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考報名進入第五天,截至10月18日16時,已有716058人送出報名申請,比去年同期增長近8萬人,最熱門職位已有4335人報名,僅招錄一人。
今年國考,“碩博應屆生年齡放寬到40歲”“沒有能報考崗位”等話題引發很多關注。實際上,國考中碩博應屆生年齡放寬始于2011年,已施行多年,很多地方省考近年來在一些基層崗位也在放寬年齡限制。有專家認為,放寬年齡限制有利于緩解“内卷”焦慮,對大齡勞動者也是一個福音。
對于“沒有能報考崗位”的讨論,公考專家表示,國考崗位設定更偏向經濟、金融、計算機、财政學等專業,建議沒有合适崗位的人把目标放在省考和事業機關考試上。
國考報名“冰火兩重天”
部分崗位條件限制少成熱門
2025年國考共招錄39721人,比去年增加160人,再度重新整理曆史新高。崗位中有2.75萬個計劃補充到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2.67萬個計劃專門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
資料顯示,截至10月18日16時,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5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專題系統中有716058人送出報名申請,比去年同期增長近8萬人,其中有448509人通過用人機關資格稽核,平均競争比為18:1。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華職業教育社聯絡部僅招錄1人,已經有4335人報名。但仍有955個職位無人報考,占總職位數的4.6%,國考報名“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仍然存在,無人報名職位集中在金融監督管理局、稅務局、海關、海事局等部門。
中華職業教育社聯絡部這個看起來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的崗位,卻成為本次國考的“黑馬”,引發很多讨論。
中華職業教育社聯絡部崗位詳情
招錄要求顯示,該崗位專業要求非常寬泛,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其他要求方面,最低大學學曆,沒有基層工作、政治面貌限制,也沒有戶籍限制等,這也擴大了招錄半徑。
很多人在相關讨論中提到,不看好自己能在四千多人的競争中脫穎而出,但希望通過這個僅有的符合條件的崗位參加筆試,積累相關經驗。
國考沒有适合自己的崗位?
專家建議盡早準備省考
今年國考報名開始後,“沒有能報的崗位”在多個社交平台引發讨論。很多人發消息稱,自己準備國考已久,但在報名時卻發現沒有适合自己的崗位,受限的原因包括非應屆生、專業限制、基層經驗限制等。
紅星新聞記者采訪了多名發帖網友,有人表示自己會計專業想報考山東威海崗位卻發現基本都要應屆生;也有人稱自己沒有目标城市,但作為英語非應屆的考生沒有看到一個适合的崗位;還有人表示自己工作後辭職讀研獲得應屆生身份,卻發現自己的研究所學生專業沒有符合的崗位。
中公教育公考專家李茜告訴記者,今年的國考崗位設定和往年相比沒有明顯變化,“沒有能報考的崗位”相關話題引發熱議,主要還是國考報考熱度高的原因。
李茜還提到,每年招錄對專業範圍都有明确要求,國考的招錄“主力”主要集中在稅務、鐵路公安、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局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等具有公共管理職能或者行政執法職能的部門,一直偏向具有經濟、金融、計算機、财政學等專業背景的人才。對于這些專業以外的人,确實很難找到合适的崗位。
2025年國考招錄資料顯示,今年稅務系統計劃招錄23014人,約占總招錄人數的57.9%,是不折不扣的“招錄大戶”,利好經濟、金融、财政等專業的考生。
除稅務系統之外,鐵路公安、海關等執法機構的招錄也比較可觀,尤其是金融監管部門,今年“擴招”力度較大,招錄2440人,與去年相比招錄人數增加了780人,漲幅高達47%。
“還有不少人不了解國考要求,對專業的了解太窄,自己最小機關的專業确實沒有适合崗位,但專業所屬大類是可以報名的。比如智能制造,直接搜幾乎沒有合适崗位,但該專業屬于機械類專業,适合的崗位很多。”李茜建議,沒有适合崗位的考生,目标應該定在接下來的省考和事業機關考試,能找到很多适合的崗位。
碩博應屆生年齡放寬至40歲
專家稱有助于緩解“内卷”焦慮
2025年國考報考條件中提到,年齡一般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間出生),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所學生,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3年10月以後出生)。“國考部分年齡放寬至40歲”吸引了不少媒體關注。
記者搜尋往年國考要求發現,“應屆碩士、博士研究所學生放寬到40周歲以下”的政策已經施行多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1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中,首次出現了“應屆畢業碩士研究所學生和博士研究所學生(非在職)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相關表述。此後,每年的國考均有該要求,至今已施行十多年。
國考之外,省考同樣也在放寬年齡限制。從2023年開始,大部分省份已明确将碩士、博士應屆生年齡限制放寬到40歲,新疆更是将縣(市、區)及以下機關職位的應屆碩士、博士研究所學生年齡放寬到45歲。還有些省份對報考村組織或“艱苦邊遠地區鄉鎮職位”年齡限制放寬到40歲。
北京市炜衡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炜衡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姚均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企業招聘中雖然不會寫年齡限制,但錄取中實際的歧視普遍存在,在勞動合同履行期間,企業會找理由與35歲以上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公考招錄把年齡放寬到40歲,對“大齡勞動者”來說是一個福音,增加了他們的就業管道。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志紅曾經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并不新的新聞能再次引起大家關注,代表着大家對全面放開35歲年齡限制的一個期望。
“我認為消除年齡限制對年輕人來說,有利于從制度上消除青年過度内卷的焦慮,給大家更多的生活節奏自由調控的時間。”張志紅認為,另一方面,有更多社會實踐經驗的人重新進入公共部門工作時,目标會更準确,會更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工作。
“随着國内市場的發展和自我組織的優化,大量的企業和社會組織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綜合性人才,如果能實作企業和政府部門組織之間的跨越,是非常有利于組織之間互相學習的。”張志紅說。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