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在亞乒賽單打項目上竟然顆粒無收,這一結果無疑讓廣大球迷對國乒的後備人才培養狀況産生了深深的憂慮。而在2024年的全國乒乓球錦标賽上,黃友政奪得男單冠軍,劉炜珊獲得女單冠軍。但這樣的賽果,卻很難真正讓球迷們對國乒的未來充滿希望。
黃友政和劉炜珊單打奪冠,起碼可以證明以下幾點:
首先,今年全錦賽單打水準有限,甚至可以說是菜鳥互啄。
一方面,多名國乒主力球員退賽,使得比賽的整體競争強度大幅下降。像馬龍、樊振東、陳夢等頂尖選手的缺席,無疑讓比賽的精彩程度和技術含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舉辦時間和亞乒賽有一定的重合,多名好手被派去參加亞乒賽而錯過了全錦賽的單打比賽。這就好比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二線球員最終奪冠也在情理之中。
但從技術層面來看,黃友政和劉炜珊在技術的全面性、穩定性以及關鍵時刻的心理素質等方面,與國乒主力選手還存在較大差距。
和林詩棟同樣出生于2005年的黃友政,在WTT青少年賽事中都未能展現出統治力,在WTT支線賽的成績也一般,現世界排名僅排在第119位。這一排名就足以說明他在國際賽場上的競争力還相當有限。
25歲的劉炜珊,在二線球員中已經算是大齡球員了。她的狀态起伏較大,在過去的東京和巴黎奧運周期,表現一直不溫不火,甚至給人一種過于“佛系”的感覺。。但在近期的WTT中國大滿貫賽中先是力克錢天一,而後又闖入女單16強;緊接着又拿下全錦賽女單冠軍,似乎有厚積薄發的勢頭,但畢竟年齡不占優勢,未來恐怕參加大賽的機會也很有限。
其次,再度證明國乒女隊對陣削球打法不過關。
女單亞軍是21歲的削球手楊屹韻,她在國際賽場的發揮中規中矩,但在巴黎奧運會後的多站WTT賽事面對日本選手的成績卻不理想。比如在WTT支線賽奧洛穆茨站,日本削球手橋本帆乃香“一串四”奪冠,而女單決賽正是3-0完勝楊屹韻。在WTT支線賽馬斯喀特站,日本選手橫井咲櫻同樣是“一串四”奪冠,女單決賽同樣是3-0戰勝的楊屹韻。
但國乒二線球員卻很難闖過楊屹韻這一關,這還是熟悉的隊友,真要面對外協會的削球手,更是難上加難。
國乒女隊在亞錦賽上一無所獲,當下尚無能夠擔當主力的合适人選,蒯曼和石洵瑤似乎也難以肩負重任。張本美和、金琴英目睹國乒女隊後備人才匮乏,日後與國乒球員對陣時必定信心倍增。畢竟在亞錦賽中,她們已經成功突破了孫穎莎、王藝迪等多位國乒主力球員,如此一來,拿下其他國乒二線球員自然是易如反掌。
最後,國乒頂尖球員青黃不接的窘境已相當明顯。
國乒女隊尚有孫穎莎和王曼昱壓陣,在洛杉矶奧運周期或許不會面臨太大的困境,然而第三人選迄今仍未出現合适之選。國乒男隊中的梁靖崑和林高遠尚不具備主力應有的能力,王楚欽擔任第二男單更為合适。現階段暫無具備馬龍和樊振東這般統治力的球員出現,林詩棟有機會,但亞乒賽男單決賽輸給張本智和,給他的成長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就看他自己能否“破繭成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