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殡葬,作為一個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話題,近幾年在我們國家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的土葬到現代的火葬、樹葬、花葬,這些新型殡葬方式不僅關乎個人的選擇,更與鄉村生态建設、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想知道這些改革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們給農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繼續往下看,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逐漸在變化,這也帶動了傳統殡葬模式的改革。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東方大國的殡葬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殡葬改革的緣起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将嚴格農村的殡葬制度,嚴禁盜挖古墓葬。
到2016年,一些省份開始推行火葬制度。2018年民政部釋出《關于進一步推進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确火葬和生态安葬。
并且指導各地大力推廣樹葬、花葬等新型安葬方式,以此減少用地資源浪費,美化鄉村環境。
殡葬改革與鄉村生态建設相結合,通過大力推廣樹葬、花葬等方式,建設“生态紀念林”,美化鄉村環境。
通過推行簡約、環保的殡葬方式,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助力農村現代化程序。殡葬改革成為農村建設的重要内容。
殡葬改革的具體内容
一是推行火葬制度。國家在逐漸取消土葬制度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火葬制度。
各地當局将設立現代火化廠,使居民可以就近進行火化,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二是推廣生态安葬。除了火葬,生态安葬也成為新的選擇。屍體不經防腐處理,直接埋入地下或者河邊。
這種方式對于環境的影響很小,不會污染水源和土壤。同時也避免了焚燒帶來的二次污染。
三是提倡樹葬、花葬。這兩種方式是近年來才被人們所接受。
将屍體包裹在生物降解材料中,埋入地下。樹木的生長依靠屍體分解産生的養分,實作了資源的再利用。
花葬是在地下埋屍後,用植物将埋葬點進行裝飾。這兩種方式将殡葬和環境保護完美結合起來。
殡葬改革正是借助這兩種方式将人與自然緊密聯系起來。
四是“2拆2清”政策。這是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拆除活人墓和豪華墓,清理散埋亂葬和大操大辦現象。
“2拆2清”政策的實施對于殡葬改革有着重要意義。是解決土地資源的浪費問題。
據統計,東方大國目前有2.6億畝用于土葬,每年還有300萬畝用于新增墓穴資源。這樣大量土地被墓穴占用後就無法繼續利用。
是遏制盲目攀比和“官倒”現象。一些人在親朋好友去世時會提前預訂豪華墓地。
這些墓地一般都選在名人陵園或者風水寶地。預訂墓地需要花費上百萬甚至上千萬。
改革應該做到什麼
是尊重群衆意願。殡葬改革涉及到人們對于宗教信仰、傳統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尊重人們的選擇權,充分調查了解群衆意願,不得強制推行任何一種方式。
是要注重參與度。殡葬改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隻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夠順利完成改革任務。
在改革過程中要加強組織引導,使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殡葬改革工作。
是增強民主性。充分發揮基層群衆自治組織在殡葬改革中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多聽群衆意見建議,增強群衆的話語權和參與度。
是提高服務品質。随着東方大國經濟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樣殡葬服務也要不斷提高品質。
殡葬改革給農村帶來了哪些益處
一是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以往土地資源被大量用于傳統土葬資源的開采和預留。
而現在随着火葬、樹葬等新型殡葬方式的推廣使用,節約了大量土地資源。
這些土地資源可以用于其他産業發展,如旅遊業、養殖業、種植業等。
二是推動農村環境改善。亂葬、散埋等現象嚴重影響着農村環境衛生水準。
通過“2拆2清”政策的實施以及新型殡葬方式的推廣使用,有效淨化了農村環境。
為農村環境整治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建設生态紀念林、生态陵園等也美化了鄉村環境。
三是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新時代農村建設旨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作農民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社會和諧等目标。
而傳統殡葬方式存在用地資源浪費、外觀難看等問題,無法适應新農村建設要求。
通過改革完善殡葬制度,推廣使用簡約、便民、美觀、環保的新型安葬方式和産品,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農村文明風尚。
結語
通過殡葬改革,我們不僅看到了傳統觀念的轉變,更感受到社會在不斷進步中對環保和經濟發展的重視。這些新方式的推廣,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還促進了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真是雙赢的局面!你怎麼看待這些變化?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别忘了點贊支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