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安龍縣萬峰湖鎮壩盤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布依族古寨。
安龍縣萬峰湖鎮壩盤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布依族古寨。寨子倚山而建、臨江而立,寨中樹木茂盛、竹林蔥茏,寨前江水碧透、清澈若鏡,沿江兩岸翠竹簇擁、曲徑通幽,自然風景優美、文化積澱濃厚。
熱火朝天的壩盤鄉村旅遊 (資料圖檔)
從2015年9月起,民進中央先後選派機關的優秀中共黨員幹部鄭濱成、李薛飛、滿運磊下沉到壩盤古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壩盤古寨的三位“京城來客”,一任接一任,緊扣群衆增收緻富目标,以發展山地旅遊為主線,以布依族文化為特色,接力持續推動農旅一體化發展。
2016年,壩盤村脫貧5戶25人。
2017年,脫貧2戶8人。
2018年,脫貧4戶6人。
2019年,脫貧6戶10人,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8.99%下降到2019年底的0%,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清零”。2019年4月,貴州省正式宣布:安龍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行列。年底,全縣剩餘2592戶6627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清零”。
從2020年初開始,壩盤古寨全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有序推進鄉村振興,譜寫生态美、百姓富新篇章。20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9042元。
三位“京城來客”與壩盤古寨的不解情緣,流傳成群衆交口稱贊的動人故事……
一
2015年9月,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支邊扶貧處35歲的副處長鄭濱成到任壩盤村“第一書記”。
進村的第一個月,鄭濱成逐一走訪在任的村組幹部和鎮裡的包村幹部,走訪離任的村幹部和德高望重的寨老,走訪寨裡的緻富能人和技術能手,走訪外出務工返鄉和求學返鄉人員,走訪重點貧困戶和普通群衆代表,全面掌握了解寨子的情況。
根據走訪了解的情況,結合實施鄉村旅遊扶貧的需要,鄭濱成決定通過開展一次義診、謀劃一個規劃、開闊一回眼界、培育一個産業、解決一些問題來實施“五個一”計劃,力所能及地為群衆做一些實事,為其他同僚後續挂職工作打下一些基礎。
鄭濱成清楚,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保證。
鄭濱成決定,擇時邀請全國各地民進會員中的醫療專家到壩盤古寨開展義診活動,讓群衆有病能及早發現、及時醫治。鄭濱成的想法得到了民進中央上司的支援。
10月16日,國慶黃金周剛剛結束,鄭濱成就在壩盤古寨組織開展了一次規格高、規模大的醫療義診活動。
這天,在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副部長劉文勝、民進重慶市委專職副主委張克敏率領下,民進重慶市委、民進浙江省委的20多名醫療專家雲集壩盤古寨,免費為寨裡的群衆義診、發藥。他們當中,有内科專家、外科專家、兒科專家、婦科專家、呼吸道專家、心腦血管專家、肝膽專家、肛腸專家、中醫專家和全科醫生,凡是壩盤古寨群衆想看的病,都有專家接診。當天,共為300多位群衆診斷出疾病70多種,免費發放藥物2000多盒。
這天,壩盤古寨的140多戶人家,除了正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和在外務工的人員,在家的群衆都集聚到村委會前的場地裡,排隊讓醫療專家檢查身體。鄰村的群衆聞訊,也紛紛趕來壩盤古寨,接受醫療專家的義務診斷,領取免費發放的藥物。
這天,壩盤古寨空前熱鬧,村幹部組織寨裡的“八音坐唱”表演隊,吹起唢呐,舞起龍獅,演奏“八音坐唱”,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檢查身體結束的群衆,紛紛邀請義診專家到家做客,一些群衆還給義診專家送來糍粑和五色糯米飯,将布依族群衆熱情好客、純樸重義的品質充分表現出來。
這天,壩盤古寨的群衆,真正感覺到了鄭濱成對自己的真情關愛。在醫療專家義診過程中,鄭濱成根據前期走訪了解到的情況,将前來就診的每一位群衆的情況告訴醫療專家,以便專家能夠對病情作出更準确的診斷。專家免費把藥物發放給群衆後,又不厭其煩地把專家關于服用藥物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複述給需要按時按量服藥的群衆。
