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羽絨服“暴雷”,普通人買羽絨服,看不懂水洗标上這3個詞,容易吃大虧!

來源:科普中國

近日,有關羽絨服的話題頻繁上熱搜。有服裝行業人士說,90%的鴨絨從去年的35萬漲到今年的59萬一噸;90%的鵝絨從去年的70萬漲到今年的125萬一噸。成本的暴漲,導緻某些廠家用50%的鴨絨冒充90%的鵝絨,甚至拿廢絲摻在鵝絨裡。

我們普通消費者,要怎麼選購羽絨服呢?到底什麼樣的羽絨服更保暖?怎麼能買到便宜又品質好的羽絨服?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水洗标。

完整的水洗标通常包含産品名稱、執行标準、安全類别、産品号型、纖維成分及含量、産品等級、制造商資訊和維護方法等。

羽絨服“暴雷”,普通人買羽絨服,看不懂水洗标上這3個詞,容易吃大虧!

自2022年4月1日起,新的國家标準GB/T14272-2021《羽絨服裝》正式取代了舊标準GB/T14272-2011。除了基本産品資訊必須标注之外,該國标規定了羽絨服裝的羽絨填充物應明确标注羽絨的種類、絨子含量和充絨量。采用了新标準的羽絨服,如果其水洗标上沒有明确标注這些内容或者缺項了,則要慎重選購。

其中,絨子含量、填充物、和充絨量是我們選購羽絨服的主要參考名額。

絨子含量

新國标最大的亮點是把“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

絨子:又稱絨朵,由一個絨核和放射出的許多細小絨絲組成,就像一朵蒲公英一樣,圓圓的很蓬松,這樣才能儲存更多的靜止空氣,帶來保暖性。

絨絲:朵絨上掉下來的單絲,呈一根一根的絲狀,沒有蓬松感。

羽絨服“暴雷”,普通人買羽絨服,看不懂水洗标上這3個詞,容易吃大虧!

對比新舊國标可以看出,雖然都是“明示量50%即為合格”,但新國标讓沒有保暖作用的絨絲廢料不再計入含絨量中,而是單單看絨子含量,隻有絨子含量超過50%的,才算是合格的羽絨服。無疑對填充羽絨的品質要求更嚴格,也将羽絨服的标準提高了。

當我們在選購羽絨服時,如果看到吊牌上标注絨子含量80%,那就意味着絨子在整個羽絨當中的占比是80%,剩下的20%就是羽毛和脫落的絨絲。而相同充絨重量的前提下,絨子在整個羽絨當中的占比含量越高,保暖性也越好,是以在購買時絨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為95%。

填充物

鵝絨和鴨絨

羽絨的填充物有兩種,分别是鵝絨和鴨絨。鵝鴨的生長周期越長,它的羽絨成熟度越高,保暖性也就越強。一般來說,鵝絨比鴨絨的絨朵更大更蓬松,保暖性更好,意味着相同的重量下鵝絨填充羽絨服會比鴨絨填充羽絨服更暖和。當然因為鵝的生長周期更長,飼養成本更高,也就意味着鵝絨的價格更貴。

羽絨服“暴雷”,普通人買羽絨服,看不懂水洗标上這3個詞,容易吃大虧!

絨朵 圖檔來源:作者提供

同時,鵝是素食動物,而鴨子是雜食動物,這就使得鵝本身的禽類氣味相對較淡。如果對氣味比較敏感的朋友,鵝絨羽絨服會是更好的選擇。

白絨和灰絨

如果仔細觀看吊牌可以發現,在不同的絨前面還會标注絨的顔色,有白絨和灰絨之分。灰絨并不意味着它髒,某些鴨子的絨本身就是灰色的,例如廣東比較有名的獅頭鵝,就是灰色的絨。

灰絨的價格通常要比白絨要便宜一點點,因為賣相沒有白色的好,有的羽絨廠家甚至還會用漂白劑把灰色的絨漂成白絨來賣,當然在這個漂白過程當中,羽絨本身的品質也會受到損傷,是以沒有必要認為白絨一定就比灰絨更好。通常商家在淺色衣服的面料中填充白絨,深顔色的衣物當中填充灰絨。新國标中對填充物的顔色不再做标注要求,以消除“白羽絨比灰羽絨好”的消費認知誤區,因為顔色對保暖性并無影響,企業可标注灰或者白,也可以不标注。

充絨量

充絨量顧名思義,就是在衣服當中填充羽絨的克數重量,是保暖的關鍵名額。

充絨量會随着羽絨服的款式和大小碼的不同而異。一般而言,200多克的充絨量就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

不同環境溫度需不同充絨量:

100g 适合 0℃~-5℃

150g 适合 -5℃~-10℃

200g 适合 -10℃~-20℃

300g 适合 -20℃ 以上

還有個很關鍵的名額是蓬松度,國家标準并沒有明确要求在水洗标上标注蓬松度,但是蓬松度通常也作為衡量羽絨服保暖性的重要名額。蓬松度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重量的羽絨所占的體積;蓬松度越高,保暖效果更好。

我們可以按壓羽絨服觀察起回彈速度與形狀:先把衣服鋪平,等待3分鐘,然後用手按壓并快速撤回,松開後如果能迅速恢複到原狀,說明蓬松度較好,反之則說明蓬松度不佳。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能更好,通常蓬松度達到 600即可提供不錯的保暖性能,800即為高品質羽絨。

看懂了這幾個名額,希望大家都能買到保暖好看又适合自己的羽絨服~

作者丨姚蔚銘 紡織品化學工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