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聲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
頭圖:網絡圖檔
高階智駕迎來水大魚大的時刻。
衆所周知,25年主機廠開始從卷電動進入到卷智駕的階段。
一位主機廠的朋友表示,無論新舊勢力,價位20W以上的車型基本都要上高階智駕,即使不标配至少也要搞個選配。如果20W以上的車沒有高階智駕,在市場上就會像“老年手機”一樣,新車釋出會上連吹牛都不好吹。
連老外(海外主機廠)都行動起來了,老外也瞄準了25年的上海車展,想去“淘”好貨,綁定國内高階智駕供應商,給爆款車型+戰略投資的方式深度合作。
在這樣的一個市場需求放量井噴的視窗期,頭部玩家也開始了密集接單拿定點。面對這一波市場機會,不同的玩家采取了迥異的政策。有的玩家把自己打造成了輕奢品,有的玩家大小都吃,有的玩家扮演技術先鋒。
1. 高階智駕的關鍵:爆款車型
主機廠卷高階智駕,無疑對高階智駕供應商是巨大利好。
作為英偉達算力晶片國内最主要的兩個高階玩家,元戎和Momenta表現出不一樣的市場政策。
魔門塔在市場政策上屬于急進風格,追求定點項目的規模量,是以表現為典型的大小都吃,銷量高的車型定點也做,銷量低的車型定點也做。
元戎在市場政策上則是相對克制,沒有盲目的追求項目定點的規模量。元戎選擇和一些alpha客戶做深度合作,朝向alpha客戶的爆款車型。自從長城藍山成功量産傳遞之後,元戎變得炙手可熱,許多主機廠主動找上門來談。
據悉,在相對克制的做法下,元戎又拿到了數家主機廠的高階智駕的合作意向,合作方式也由過去零散的車型定點變為爆款車型或一個車型平台。
元戎的克制做法,和高階智駕到了新階段有關系。
一是端到端時代主機廠和高階智駕供應商合作方式變化。
衆所周知端到端需要資料,資料在主機廠手中,這就要求供應商和主機廠的合作方式更新為雙方都要“all in”的模式,而不是簡單的拿點車型來做量産。另外,端到端對資料規模的要求逐漸更新,從一百萬clips向千萬級clips迅速更新。這就需要高階智駕供應商做爆款車型,銷量大的爆款車型才能采集到大規模資料。
二是主機廠在開發費和license上的政策也發生變化。現在主機廠跟供應商議價時更傾向于“少付開發費,多付license”的政策。
以前主機廠付了大筆的開發費,結果搭載高階智駕的車型月銷數百輛,開發費均攤到單車成本上高達數萬元,比傳感器+域控的成本都高,是以就有了“大冤種”的心态。而“少付開發費,多付license”的政策,可以降低固定開銷,更靈活彈性。
是以,無論是從獲得資料的角度還是議價政策,都使得高階玩家做爆款車型才更有價值。
元戎正是在長城藍山這個爆款車型上嘗到了甜頭,是以沒有盲目的擴張,而是持續的瞄準做爆款車型。
在端到端時代,爆款車型正成為高階智駕供應商之間競争的核心關鍵之一,一個爆款車型在license收入和資料采集上的價值頂一堆銷量拉跨車型。魔門塔24年的量産傳遞資料,占大頭的客戶還是上汽智己,其他的比如騰勢、路特斯、廣汽昊鉑等客戶,量産高階智駕的車型賣的都不行。
對于做高階智駕的公司來說,技術能力是建構競争力護城河的一環,另外重要的一環是市場政策。在市場需求井噴的時候,瞄準什麼樣的主機廠客戶、做什麼樣的車型,是未來決勝的關鍵。
2. to B to C商業閉環的關鍵:技術爆點
衆所周知,國内高階智駕的玩家比較少,現階段量産上車的也就頭部那幾個玩家。雖然玩家不多,但是各自的戰略定位又不相同,在智駕的産品技術上極具差異化。
