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時代的浪潮中,總有一群青年人,他們懷揣夢想、砥砺前行,以不懈的奮鬥書寫着青春的華章。他們或許身處平凡崗位,或許面臨重重困難,卻依然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奉獻着青春的同時,創造着不平凡的價值。
在我們身邊,這些奮鬥的青年人,猶如璀璨星辰閃耀着熠熠光芒。他們的故事,是青春奮鬥的生動寫照,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動力源泉。7月29日起,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全平台開設“我身邊的奮鬥者”專欄,讓我們通過文字走進青年奮鬥者的世界,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激情與執着。
在呼倫貝爾馳宏礦業有限公司經常會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他穿着質樸,說話幹脆,做事利索。他就是潘慶宇,一名“90後”小夥兒,現任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馳宏礦業有限公司鉛廠技術員。
2012年,潘慶宇懷揣着對未來的憧憬與夢想,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工作12年來,他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勞工成長為如今的技術骨幹。“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好!”潘慶宇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虛心好學在崗位中成長
入職伊始,潘慶宇便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展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午休時間,當同僚們在休息放松時,他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下班後,别人都已踏上回家的路途或者享受休閑時光,而他卻奔赴現場,仔細熟悉裝置的每一個部分、每一條線路。他深知,隻有深入了解裝置,才能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每當裝置出現故障,潘慶宇總是第一個趕到現場。他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是為了更早、更全面地了解裝置問題的本質和處理方法。通過這種方式,他不斷積累經驗,逐漸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随着時間的推移,潘慶宇的理論水準和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在實操方面,随着管理的裝置數量逐漸增加,他敏銳地意識到工廠中的房間裝置管理優化的重要性,并将學習重心放在了這一領域。為了更好地管理工廠中的房間裝置,他一方面積極查閱各種專業資料,深入研究裝置的運作原理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他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從他們的實踐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潘慶宇實作了從一個剛入職時連電氣元件都不認識的中專生,到一名熟知廠内各類裝置運作原理、既會使用又會維修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華麗轉變。他的成長曆程,是對“勤學”二字的最好诠釋。
勇于擔當在工作中奮鬥
敢于行動、善于行動是潘慶宇在工作中的鮮明特點。他常說:“發現問題不行動,就等于沒有發現問題。”這句話不僅是他的口頭禅,更是他工作态度的真實寫照。
在粗鉛廠的生産工作中,潘慶宇憑借着敏銳的觀察力和專業的技術能力,發現了奧斯邁特爐保溫燒嘴風機使用頻率低的問題。經過深入分析,他巧妙地将套筒風機總風管引風至保溫燒嘴風機出口,并使用舊的電動調節閥在DCS控制系統進行自動控制。這一改造舉措,使得保溫燒嘴風機可實作長時間停機,使用時隻需主要人員在DCS系統上開啟閥門即可正常使用。這一創新不僅節省了電能,降低了企業的生産成本,還減少了風機的磨損,延長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2021年,粗鉛廠全面提升産能,然而此時奧斯邁特爐下料口頻繁出現正壓冒煙的情況,嚴重影響了爐子的正常熔煉。面對這一棘手問題,潘慶宇沒有絲毫退縮,他憑借着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仔細觀察和深入分析,發現是圓盤制粒機下料不穩定,導緻奧斯邁特爐進料不穩定,進而引起爐子冒煙。他反複思考,不斷嘗試各種解決方案,最終設計出了旋轉刮刀。這一創新設計,在防止料鬥積料的同時,極大地改善了奧斯邁特爐的正壓冒煙問題,為粗鉛廠的穩定生産提供了有力保障。近3年來,潘慶宇以全廠裝置檢維修和裝置管理為工作重點,緻力于降低裝置故障率,為企業的穩定生産保駕護航。
2022年8月,奧斯邁特爐泡沫渣噴出,燒毀了爐頂皮帶、水套測溫電纜等裝置,情況十分緊急。為及時恢複生産,潘慶宇迅速組織檢修力量連夜搶修。他帶領大家更換皮帶、托輥、滾筒、電纜等裝置。經過一整夜的艱苦奮戰,終于在第二天早上8時完成全部搶修工作,奧斯邁特爐順利投料生産。
在潘慶宇的努力下,他先後牽頭完成了奧斯邁特爐爐頂加料機控制系統改造、圓盤制粒機平穩下料改造、粉煤噴吹系統不裝料問題改進、粉煤噴吹系統壓力波動的優化、粗鉛廠環境集煙治理、現場應急情況處置、修舊利廢等一系列問題及改造任務。他的每一項成果,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都為企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厚積薄發在創新中突破
在生活中,潘慶宇最大的愛好就是制作汽車、飛機模型。當有同僚問他為什麼這麼喜歡制作模型時,他總是微笑着回答:“從小就對汽車、飛機感興趣,特别想知道它們為什麼能跑、能飛,長大後也沒能學習這個專業,是以為了彌補自己的小遺憾就開始制作模型,而且越做越喜歡。”
雖然潘慶宇平時組裝的是飛機、汽車模型,但他卻從中發現了許多與平時操作的裝置相通之處。這些原理和構造的相似之處,無形之中提升了他的實操能力,也為他的工作帶來了許多靈感。
2019年,在試車前裝置調試過程中,潘慶宇發現奧斯邁特爐在更換噴槍時,員工要用肩膀扛着80餘斤重的防搖支撐站在噴槍小車高處進行安裝。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他決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好的思路。
有一天,在制作吊車模型的過程中,潘慶宇突然發現吊車在吊取重物時的動作和安裝防搖支撐的情況很像。這一發現讓他産生靈感,經過反複實驗和改進,他設計出了噴槍防搖支撐吊架。這種支架的使用,實作了一人便可完成安裝,極大降低了安全風險,提高了工作效率。
潘慶宇的創新精神不僅展現在這一個項目上,在工作中,他經常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擷取靈感,将其運用到裝置維修和改造中。他的創新思維,不僅為企業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也為同僚們樹立了榜樣。
潘慶宇憑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先後獲得2018年度“呼倫貝爾市優秀技能人才”、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号”、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榮譽稱号”······這些榮譽,是對他過去工作的認可,也是他努力奮鬥的見證。面對榮譽,潘慶宇總是保持着謙虛的态度。他說:“榮譽隻是對過去的認可,勤于學習、踐于行動、敏于思考,才是迎接未來更多挑戰的最好準備。”
潘慶宇,這位“90後”奮鬥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着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他在呼倫貝爾這片土地上,用勤奮學習開啟成長之路,用實際行動彰顯擔當作為,用善于思考激發創新活力。他的故事,激勵着每一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讓人們相信,隻要有夢想、有追求、有行動,就一定能在奮鬥中綻放出屬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韓瑜
主編:陳宇航 齊越 美編:馬海文
監審:李金田
監制:付惺 王亞男
總監制: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