義診活動結束後,鄭濱成又緊鑼密鼓籌備實施第二個計劃——為壩盤古寨謀劃一個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為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推進鄉村旅遊業發展提供依據。
一批旅遊文化、生态環境、設計規劃方面的專家、教授,陸續來到壩盤古寨考察調研,就壩盤古寨如何保護傳承古榕樹、古吊腳樓、古法造紙、古八音“四古”文化提出建議意見。
按照專家提出的建議,鄭濱成組織人員拍攝全村吊腳樓照片建檔留存。協調組織吊腳樓住戶外出考察參觀,學習如何保護古吊腳樓。邀請民進會員中的專業人員幫助設計吊腳樓改造和建立方案,研究“竹紙”用于書畫等藝術品創作,為壩盤古寨的“八音坐唱”古樂表演隊提供藝術指導并購置了一批新的八音樂器。找來民進會員當中的景觀規劃設計人員,對保護、開發古寨裡的“古榕樹”景觀進行設計。
在邀請專家教授為壩盤古寨謀劃發展路徑的同時,鄭濱成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寨子裡的群衆參加各種技術技能教育訓練班學習,帶領村支“兩委”幹部到興義等地學習“取經”,帶領群衆到縣城農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場、鄉村旅遊示範點參觀學習,提升思想觀念。充分挖掘外出務工群衆技能技巧,動員外出務工群衆回鄉創業,做緻富帶頭人的榜樣。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統戰部在四川攀枝花舉辦“鄉村旅遊和休閑農業教育訓練班”,鄭濱成積極争取名額,選派村黨支部書記陳啟仁和村主任羅年江前往參加為期一周的教育訓練。
村支“兩委”經過反複研究讨論,決定發展反季節休閑觀光農業,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人家發展“農家樂”,以點帶面,逐漸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說幹就幹,鄭濱成立即組織成立了“安龍縣壩盤村農旅發展專業合作社”,争取相關項目資金50萬元,建起了一個80多畝的反季節休閑觀光農業基地,發動群衆種植反季節蔬菜。基地建起來後,鄭濱成又協調縣農業局支援3噸複合肥,争取2萬元資金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向縣移民局争取5萬元種植補貼、8萬元農業獎補資金,聯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為蔬菜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支部書記陳啟仁和村主任羅年江率先垂範,各自帶頭興辦了一家“農家樂”。幾個月後,寨子又有4戶人家開起了“農家樂”。壩盤古寨的鄉村旅遊,有了一個良好的起步。
作為村裡的“第一書記”,鄭濱成每天面對的,除了村裡的發展大事,還有群衆各式各樣的民生小事。
寨子裡的貧困戶羅金應,因為父親癱瘓在床,需要居家照料而無法外出務工,家庭經濟困難。鄭濱成在走訪中獲悉這一情況後,協調資金3.6萬元設立一個保潔員崗位,由村委會聘請羅金應擔任保潔員,每月報酬1000元,解決羅金應的就業問題。
2016年“六一”兒童節前夕,鄭濱成聯系民進浙江省委捐贈價值8000元的中國小課外讀物,整合農家書屋資源,在村委會建起了一間室内兒童活動室和閱覽室,讓寨子裡的孩子能夠好好讀書、好好玩耍、快樂成長。民進中央的機關民進支部、工會、團總支積極響應,組織發動幹部職工捐錢捐物,為兒童活動室和閱覽室配備了畫闆、玩具、儲物櫃等設施,讓壩盤古寨的留守兒童擁有了一個集體活動場所和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樂園,消解了留守兒童的孤獨感。
2016年9月,鄭濱成在壩盤古寨擔任“第一書記”的任期結束。接任者李薛飛到任後,他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帶着李薛飛繼續工作了一段時間,直到李薛飛完全熟悉壩盤古寨的情況,才離開壩盤古寨返京回機關上班。
二
34歲的李薛飛是鄭濱成的接任者,系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綜合處的副主任科員。
