對于許多家長來說,孩子的網絡成瘾問題早已成為生活中的一大困擾。
手機、平闆、電腦等電子産品幾乎占據了孩子們的大部分時間,刷短視訊、打遊戲、看直播成了他們的日常。
長時間盯着螢幕不僅導緻視力下降,還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影響了他們的社交能力。
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甯願對着螢幕笑,也不願意和身邊的人交流。這種“虛實失衡”的生活狀态,讓家長們既無奈又焦慮。
姚明的提案之是以引發廣泛共鳴,正是因為它切中了這些現實問題。家長們并非不願意讓孩子接觸網絡,而是擔心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
過度依賴電子産品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可能讓他們接觸到不良資訊,甚至陷入網絡詐騙、暴力欺淩等陷阱。
近年來,因沉迷網絡而誤入歧途的青少年案例屢見不鮮,這讓家長們更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然而,現實困境在于,電子産品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從學校布置的線上作業,到家長群裡的通知,再到孩子們之間的社互動動,幾乎都離不開電子裝置。
家長們一方面希望孩子減少螢幕時間,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賴這些工具來完成日常學習和溝通。這種沖突讓許多家庭陷入了兩難境地。
姚明的“息屏24小時”行動,不僅是一個倡議,更是一種提醒。但從這一點也令人十分感慨,姚明是真的有遠見……
原文刊載于央視網2025-03-07關于“姚明的這個建議,戳中很多家長心坎!”
從籃球到青少年健康 視野從未局限
姚明的職業生涯以籃球為核心,但他的視野從未局限于球場。
從運動員到籃協主席,再到全國人大代表,他的關注點逐漸從籃球擴充到更廣泛的社會領域,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姚明的提案不僅聚焦于青少年健康問題,還展現了他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和國際化的視野。
作為中國籃球的标志性人物,姚明深知體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他提出的“息屏24小時”行動。
這一建議不僅是為了保護孩子們的視力,更是為了幫助他們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心态。
姚明認為,體育不僅是鍛煉身體的手段,更是塑造品格、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他的提案展現了他對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深刻思考。
除了關注國内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姚明還提出了設立國際青少年體育交流基金的建議。他希望通過這一基金,推動中國青少年與世界各國青少年的體育交流與合作。
姚明認為,體育是打破文化隔閡、增進國際了解的重要橋梁。
通過參與國際體育交流活動,中國青少年不僅可以提升競技水準,還能開闊視野,增強跨文化溝通能力,成為連接配接中國與世界的使者。
姚明的國際化視野源于他豐富的職業經曆。作為NBA曆史上最成功的亞洲球員之一,他親身經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體育交流與合作。
他深知體育在國際交往中的獨特作用,也明白青少年時期是培養全球視野的關鍵階段。
是以,他希望通過體育交流基金,為中國青少年創造更多走向世界的機會,讓他們在運動中學習、成長,并為未來的國際交流奠定基礎。
從籃球到青少年健康,從國内到國際,姚明的視野始終開闊而深遠。他的提案不僅關注當下的問題,更着眼于未來的發展。
姚明用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了,他究竟擁有怎樣的體育情懷……
原文刊載于大衆日報2024-12-05關于“卸任中國籃協主席後,姚明做什麼”
家長的“以身作則” 姚明的體育情懷
姚明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的“息屏24小時”行動,不僅是對青少年的呼籲,更是對家長的一種提醒。
他強調,家長在幫助孩子遠離電子産品的過程中,應該以身作則,率先放下手機,用實際行動陪伴孩子走進運動場和大自然。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沉迷手機,卻忽略了自己也是“低頭族”的一員。孩子們的行為往往是對家長的模仿,如果家長整天刷手機,卻要求孩子遠離螢幕,這種沖突的教育方式很難奏效。
姚明認為,家長的榜樣作用是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生活習慣的關鍵。隻有家長主動減少螢幕時間,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才能為孩子樹立正确的榜樣,引導他們找到“平衡”的生活方式。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支援,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
無論是散步、打球,還是一起參與戶外活動,這些親子互動不僅能增強孩子的體質,還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家長的“陪伴力”,決定了孩子能否在數字時代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從“小巨人”到全國人大代表,姚明的身份經曆了多次轉變,但他對體育和青少年健康的關注始終如一。
作為籃球巨星,他曾在賽場上為國争光;作為籃協主席,他緻力于推動中國籃球的發展;如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姚明的提案不僅是對青少年的關愛,更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深遠思考。
姚明的角色在變,但他的初心從未改變。從籃球場到人民大會堂,他始終以行動诠釋着對體育的熱愛和對社會的責任。
原文刊載于紅星新聞2025-03-07關于“兩會熱評丨姚明建議未成年人“息屏24小時”,家長得率先行動”
結語
姚明的“息屏24小時”行動不僅是一個倡議,更是一次警醒,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家長的以身作則、公共服務的完善、國際交流的深化,都是實作這一目标的重要環節。
姚明的提案為青少年的未來描繪了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期待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們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成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