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釋出《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額度3000億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視情況展期。
原标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落地 互換便利操作啟動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釋出《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同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SFISF操作。業内專家表示,這标志着央行前期宣布的兩個支援資本市場的貨币政策工具均已落地。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額度3000億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視情況展期。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适用于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按政策規定,發放貸款支援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和增持。21家金融機構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合理确定貸款條件,自擔風險,貸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2.25%。貸款資金“專款專用,封閉運作”。21家金融機構按通知規定發放的股票回購增持貸款,與“信貸資金不得流入股市”等相關監管規定不符的,豁免執行相關監管規定;豁免之外的信貸資金,執行現行監管規定。“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2.25%,能夠有效激發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回購增持股票的熱情。”市場人士分析,2.25%的貸款利率對于上市企業和主要股東來說是很低的利率,展現了人民銀行對推動資本市場穩定運作的支援力度。這意味着,隻要上市公司分紅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使用貸款回購和增持股票就是有利可圖的,預計可顯著激發其回購增持熱情。此外,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按季度發放。即日起,21家金融機構可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貸款用于股票回購和增持,發放貸款後于次季度第一個月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對于符合要求的貸款,中國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100%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10月18日,人民銀行與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向參與互換便利操作各方明确業務流程、操作要素、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内容。目前獲準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證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即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将根據參與機構需求正式啟動操作,支援資本市場穩定發展。上述20家證券、基金公司分别為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财通證券、光大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财富證券、中信建投、興業證券、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互換便利可大幅提升非銀機構融資能力,持續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業内人士表示,參與機構通過互換便利将流動性較差的債券、股票換成國債、央票,後者作為高等級流動性資産,可顯著提高回購融資的可得性,擷取的資金将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部分國有大行表示,願為互換便利項下相關回購融資提供便利,放寬參與機構回購融資的授信額度要求。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記者:彭揚
摩拳擦掌 多家券商積極參與互換便利相關工作
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向參與互換便利操作各方明确業務流程、操作要素、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内容。目前,首批獲準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證券、基金公司合計20家。多家券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正在積極參與互換便利的相關工作。在業内人士看來,互換便利的創設有利于穩定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提升市場流動性、交投活躍度。對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非銀金融機構而言,這一工具也有利于提高自身業務量并增強盈利能力,進而提高投資價值。多家券商積極響應據悉,中國人民銀行委托特定的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債信用增進公司),與符合行業監管部門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開展互換交易。可用質押品包括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據質押品風險特征分檔設定。目前,獲準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證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多家相關券商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參與互換便利的相關工作。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互換便利是中國人民銀行首次推出的資本市場重大創新工具,對于資本市場的長遠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金公司作為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已收到《通知》,公司将堅決落實中央部署,迅速做好各項保障工作,積極申請參與首批互換便利業務操作。中信證券同樣獲得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資格,公司對記者表示,将堅決落實《通知》的各項要求,正在積極參與互換便利的各項工作。其他券商中,中信建投表示,公司将積極響應中央“提振資本市場”号召,嚴格落實《通知》要求,做好業務統籌規劃,積極參與互換便利相關工作,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中國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将堅決落實《通知》的各項要求,正在積極參與互換便利的各項工作;廣發證券表示已收到《通知》,将迅速落實相關需求,積極參與首批互換便利業務操作;國信證券、光大證券、浙商證券均表示,公司已獲批參與互換便利操作;财通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均釋出公告稱,已獲得證監會複函,證監會對公司參與互換便利無異議。提振市場 利好非銀金融機構發展業内人士認為,作為央行創設的兩大支援資本市場的貨币政策工具之一,互換便利不僅可以在股市極端環境下發揮流動性兜底作用,還将為央行直接影響股市流動性建構一套正常機制,同時有望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權益投資的積極性。中國銀河證券政策首席分析師楊超認為,互換便利的創設有利于增量資金湧入股市、穩定資本市場,同時也有利于提振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提升市場流動性、交投活躍度。“證券、基金和保險公司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産的流動性相對低于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産,互換便利使機構擁有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産,在二級市場上抛售或質押後,将所得資金再投資于股市,有利于提升股市交易活躍度,提高市場活力。”楊超說。互換便利對非銀金融機構自身發展而言也是一大利好。平安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王維逸認為,互換便利限定用于股票、股票ETF投資和做市,将有助于增加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同時給予非銀金融機構自主權,有助于盤活非銀金融機構存量資産、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并發揮市場機構擇機、擇時專業能力,或将增厚非銀金融機構投資收益。行業層面,推薦證券行業,其估值和業績均具備beta屬性;保險闆塊估值仍處底部,看好行業長期配置價值。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胡雨
微信編輯:劉思樂
《風險預警·金融版》簡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區域企業發展大局,需要對金融風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應對,防範于未然。由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出品的《風險預警·金融版》在政府權威部門指導下,依托先進的大資料輿情監測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金融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别的風險輿情進行總結梳理和分析研判,為金融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行業協會、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權威、專業、實用、及時、有效的金融風險輿情監測、研判、預警與應對建議。1.8萬/年,每周一期,每周五釋出。
最新報告:
【2024年10月第1期】總第146期:普華永道遭重罰,審計行業敲警鐘
【2024年9月第4期】總第145期:監管重拳出擊私募違規亂象
【2024年9月第3期】總第144期:降薪、減員、裁撤,券商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