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元發夾賣2700元!巴黎世家“坑死”有錢人

  每年巴黎世家總要推出幾樣讓普通人看不懂的時尚單品。

  最近該品牌的“不坑窮人”系列又更新了:繼4000元鑰匙發圈被罵上熱搜後,巴黎世家又推出了2700元一組的“天價發夾”,再次引發熱議。

  通過官網圖檔和介紹可以看到,這款産品外觀與普通鐵發夾幾乎一模一樣,隻是表面印有銀色BB Balenciaga辨別。不論從材質、工藝、創新性還是藝術性,似乎都難以支撐其高昂的定價。

  對于這樣一款售價高達2700元的“童年同款”鐵發夾,許多網友表示不解:“果然巴黎世家不騙窮人。”也有人調侃,“我嫌它破!它嫌我窮!”

  實際上,巴黎世家的高價“醜東西”在引發争議後,往往也會帶動一波又一波的購買熱潮:目前,該款發夾已在全國多地顯示“庫存緊張”,而上一季推出的同款熒光粉色發夾已經“缺貨”。

  這種依賴争議和話題性來推動銷售的政策也并非沒有風險。分析師認為,“‘黑紅也是紅’政策在短期内确實能夠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話題性,為品牌帶來流量和短期銷售增長。但從長期來看,可能會損害品牌的形象和聲譽,導緻品牌形象變得模糊不清或負面化。”

  1元發夾翻了2700倍

  當看到巴黎世家這款标價2700元的發夾時,曉曉(化名)的第一感覺是:“無法了解。”

  她算是巴黎世家比較忠實的粉絲,也擁有該品牌不少的包包、帽子和鞋,“我覺得這個發夾小賣部裡一堆,我可能還是個實用主義者,他們家有些單品的版型很好看,但有些東西感覺是純噱頭,讓人看不懂。”

  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上,同款發夾的售價大多為“5元10隻裝”,換言之,平均每隻發夾的成本僅為0.5元。這意味着,消費者隻需花費1元錢,就能輕松購得一組類似的發夾。

  這種價格差異不禁讓人對巴黎世家定價政策背後的邏輯産生疑問:究竟是什麼賦予了品牌如此大的定價底氣?還是不論何種産品,一旦印上了巴黎世家标志性的“BB Balenciaga”Logo,産品價值便能翻上幾百倍甚至上千倍?

  在此之前,巴黎世家還推出過4000元一個的“包租婆鑰匙”發圈,6700元一條的宜家同款浴巾,4700元一件的支付寶聯名T恤,再到1.2萬一隻号稱“世界上最貴的垃圾袋”包包……

  在時尚部落客張白白看來,2700元一對的“發夾”并不足為奇,這也是該品牌穩定的創意系統中的一部分,“這種昂貴又奇怪的單品,也是這個品牌的特色或者說是專屬思路,走的就是反時尚、拆解時尚的概念,越醜、越怪、越未來、越先鋒的單品,越能吸引到欣賞‘巴味’的消費者。”

  “當然這樣做也是為了流量,”她認為,人們在談論巴黎世家的“醜東西”時,這個品牌已經成為了大衆關注的焦點,再以“超前時尚總是不被了解”為由進行回應,實則背後有一套成熟的爆款邏輯在支撐。

  “巴黎世家很擅長運用‘挑釁’的手法來激發人們的興趣,故意制造話題和熱點,進而吸引大衆的目光,”張白白總結。

  母公司淨利潤下降62%

  在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經曆了一場“冷卻期”。

  資料顯示,2024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總銷售額降至1.478萬億歐元,同比下滑2%。同時,兩年内行業流失了約5000萬消費者,占全球高端消費者總數的八分之一。

  2月11日,開雲集團公布2024年全年業績,集團營收同比下降12%至171.94億歐元,歸屬于集團的淨利潤同比下滑62%至11.33億歐元。

  第四季度,該集團收入和可比基礎均下降12%。其中,直營零售網絡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3%,批發及其他收入整體下降10%,核心品牌的批發收入大幅下滑25%。

  從财報來看,開雲集團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與核心奢侈品牌古馳銷售低迷相關。古馳目前的銷售額占集團總營收的近一半,但去年全年營收同比下降23%至77億歐元。

  開雲集團表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中國市場放緩、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品牌仍處在轉型調整期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開雲集團已經宣布終止與古馳創意總監Sabato De Sarno的合作關系。

  除了Gucci外,另一核心品牌聖羅蘭的業績也比較低迷。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品牌全年收入下降9%至29億歐元,品牌直營管道銷售額同比下降7%,但在北美和亞太地區市場的市場表現有顯著改善。

  而葆蝶家(Bottega Veneta)品牌收入為17億歐元,漲幅為4%,第四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達12%,品牌在亞太市場的下滑趨勢也有所改善,并成為唯一增長的單一核心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開雲集團釋出的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包含Balenciaga(巴黎世家)在内的其他品牌業務去年陷入虧損,虧損額達到900萬歐元,收入下滑了8%,降至32.21億歐元,正在經曆嚴重的業績滑坡。

  黑紅也是紅? 但也存隐憂

  去年底,黑貓投訴釋出了“花1萬買巴黎世家8天後被要求補錢”的文章并登上熱搜。

  一位消費者在巴黎世家花1萬多元買了3件衣服,8天後收到櫃姐的微信,要求她補交1147元差價。櫃姐稱,因為衣服的折扣突然取消了,可以選擇補差價或者把衣服退回店裡。消費者拒絕補差價後,就被櫃姐直接拉黑了。

  這次糟糕的購物體驗,讓該位消費者惱怒不已,相關事件也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發酵,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而巴黎世家方面至今尚未給出清晰解釋與妥善處理方案。

  而且,這不是巴黎世家第一次陷入消費者投訴風波。在黑貓投訴上,“巴黎世家”詞條下共有1489條投訴,其中不乏購物體驗差、産品品質問題、不退款等案例。

  在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消費者分享了糟糕的購物體驗。有消費者表示,“自己花了4000多元購買的T恤,沒穿過幾回,結果洗出兩個大洞,幾千塊錢品質不如幾十塊錢的。”并調侃,“這下可以說是‘巴味’十足了。”

  夏至良時咨詢管理公司進階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談到,“巴黎世家‘黑紅也是紅’政策在短期内确實能夠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話題性,吸引大量關注和讨論。這種政策能夠迅速吸引眼球,為品牌帶來流量和短期銷售增長。然而,從長期來看,過度依賴争議性話題可能會損害品牌的形象和聲譽,如果品牌無法将争議性話題轉化為積極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者認同,那麼這種政策可能會适得其反。”

  他強調,消費者的不滿和負面評價在社交媒體上長期傳播和擴散,會導緻品牌形象變得模糊不清或負面化。“一旦争議性話題引發負面輿論或危機事件,巴黎世家沒能迅速做出反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應對和化解,可能會對品牌的長期發展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在奢侈品寒冬下,一旦品牌被邊緣化,想要重新回到主流奢侈品市場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來源:新浪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