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縣把産業向新向綠轉型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機遇,積極引導企業推廣綠色低碳科技成果應用,新能源産業逐漸成勢。
在德州泛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自動化的生産線正在趕制一批來自歐盟市場的新能源汽車訂單。今年,企業生産的SOLar2(索拉爾圖)太陽能汽車獲得了歐盟整車型式認證,成功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泛海公司是武城縣一家從事能源技術研發的公司,近年來,在國家“雙碳”目标和能源清潔化轉型背景下,公司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而在轉型之初,企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光電轉換就是最大的問題。
“光能轉化出來的電壓達不到電池的電壓,經過我們技術團隊不斷的研發,反複的測試、推理,最後做出來一個裝置叫PDDU,通過這個PDDU系統,實作了太陽能發電系統與整車高壓系統的線性比對。”德州泛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孟凡志說。
PDDU系統通過車頂吸收太陽光為汽車提供清潔電力能源。在滿足光照的條件下,可以實作高達35%以上的光電轉換效率,單日續航裡程可達50公裡。目前,企業生産的六大系列太陽能汽車産品已出口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特殊硬化太陽能電池闆、整車輕量化材質等核心技術,已獲得7項國家專利。同時,太陽能汽車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可以将在駕駛過程中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真正實作節能、綠色出行。”德州泛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恩文說。
近年來,武城縣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導企業建立綠色低碳技術産學研合作平台,促進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合力突破綠色低碳技術研發中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企業申報的右舵太陽能汽車項目成功入圍德州市綠色低碳成果庫名單,成為當地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企業的新銳力量。
“通過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完善服務體系、加強人才培養等措施,激發更多企業投身到綠色低碳先進技術領域的研發中來。”縣科技和工業資訊化局技改科科長隋源說。
截至目前,武城縣共有1家企業獲評國家綠色工廠,5家企業獲評德州市級綠色工廠,武城經濟開發區被評為德州市級綠色園區。
武城融媒 張哲龍 李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