走進壩盤古寨,李薛飛看到路邊有老人在樹蔭下乘涼,就主動向他們了解情況。問話還沒說完,老人們就連連擺手,表示聽不懂。語言不通,讓李薛飛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交流存在困難,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
回到寝室,李薛飛思索了很久,給自己制定了幾條工作計劃:一要盡快克服語言障礙;二要充分了解群衆想什麼盼什麼迫切需要什麼;三要認真研究壩盤古寨的鄉村旅遊如何發展;四要善于發現和解決阻礙壩盤古寨鄉村旅遊發展的難題。
第二天,李薛飛就開始走訪群衆。白天,村民們都要勞動,沒有時間。等到天黑村民們收工回家,李薛飛就打起電筒,到村民家走訪。
跟村民們接觸多了,溝通多了,村民們都覺得,這位從北京來的第二任“第一書記”,居然能夠聽得懂自己所說的方言中夾雜着國語、國語中夾雜着方言的“壩盤話”,漸漸放下思想顧慮,紛紛說出了真實想法。
步入工作正軌以後,李薛飛就着手研究如何把壩盤古寨的鄉村旅遊發展起來。
幾經分析思考,幾經外出考察,李薛飛決定,依托壩盤古寨現有的布依族古吊腳樓發展民宿,将布依族文化發展成鄉村旅遊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創收,在開發中保護布依族古吊腳樓。
經過民進中央的協調,李薛飛引進了一家口碑良好、能跟當地文化深度融合的民宿營運商牽頭融資450萬元建設民宿項目,民進中央通過開明慈善基金會捐助資金30萬元作為壩盤村村集體的股本金入股民宿企業,村集體占項目總股份的10%,民宿盈利後,村集體按10%獲得分紅。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棟被主人閑置多年的布依族傳統幹欄式吊腳樓,變得氣質卓絕、高端雅緻。2018年10月14日,壩盤古寨的精品民宿兼布依族民俗展覽館“布依風雅頌”正式開張營業,被來自北京、廣州等城市的朋友盛贊為“天堂小屋”。
實施民宿項目建設,是李薛飛推動壩盤古寨鄉村旅遊發展的第一步。李薛飛推動壩盤古寨鄉村旅遊發展的第二步,是實施“本子計劃”。
2017年10月12日至13日,應李薛飛的邀請,《中國服飾報》社、藝術與設計雜志社、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的專家教授,來到壩盤村,提出了“本子計劃”,讓優勢教育資源、設計資源與民族地區需求有效對接,助力布依族文化走出大山,同時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實施“本子計劃”,以壩盤古寨為中心,輻射萬峰湖鎮和安龍縣其他鄉鎮的布依族寨子,建立50個手工工坊,通過教育訓練到人、訂單到戶等方式,定制布依族手工藝品,将散點式的家庭生産模式統籌起來,實作靈活生産、統籌協調,帶動更多的布依族婦女參與到創業創新扶貧的小微組織,獲得更多的居家就業機會,不離村不離寨,背着娃,繡着花,養活自己,養活家。
在實施“本子計劃”過程中,李薛飛以“布依風雅頌”民宿為展示平台,結合“八音坐唱”表演、民俗美食品嘗,現場展示布依族的傳統刺繡工藝,吸引更多的繡娘參與生産,吸引更多熱愛布依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的設計師參與研發設計,吸引更多熱愛布依族傳統文化的消費者參與消費,推出一個具有深度文化體驗和人文關懷的文化旅遊産品。
“本子計劃”每一批制作的3000本民族風情刺繡本子,一經亮相就被搶購一空。這些刺繡本子,經過設計師對傳統文化的再創新,通過吸引文化消費者參與消費,成為壩盤古寨鄉村文化旅遊的一個亮點。
2017年10月26日,李薛飛在走訪73歲的陳仕芬時發現,老人眼睛患病了。
陳仕芬的家裡隻有兩個人。一個是73歲的她自己,另一個是52歲的智障弟弟。多年來,他們姐弟兩人相依為命,生活非常艱辛。他們從沒出過遠門,隻會說布依話,勉強聽得懂簡單的漢話方言,見到陌生人就顯得惶恐不安。
面對痛苦不堪的陳仕芬,李薛飛立即聯系興義市醫院。随後,與鎮駐村幹部一起,将陳仕芬送到興義市醫院檢查。為友善陳仕芬與醫生進行溝通交流,李薛飛專門請來鄰居陳梅母女二人,陪同陳仕芬一起到興義市醫院。
門診醫生經過認真檢查後診斷,陳仕芬的眼睛感染太嚴重,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隻能做右眼摘除手術。
但是陳仕芬是第一次進市裡的醫院,感到十分害怕,堅決不同意做手術。李薛飛就請鄰居陳梅母女二人做翻譯,與眼科專家、護士長一起,耐心給她做說服。陳仕芬終于同意做摘除右眼手術。
10月28日晚,眼科專家對陳仕芬進行手術。将既痛苦又緊張的陳仕芬送進手術室時,她的表情充滿了恐懼,她的渾身都在發抖。李薛飛和在場的村幹部、鄰居,以及醫院的上司,都安慰她說,一定等她。幾天後,陳仕芬痊愈可以出院。李薛飛又跟村幹部一起,來接陳仕芬回家。她緊緊地握住李薛飛的雙手,滿面笑容、表情激動、聲音顫抖地用布依話說:“李書記啊,我不曉得怎麼感謝你才好!”
