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專刊

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

——懷念張力行同志

章玉鈞

我手邊有一張珍貴的照片,是20世紀50年代樂山團地委老幹部團聚留影。時間是2002年7月,地點是峨眉山市一家飯店門前。坐在前排正中蓄着雪白連鬓胡須的老人,是我最早認識的老共産黨人,引領我走上革命路的張力行同志。他是1949年12月樂山解放後第一任地委宣傳部部長兼團地工委書記,我和20多位當年的青年團幹部,簇擁在他周圍,其樂融融。那是他剛剛卸任四川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不久後的一次聚會。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團聚時,力行同志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要劉松海同志(當年從西南服務團配置設定到樂山團地委的一位老大哥)出來指揮,共唱當年的革命歌曲《年輕人,火熱的心》。88歲的力行同志和我們這幾十位老團幹一起高唱:

“年輕人,火熱的心,跟随着毛澤東前進,緊緊地跟着毛澤東前進!挺起胸來,年輕的兄弟姊妹們,新中國的一切,要我們安排,新中國的一切,要我們當家做主人。嘿!我們,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員,為人民服務,勇敢地向前進……”

歌聲把我們帶回了新中國初生的年代。1949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3兵團10軍30師90團政委的張力行同志率部參加解放大西南戰役。12月15日,他奉命帶一支小分隊,從自貢經五通橋率先進入樂山。同地下黨會合後,他帶人在金花巷挂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樂山軍事管制委員會的牌子,并将陳毅元帥胞弟陳季讓(起義将領)帶領的國民黨樂山師管區軍樂隊改編為解放軍軍樂隊,列隊奏響新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為馬忠全師長、魯大東政委率領的30師部隊解放樂山奏樂開道。

我第一次見到力行同志,緣于軍管會的歐陽秋大姐叫我拿一張籌辦青年學園購物申請報告,請軍管會辦公室主任張力行政委批示。我來到金花巷,進了軍管會大門,對哨兵說找張政委。進了辦公室,身材高而瘦削、胡子剃得溜光的力行同志抽出插在上衣口袋裡的鋼筆,簽下綠色墨水的“同意”和一筆相連的“張力行”三字,還親切地摸了摸年方13歲的我的腦殼。我鞠了個躬,趕緊拿着批條回校。随後和同學好友一起跟随歐陽大姐到縣街買了好多腰鼓、小馬紮。很快,青年學園就在西湖塘樂山師範學校開辦了。我們睡地鋪、過集體生活,唱革命歌、跳集體舞,讀《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論人民民主專政》,還有《從猿到人——社會發展史》等。好多個下午,全體學員在大操場集合,一排排坐馬紮,像解放軍一樣,各隊互相拉歌。身穿灰色棉軍裝的力行同志給我們做過多次報告,他那瘦高的身影、洪亮的聲音、精辟的分析、有力的手勢,仿佛還在眼前,震動并喚醒我的心靈。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1950年上學期,團地工委派幹部到各校搞建團工作,西南服務團的蘇明同志在樂嘉中學高中部發展團員,我是5月25日第一批入團的,被選為團支部宣傳委員。當時團地工委設在金花巷往上走的樂山公園一座平房裡。34歲的力行同志抓團的工作很具體,在那裡給我們多次開會。記得有次公園裡舉辦集會,我還向張力行同志和地委委員董啟勳同志獻過花。

1951年,力行同志調任樂山專員公署專員。1953年任樂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此時團地委書記是在山東老區當過武工隊隊長的劉劍同志。我在1951年8月調到團地委工作(時年15歲),曾在川南團校學習,搞過兩期土改和農村互助合作、統購統銷等中心工作。團地委機關與地委當時都在學道街上。有段時間同在一個食堂吃飯,是以時常見到大東、力行等首長。

1956年,我在地委五人小組辦公室從事“肅反”工作時,全國正掀起“向科學進軍”的熱潮,我經地委組織部部長準許參加聯考,作為調幹生考入了我心儀已久的北京大學哲學系。當時力行同志已赴成都任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秘書長。1961年春節,我回樂山探親,同當年國中相識、團委相知的鄒瑞芬同志結婚,團地委的老朋友到瑞芬所在的團樂山縣委參加了我們簡樸的婚禮。當時為了改變“三高五風”導緻的困難局面,省委已把張力行同志從省上調回樂山再任地委書記。那天他聽團委的人說“小章回來了”,就叫人約我到地委去聊聊。我傍晚到了地委(現在樂山衛幹校)門口,力行同志已叫人擺了兩把藤椅,握過手,跟我熱情交談。老上司關心我的成長,知道我是1956年上了北大,學的哲學,已經入黨,剛剛結婚,夫妻是團幹部,志同道合,他很高興。老上司談到我們國民經濟遇到了暫時困難,主要是“三高”(高名額、高估産、高征購)、“五風”(共産風、浮誇風、強迫指令風、瞎指揮風、幹部特殊化風 )造成的。要千方百計,發動團結老百姓解決“肚子、褲子、票子”等困難,田邊地角都要種滿種盡。我見老上司懷着憂國憂民之心,謀劃如何緩解人民群衆的困境,很受感動。後來聽說這一年朱德委員長到樂山視察,力行同志(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亦稱“朱德警衛團”黨總支書記,在朱德身邊工作過)陪着老首長到田間視察,委員長看到田邊地坎種滿了胡豆、黃豆和蔬菜,連聲說好。

