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成都戰役12軍36師 108團副團長
武效賢之女武燕平
在歡慶國慶75周年的期間,我抵達了成都巿、蒲江縣。一路上,煙雨朦胧,無邊無際的桔林綿延不絕,豐饒的果實宛如滿天璀璨繁星。蒲江的親人們,冒雨迎接着我們。我們的心情激昂澎湃,眼眶潮熱,恰似找到了回家的溫暖!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一排醒目的紅色大字躍入我們的眼簾。
仰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們登上了立有紀念碑的山坡。
我們凝視着那巍峨聳立的英雄紀念碑,一支槍反向插在碑上,旁邊擱置着一頂鋼盔,中間璀璨閃耀着一顆刻有“八一”的紅五角星,四周青松環繞。他們守望着浦江的大地,見證着新中國七十五年來的滄桑巨變。
參加成都戰役的先輩們,你們的後代前來探望你們、祭奠你們了。
沿着一條嶄新锃亮的柏油馬路,掠過繁茂的桔林、猕猴桃種植地和綴滿冬棗的樹林,我們走入了蒲江縣西來鎮墩柑村。在遠處眺望,我們便望見了一個紀念碑,一面土牆上用醒目的紅色字題寫着“成都戰役,決勝之地”。
走進這座陳腐的土房,它過去曾是國民黨最後的正規軍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團司令官李文兵團的指揮部。裡面放置着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 12 軍 36 師 108 團副團長武效賢與李文兵團司令談判的照片和蠟像。
這座土房,此乃蔣家王朝滅亡的象征,國民黨最後一支精銳部隊,素有“天下第一軍”的美譽,李文司令宣告所有國民黨軍向解放軍投降。
蔣介石逃至台灣,胡宗南的王牌部隊宣告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徹底解放。
為了這一天,解放軍揮師挺進大西南,成功解放成都,難以計數的解放軍戰士在此壯烈捐軀。
輕撫着那一排排緊密羅列的、犧牲的解放戰士的姓名。
走進成都戰役勝利紀念館,中央矗立着一個飒爽英姿吹着沖鋒軍号的解放軍戰士雕塑,令人心潮澎湃。
出生于蒲江的女講解員懷着感恩之情,為我們講述成都戰役的史記,圖檔中有一面有許多解放軍戰士簽名的戰旗“向西南進軍”格外醒目。
旁邊是密密麻麻箭頭指向成都的成都戰役要圖。
劉伯承、鄧小平司令制定“關門打狗”方針。
賀龍、王維舟、周士弟等首長前沿指揮作戰。
肩扛步槍、身挎米袋的二野戰士,穿梭中的炮兵辎重部隊。
如大江波濤般氣勢澎湃地向成都進軍,打敗蔣家王朝! 解放了全中國!
成都人民歡迎解放軍進城,共同慶祝成都解放。
在女講解員的引領下,我們仿佛也回到了那個激動人心的解放成都的時刻。
武效賢是我的父親。他是曾經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走進敵人指揮部,成功勸降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支正規軍李文兵團的老戰士。他手托解放大西南紀念章說道:“我這枚紀念章,有機會應當獻給在那裡犧牲的戰友們 。”
成都戰役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将這枚三級解放勳章獻給成都人民。期待着有一天,我們能實作全中國的統一。
父親武效賢,戎馬一生,1937年他毅然投身革命,1938年加入八路軍,開啟了長達70餘年的輝煌軍人生涯。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歲月中,無論是八年抗戰、解放戰争,還是抗美援朝,建設新中國的軍隊,他始終沖鋒在前。
八年抗戰,打敗了日本鬼子。解放的征程中,他精心培養出戰鬥英雄王克勤。更以非凡的勇氣踏入敵人指揮部,成功勸降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支正規軍李文兵團,為成都的和平解放立下不朽功勳。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戰場上,他率領着他的12軍34師106團以頑強不屈的戰鬥意志、血戰28個晝夜,最後将勝利的旗幟插在上甘嶺陣地上。
在建設新中國的曆程中,他積極為軍隊培養“郭興福教學法”,為國防建設貢獻卓越力量。父親還曾光榮地七次受到毛主席接見,這份榮耀更是對他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
如今,我在成都蒲江完成了他老人家的心願,站在紀念碑下,撫望着當年的戰場,感慨萬千。
曾經的戰場,如今已變成成片的果林、美麗的村莊,優質的環境讓人們過着幸福的生活。可以告慰父輩們:你們的血沒有白流,蒲江人民感謝你們!成都人民感謝你們!祖國感謝你們!他們的奉獻和犧牲換來了今日的和平與繁榮,他們的精神将永遠激勵着後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奮勇前行。
編輯:嚴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