在即将結束壩盤古寨“第一書記”兩年任期之際,李薛飛又做了一件宣傳布依族文化和讓山裡的孩子開闊眼界的好事。
2018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李薛飛的帶領下,有壩盤古寨5名孩子參加的“萬峰湖中學八音坐唱樂團”一行10多人,遠赴北京開展研學活動。
他們先後到北京五中分校、翠微國小開展交流活動,演奏了布依“八音坐唱”,深情展示了布依族的音樂藝術。應翠微國小邀請,參加了該校隆重而充滿儀式感的開學典禮,與翠微國小金帆國樂團的學生一起,同台合奏了布依“八音坐唱”傳統曲調《歡迎你們來做客》,并共同上了一節音樂課。經過研學交流,“萬峰湖中學八音坐唱樂團”的同學們,對民族音樂和民間音樂有了新的認識,紛紛表示一定更加努力學習,在演繹上更加生動投入,在彈奏上進一步增強情感底蘊,努力把“八音坐唱”演奏得更好,把布依族音樂文化宣傳得更好。
在北京市教育學會、睿升教育訓練學校的大力幫助和北京一O一中學、翠微國小、北京五中分校等機關的支援下,“萬峰湖中學八音坐唱樂團”的同學們,近距離地觀看了莊嚴的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走進了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登上了八達嶺長城,穿梭了鳥巢、水立方,參觀了圓明園遺址公園,到中國科技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進行體驗,強化了團隊幫助意識,增強了愛國主義觀念,重新整理了人生目标,激發了學習動力。
李薛飛将“萬峰湖中學八音坐唱樂團”的同學們平安地從北京帶回萬峰湖鎮,他的接任者滿運磊就來報到了。跟前任“第一書記”鄭濱成一樣,李薛飛的“第一書記”任期結束後,他也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帶着接任者繼續工作一段時間,直到滿運磊完全熟悉壩盤古寨的情況,才返京回機關上班。
三
來壩盤古寨接替李薛飛擔任“第一書記”接力開展脫貧攻堅時,民進中央辦公廳會議處的幹部滿運磊剛滿30歲。
有前任李薛飛和第一任鄭濱成的成功經驗作借鑒,滿運磊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真正走進廣大群衆的心裡。
寨子裡有誰家的窗戶壞了,滿運磊主動去幫忙修。
寨子裡有誰需要申請貸款,滿運磊負責幫忙填表。
寨子裡有誰家辦紅白喜事,滿運磊就像去親戚家。
就這樣,滿運磊走進了群衆的心裡。
2019年暑假,滿運磊在前兩任“第一書記”的協助下,組織壩盤古寨的10名青少年兒童,到北京開展了一次為期兩周的夏令營,讓村裡的青少年認識到了與壩盤古寨全然不同的世界。
從北京歸來,已經11歲即将升入五年級的羅爽爽在作文中寫道:“在為期兩個星期的夏令營活動中,我們先後來到長城、故宮等著名景點參觀。在所有參觀的景點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科技館和海洋館。在那裡,無論是趣味科普裝置,還是海洋生物模型,都是我們縣城,甚至連州政府所在地興義,也都不曾有過。在遊覽海洋館時,我購買了幾件塑膠海豚挂件,回來後送給要好的夥伴做紀念。”
在夏令營的最後一天,羅爽爽與同行夥伴遇到了就讀于北京市五一國小的羅葭同學。兩年前,羅葭曾為壩盤古寨的閱覽室郵寄過圖書。她說,雖然這是第一次見面,但他們早已是很好的朋友。見面伊始,羅爽爽就詳細地詢問羅葭,北京孩子在假期做什麼。然後,又把農村孩子在假期裡的情況詳細地講給羅葭聽。
參加這次夏令營的10位壩盤古寨小朋友,都是第一次來到鄉鎮以外的地方。他們來到了首都北京,看到了天安門,走進了故宮,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城市的生活。
滿運磊說,組織開展這次夏令營非常值得。因為,孩子是壩盤古寨最大的财富,這次夏令營就像一粒種子,會在他們的心裡發芽,逐漸成為改變他們一生命運的力量。
滿運磊深知,無論是打赢脫貧攻堅戰,還是實施鄉村振興計劃,都必須有産業支撐。産業是壩盤群衆穩定增收的根本,更是壩盤群衆實作生活富裕的保障。
