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下班,穿過15号線地鐵站熙熙攘攘的人潮,迎着夕陽回到自己的小窩,在4号樓的社群食堂點幾個自己愛吃的菜肴……這樣舒心的生活,讓居住在徐彙區南站彙家公租房項目裡的年輕人們直呼“生活氣息滿滿”“幸福感飙升”。近日,記者跟随幾位南站彙家住戶的腳步,走進他們的“溫馨小家”,親身體驗并分享了他們的入住感受。南站彙家作為衆多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之一,可通過徐彙區打造的“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輕松找到。這些公租房、保租房項目已經超越了單純居住空間的範疇,化身充滿活力與機遇的社群,為衆多追夢的青年在都市中築起一座避風港。 在内環實 現“Loft自由”研究所學生畢業于上海科技大學後,來自河南的運珂然在上海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找到了工作。在租房的過程中,運珂然考量的首要标準就是安全、衛生。讓運珂然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通過“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在寸土寸金的内環,她一周内就租到了自己滿意的複式房間。“這裡的治安環境非常放心,配備24小時監控,門口有保安和管家,快遞驿站和外賣點都安排在小區門口,非常安全。”運珂然表示,自己入住南站彙家後,遠在家鄉的父母也少了許多擔憂。在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送出申請一周後,運珂然就落實了一應租房手續。線上簽訂好合同當天,她就入住了自己夢想中的Loft小屋。“這樣的平台解決了我們這些上班族的燃眉之急,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對于運珂然這樣的“打勞工”來說,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具有價格優勢,其周邊的公共交通和生活設施也相當便捷。運珂然表示,這次租房過程順暢又滿意,自己還向同僚們推薦了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我覺得這個平台很可靠,送出保障房申請也是一鍵式的,不需要一次次申請和看房。”她向記者示範着,打開“随申辦”市民雲程式,搜尋“徐彙旗艦店”,在首頁應用中就能看到“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平台上的資訊一目了然,有可租房屋的價格、套數、實景圖,還可以VR看房,不用去現場也可以詳細了解情況。提供的資訊都比較有用,搜尋房源、檢視房價、申請、預約都能辦到。”她補充道。他再也不用為租房犯愁一口鍋、一張電競椅、一個落地衣架、幾本關于徐彙區的曆史書籍……盡管才入住一個月不到,在這間37平方米的一房間裡,任濤已經把自己的生活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條。1999年出生的他畢業于上海财經大學,畢業後入職了徐彙區黨建服務中心。現在的任濤,每天隻需通勤20分鐘即可到達工作機關。在入住南站彙家前,任濤的租房體驗并不順心。提起畢業後租房的種種坎坷,任濤有些哭笑不得:“之前我住的是合租房,一個月3000元。因為是隔斷房,隔壁房間的響聲經常吵得我難以入睡。”初入社會的任濤坦言,自己也沒想到租房這件事要耗費這麼多心思。第一次租房的他,面對租金、搬家、維修等一系列問題都懵懵懂懂,一來二去,光是找房這件事就讓任濤犯愁。在機關同僚的介紹下,任濤通過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迅速鎖定了自己心儀的住房。“這對我們剛畢業的高校人才和外來上班族都非常便利。這裡家電家具設施齊全,水電網也是即住即用的,基本不需要我自己再去添置。”任濤提到,除了可以拎包入住,這裡社群環境整潔,每戶設有管家提供一站式服務,樓下還有幹淨衛生的社群食堂和黨群服務站。“黨群服務站裡有學習閱讀空間、交流議事空間,還會不定期在各種節假日舉辦一些活動,對作為黨員的我來說,既讓我及時了解到國情市情區情,還充分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心關愛。”任濤所居住的樓棟旁,就是小區的籃球場。空餘時間,“籃球迷”任濤也會約上幾個好友或鄰居,卸下工作的疲憊,來一場“社群NBA”,大學時期的愛好能夠在這裡得以延續。任濤向記者透露,自己已經設下了一個小目标:先在這裡長期租住幾年,而在更遠的未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奮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家。“一房一碼” ,安心築夢在他們之外,還有更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正通過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在徐彙找到适合自己的住房,在上海紮根落腳。如今,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又上新了新功能。為了給住戶提供更加規範、有序的租房環境,市住房保障中心與徐彙區房管局、徐彙區住房保障中心率先在光啟人才安居平台中試點啟用房源核驗碼,徐彙區成為房源核驗碼應用首個試點區。這也在平台上實作了房源展示到室号的全流程閉環一站式保租房租賃服務,契合市住房保障中心的“一房一碼”要求。截至目前,已有17個保租房項目、7374套房源納入了房源核驗碼應用。徐彙區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上的保租房房源,在顯著位置都标有核驗碼,申請使用者在浏覽房源的同時,可以通過掃碼檢視該房源的核驗資訊,包括該套房源的備案價格、營運機關等關鍵資訊。記者了解到,自徐彙區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上線以來,已有9900多名人才上線檢視房源資訊,近1500戶家庭進行了保租房申請。而平台新上線的“一房一碼”服務,緻力于增強申請租戶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助力新市民和人才便捷實作“安居夢”。光啟人才安居服務平台,如同一座橋梁連接配接着夢想與現實,像任濤、運珂然這樣的新上海人,正在這片“安居地”整理行囊,随時準備出發,走向人生更寬廣的舞台。來源:上海徐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