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自家人,那心裡憋着的那些不滿,也少不了。
說實話,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隻是嘴上不說,心裡咕嘟咕嘟翻着呢。
現實點兒,自己扪心想想:你是不是也有過對父母的不滿?
甚至有些地方,早就結成了疙瘩,成了怨恨,隻不過沒挑明罷了。
其實,孩子們對父母的怨恨,往往不是單單為了錢,而是另有三大原因,這才是真正刺在心口的那根刺。
01
父母提供不了穩定的成長環境。
現實中,為人父母的,真得多長點心。你給不了孩子大富大貴的生活,但至少得給他們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
家裡天天吵得雞飛狗跳,孩子一邊是老媽的哭泣,一邊是老爸的怒吼,這種日子下,誰能心安?
這些糟糕的記憶,會像疤一樣留在孩子心裡,一輩子都消不掉。
甚至很多人在二三十歲了,還會回想起小時候家裡的那些事,哽咽得說不出話。
天翻地覆的吵鬧場景,像是刻在腦海裡的噩夢。
那些成長在動蕩環境裡的孩子,永遠沒法擁有真正的安全感。
他們成天惶惶不安,學習成績自然也好不了,性格上更容易畏畏縮縮。
甚至面對父母間的糾葛,他們也想幫忙解決,可心有餘力不足。
這些成長中的創傷,不是随随便便能抹平的。
說到底,父母如果能給孩子一個安穩的環境,他們的人生才能走得更踏實。
02
給子女的成長,提供的支撐很少。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他們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朋友相處、學習成績、感情糾葛,每一件都是他們眼中的“天大難題”。
作為父母,咱們有着更豐富的閱曆,理應成為他們的支撐。
可偏偏有些父母眼光太短視,要麼放任不管,要麼粗暴禁止,最後讓孩子錯失了許多寶貴的機會。
舉個例子,有些孩子從小在某個領域展現出天賦,學音樂的手指靈活,畫畫的想象力豐富,可惜父母總覺得“這些沒前途”,非逼着他們放棄。
結果,孩子的天賦被活生生掐斷,滿腔的才華隻能窩在心裡,最後對父母也越來越冷漠,甚至心生怨恨。
作為父母,你該做的是發現孩子的優勢,然後去培養,提供資源,而不是一味打擊。
說到底,我們成年人,多多少少見過些世面,總該懂得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支援和引導。
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和打壓,讓孩子活得失望又無奈。
隻有父母真正懂得支援和了解,孩子和他們的關系才會更健康,未來也更願意去孝順和回報。
這一切,是值得深思的。
03
索取過多。
現實裡,很多家庭,孩子剛踏入社會,父母就張開手要錢,好像孩子的錢是天上掉下來的。
這種要求,對剛工作的人來說,壓力實在不小。
畢竟,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未來,比如考個證、進修深造,甚至攢錢買個房。
說白了,現在的生活成本誰不清楚?子女剛出社會,工資又能高到哪裡去?
每個月除了房租、吃飯,還得存點以防萬一,萬一病了、工作不順心,難道還得自己掏腰包去上課提升自己嗎?
這種情況下,父母再一味索取,隻會讓孩子覺得壓得喘不過氣。
家裡不幫襯倒也罷了,還要伸手拿錢,這感情還能不出問題?
現實中,那些對孩子索取太多的家庭,最後往往都是雞飛狗跳。
這幾乎是個鐵律。
父母要是沒個度,超出那條看不見的“親情紅線”,孩子心裡自然會不痛快。
時間一長,積怨成山,原本溫馨的家庭變成了互相埋怨的戰場。
親情就像橡皮筋,你拽得太狠,它終究會斷。
做父母的,不能隻想着自己的需要,也得多體諒孩子的難處,别讓自己的一時需求,毀了本該和睦的家。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裡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