1965年,我從北大研究所學生畢業後曾配置設定到一個中央機關工作。1969年,原機關經中央準許解散,我和另一位同志配置設定到四川,省革委副主任天寶看到來了兩個“搞馬列的”,留下我們,安排到辦事組和政工組工作。此時原任副省長、省委候補書記的張力行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奪權、靠邊站、挨批鬥、進幹校。到1970年冬季他才出任省農業組副組長、農業局副局長。我在省農村工作團辦公室工作時見過他。1971年中共四川省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省委常委。當時宜賓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災區,兩派武鬥很激烈。在危難之際,省委要力行同志任宜賓地委第一書記、地革委主任。他面對極為複雜困難的局面,毅然決定恢複原來地專機關的辦事機構,讓那些未陷入派性漩渦的原部門上司幹部回來主持工作,使工農業生産和各項管理回到正軌。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1974年,省委在成都實業街招待所,把對立兩派頭頭集中到一起,辦“宜賓問題學習班”,由力行同志主持,做消除派性的工作。因長期勞累,被造反派圍攻,超負荷運轉,力行同志心力交瘁,有一天在去食堂路上與人說話時他突發腦溢血,猝然倒下,幸好鄧自力同志(小平同志堂弟,原地委副書記)在旁,趕緊把他抱住,才沒有倒地。被急送醫院,經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之後,省委要力行同志在走馬街組織部招待所休養一段時間,他囑人到省委政治部秘書處通知我,我趕緊去看望老上司,擺談的都是當時的形勢和“批林整風”的事情。他曾經轉到實業街招待所住過一段,1976年,機關行政處把多子巷23号院子裡原李大章同志的辦公室隔成幾間房,力行同志一家才安頓下來。20世紀80年代,逢年過節,我和瑞芬都會去拜望他們,常見到慈祥的老人和他的兩個孫兒,在院壩裡玩耍,開心得很。這時我才從他和他家人那裡逐漸了解到力行同志前半生的革命曆史。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1915年元月,張力行出生在山西文水一個耕讀傳家而後家道中落的農民家庭,因家庭貧困無力供他上學,渴望讀書的他跟着挑貨郎擔的大哥,遠赴300多裡外的方山縣上公費的平民學校,他忍饑挨餓,刻苦學習,又相繼以高分考入公費的山西第一師範學校和太原師院學院本部,靠課餘為學校用蠟紙刻印講義來勤工儉學。當時他的志向是畢業後回鄉做國小教師,讓更多沒錢讀書的孩子能夠上學。在校期間,他讀了許多進步書籍,并參加革命活動。1936年,力行同志以黨上司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村政協助員的身份,主持平遙縣抗戰動員工作(組織認定為紅軍時代參加革命的幹部)。1937年返校後,他與學校裡企圖攜款南逃的反動分子鬥争,取得了勝利。後又到了運城,與同學邢亦民(離休前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找到八路軍辦事處,經過準許,帶着60餘位同學參加了八路軍115師,輾轉行軍,到達延安抗大,把原名張聯星改為張力行。1938年3月力行同志入黨,兩個月後提前轉正,配置設定到抗大政治部黨務工作科。1939年參加延安大生産運動,來不及收割莊稼,就随抗大總校從陝北經晉西北、晉察冀遷到晉東南,戰鬥、行軍半年多,他作為抗大總校政治部的黨支部書記,身體“力行”,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1940年,力行同志25歲時,調到八路軍總部幹部巡視團,赴冀南、冀魯豫、冀中等地巡視檢查。在冀中遭遇了日寇“五月大掃蕩”,曆經艱險,才帶着4位同志輾轉回到野戰政治部,被留在部裡任幹事。他要求下基層,1943年到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任總支書記,在敵後又打仗又生産,多次受總部表揚。1945年,日寇投降後,特務團改編為3縱7旅21團,參加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整訓後投入解放戰争,他在1946年11月魯西南張鳳集戰鬥中身負重傷,右臂緻殘(定為二等乙級殘疾軍人,但他為減輕國家負擔,從不領取殘廢金),痊愈後于1947年春重返部隊,從進軍大别山到勝利渡長江。1949年部隊改編,力行同志任2野3兵團10軍39師90團政治委員,經湖南、貴州入川,參加解放大西南戰役,這就接上了解放樂山那段往事。