華為定位成了輕奢品,性能遙遙領先的同時價格昂貴;魔門塔的定位追求定點規模,隻要能拿定點無論高階還是中階以及英偉達還是高通晶片全都做;大疆卓馭定位做普及,朝着成本效益死磕;元戎定位做智駕技術先鋒的角色,從無圖到VLA不斷的做技術爆點。
一位頭部主機廠的朋友表示,元戎的定位比較獨特,和其他幾個玩家都不一樣,它這種定位能夠迎合傳統主機廠技術營銷的需求,容易拿到旗艦車型的定點。
傳統主機廠在旗艦車型的産品定義上,要塑造成同類競品車型的技術性能代表,是以需要有技術爆點的高階智駕,具備前沿和性能好的特點,才能夠在技術營銷上去競争。在華為之外,元戎正好充當了這種角色,這是一些傳統主機廠選擇元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位業界朋友表示, 25年的高階智駕需求在井噴,這是水大魚大的時候,大家都能吃到魚。但是競争的關鍵不是有沒有吃到魚,而是吃到什麼樣的魚。最好的魚當然是爆款的旗艦車型,能不能吃到就由戰略定位決定了。
高階智駕競争的新階段,頭部玩家們都上牌桌了,傳統主機廠可選擇的玩家增多了,不再是一兩家高階做的早的玩家憑借稀缺性可以通吃的階段。在這樣的階段裡做的“早”的優勢會弱化,做的“巧”的優勢會放大。
另外,戰略定位不僅決定了在現階段能吃到什麼樣的魚,還決定了未來能不能打通to B to C的商業閉環。
随着車位到車位的逐漸量産上車,高階智駕在使用者的使用場景上基本就覆寫全了。不過,雖然面向to C的全場景走通了,但是to C的商業閉環還沒有完全走通,這也是to C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目前使用者對高階智駕非常典型的态度是:想要但又不想多掏錢。尤其是價位20W以上的使用者,在國内主機廠血卷過度供給的市場背景下,這類使用者的口味養的很叼,想要高階智駕的意願很強,但是為軟體算法付費的意願不強。
這就使得高階智駕的to B to C的商業閉環沒有走通。
沒有走通最後一步的原因,是高階智駕的”好用性“上做到了讓使用者想要的水準,還沒有做到讓使用者願意掏錢購買的水準。
一位資本人士表示,現在智駕行業就缺一個改變技術進步速度的技術爆點到來打通to B to C的商業閉環,VLA或許有這個可能。一旦有這樣的技術爆點正式落地,像元戎這樣做技術爆點的公司的商業價值就會出現颠覆性的變化。
如果走通的話,高階智駕的邏輯就變了,就不再是高階玩家做B端主機廠的生意,賺主機廠的開發費和license,而是聯合主機廠一起賺C端使用者的錢,一起推出類似”智駕禮包“的to C産品,讓C端使用者掏錢購買,然後一起分賬。
隻有如此,智駕才是真正的to B to C,也會正式迎來長坡厚雪的時代。
到那樣的階段,主機廠選高階智駕供應商的邏輯就會出現根本性變化。擅長做技術爆點的供應商會受主機廠青睐,因為主機廠需要能幫着把智駕賣給C端使用者的幫手。
結束語
目前高階智駕才算是真正迎來第一波放量的大井噴周期,在這一輪井噴周期裡,國内高階智駕的幾個頭部玩家,各家的資源、禀賦、戰略各不相同,如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般搶奪市場。
目前高階智駕的市場格局遠遠沒有确定,智駕是一輪又一輪的車輪戰,現在談市占率、談規模、談護城河壁壘還太早了。對于頭部的高階玩家們來說,想成為未來大赢家的必須具備兩種能力:在市場政策上,能不能拿到主機廠的爆款車型;在技術政策上,能不能持續的做出來技術爆點。
這兩點遠遠比當下的量産規模更重要,是建構護城河壁壘的真正基石。
未來的高階玩家之間的競争,到底誰能具備爆款車型+技術爆點的能力,做到脫穎而出,我們拭目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