結合鄉村旅遊發展的需要,滿運磊組織發動群衆,在寨子前後的坡地上和寨子裡的空地裡種植芭蕉1350畝,既美化了村貌,又培育了産業。在寨子裡連片建設了80畝百香果示範基地,解決當地農戶就業10餘人,吸納本寨貧困戶進入百香果園務工,月平均工資1500元。
在推進産業發展過程中,滿運磊發現,寨子裡的“方梅種養業合作社”,雖然已經吸納社員26人,覆寫帶動貧困農戶19戶59人,但組織帶動效果并不好。經過認真查找,原因是合作社自成立以來,隻有一個營業執照,沒有稅務登記證、沒有對公賬戶,在法理上存在手續缺失、不完善的風險。
為充分發揮合作社的組織作用,滿運磊立即聯系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制作章程、開立賬戶、找會計辦理稅務登記手續。
合作社的手續辦齊全了,壩盤古寨的百香果也成熟了。初步測算,全村的百香果年産量約在16萬斤以上,按照1斤1元的利潤,16萬斤就有16萬元利潤。16萬塊錢對一個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于是,滿運磊決定,以合作社為龍頭,利用成熟的電子商務平台,統一收購百香果在網上銷售。
經過滿運磊的努力,壩盤古寨的百香果銷售到了北京、山東、上海、福建、湖北和四川等地。
做順手了,壩盤古寨的農産品不愁賣。愁的是,壩盤古寨的土地少,可用來種植百香果的土地不多,百香果的數量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于是,滿運磊就利用現有的電商平台,把村裡的刺繡産品賣出去,把村裡生産的竹紙産品賣出去,把鄉村旅遊的業态做豐富。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民進會員畫家走進壩盤古寨,在村民生産的竹紙上随意畫了幾筆,就連連稱贊這個紙不錯。
畫家随口稱贊的這句話,讓滿運磊看到了把壩盤古寨鄉村旅遊業态做豐富的路徑。
因為壩盤古寨多年來一直就有用竹子制作竹紙的傳統。這些竹紙,以寨子裡盛産的竹子為原材料,從原料到成品紙,要經過切竹去皮、浸泡、制漿、抄紙、晾曬等多道工序。制作手工竹紙,與其說是将傳統手藝變成産業,不如說是在發展傳統産業中傳承民族文化。這是一項産業,更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産品和鄉村旅遊業态。
隻是,這些手工制作的竹紙,一直以來都是被用作祭祀的燒紙,經濟附加值較低。如果能夠進行工藝改良,增加紙張生産的數量和品質,将祭祀用的低檔燒紙,變成書畫用的高端草紙,經濟效益就會成倍增長。
于是,滿運磊馬上聯系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找到開明畫院商量如何提高壩盤傳統竹紙的品質。
得到技術支援之後,滿運磊争取民族文化傳承保護項目資金15萬元,建立造紙作坊6個共計198平方米,修複造紙作坊4個共計141平方米,硬化造紙場地137平方米,建立浸泡池8個,建立生産通道100米,維修晾紙房一棟120平方米,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同時,組織手藝人改良工藝,做出适合繪畫寫字尺寸的紙張,有效提高了竹紙的品質。
經過工藝改良,原來一挑隻能賣230元的竹紙,由村裡的合作社以350元的價格收購,再以500元的價格通過電商平台賣出去。這樣一來,村民們生産一挑竹紙就可以多掙120元,村裡的集體經濟組織能掙150元。目前,壩盤古寨共有古法造紙農戶22戶,每戶銷售竹紙年均純收入達2萬元以上,古法造紙在得到有效傳承的基礎上,逐漸成為村民們增收緻富的一項主導産業。
古法造紙煥發出的新活力,豐富和拓展了壩盤古寨鄉村旅遊的業态和産品,讓壩盤古寨鄉村旅遊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2020年12月15日,滿運磊在壩盤古寨的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後,返京回到機關上班。
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鄉村振興行動拉開序幕。
作者:王沾雲
二審 文國坤
三審 舒鵬倩
(責任編輯 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