力行同志在花甲之後,時逢國家迎來偉大的曆史轉折。“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作為省委“五人小組”成員,分管黨群口,參與上司撥亂反正工作。1978年,他從中央黨校學習歸來後,受省委委托,分管工、青、婦、統戰和對台部門的工作。他對這些工作都充滿熱情和責任心,管得很細,要求很嚴,抓得認真紮實,同時對年輕人十分愛護體貼,慈祥可親。抓對台工作,他親自帶着台辦幹部到沿海省市學習經驗,請台胞台屬來省會參加萬人大會,聽省長宣講形勢和政策,有力推動了全省各級黨委的對台工作開展。1982年初,遵照力行同志的訓示,省台辦全體從業人員克服當時沒有汽車的困難,騎自行車到郫縣,會同溫江地區和郫縣台辦的同志,分赴該縣十多個社鎮進行台胞台屬情況調查。5天的調查研究結束後,力行同志坐鎮郫縣現場辦公,和溫江地區及郫縣的有關負責人一起梳理問題,把需要落實的政策和實際困難逐一研究,明确責任。有一位外号叫“魏讨口”的台屬,在當地備受歧視,長期無戶口、無口糧、無住房,孑然一身,四處流浪,生活非常貧苦。力行同志對此十分關心,當場拍闆,訓示縣警察局解決入戶登記,糧食局解決口糧配發,民政局給予困難補助,郫筒鎮負責安排住房和工作,使這個久拖不決的老大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郫縣落實政策的經驗總結上報以後,受到中央落實台胞台屬政策辦公室和省委的充分肯定,有效地指導了全省對台工作的順利開展。在短短3年之内,四川全省全部平反糾正了台胞台屬中的冤假錯案,并幫助他們解決了多方面的實際困難。他們在台灣的親人也感到無比欣慰,紛紛寫信給台辦,表示衷心感謝,擁護我黨和政府的主張,認同祖國和平統一之願。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力行同志分管群團工作,特别重視抓拐賣婦女兒童的案件,重視解決中國小“大欺小”霸淩問題,關心大齡青年婚姻戀愛難題,總結推廣成都團市委創辦婚姻介紹所的經驗。随着幹部年齡老化程序加快,他建議省委設立了老幹部局。

1982年,力行同志參加了黨的十二大,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他與同任中紀委委員的許夢俠同志一起,指導省紀委和省委組織部抓審幹複查,使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的工作善始善終,順人心,舒民氣。為四川較早實作安定團結、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貢獻。

1987年,力行同志作為四川的黨代表,出席了黨的十三大。1990年,他75歲時辦理了離休手續,但離而未休。1991年,他受省委委托,擔任了四川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第一任常務副主任(主任由在職省委負責同志擔任)。這是一項白手起家的開創性工作,力行同志不顧年事已高,為全省青少年健康成長傾心盡力。他到全省各地推動組建關工委組織,解決青少年活動場所(青少年宮等),開創初期辦公條件有限,他就在家裡主持開會和辦公。關工委人少事多經費緊張,他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錢來支援關工委的工作。四川省關工委1998年制定了工作條例,2000年以四川省委辦公廳檔案轉發到全省市(地、州)、縣(市、區)黨委、政府和各部門,開全國之先河,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轉發全國各省(市、區)關工委學習借鑒。中國關工委表彰四川省關工委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張力行同志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優秀工作者”。他還被評為四川省“健康老人”。

年滿80周歲那天,力行同志蓄起了胡須。他那飄然的胡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鍛煉戰争年代負了重傷的右臂功能,力行同志練起了書法。

2002年7月,同我在峨眉相聚的,就是這樣一位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的精神矍铄的革命老人。他對黨忠心耿耿,對人民鞠躬盡瘁。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萬沒想到,這次聚會成了與力行同志最後一次見面。就在當月下旬,他應組織安排到峨秀湖幹部療養院療養,因為新安裝的空調不适,驟患感冒,返蓉醫治,4天後竟猝然離世,與我們天人永隔!享年88歲。黨組織對他的評價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省優秀的上司幹部。

遵照力行同志的遺囑,他的骨灰深埋在他的第二故鄉——樂山山區的一棵大樹下,沒有墳墓,沒有墓碑,沒有骨灰盒。他融入了泥土,滋養着林木,深情地陪伴着他工作戰鬥過的地方和他時刻挂念在心的父老鄉親。

【記憶】長懷“年輕人火熱的心”——懷念張力行同志||章玉鈞

力行同志離開我們22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我永遠懷念這位值得敬重的老人。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專刊)

本文内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章玉鈞(中共四川省委原秘書長,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