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禮贊共和國 蘇區展新顔丨宜黃培育鄉創人才 開拓鄉村振興新局

大江網/大江新聞用戶端訊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徐立鳴特約通訊員尹文兵報道:棠陰古鎮的青石小路上遊人如織、二都鎮的田野間稻谷金黃……金秋時節的宜黃,處處洋溢着澎湃的發展活力。

禮贊共和國 蘇區展新顔丨宜黃培育鄉創人才 開拓鄉村振興新局

近年來,宜黃縣牢牢把握國家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契機,以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為抓手,深入實施“引雁還巢”計劃,探索“鄉創特派員”做法,引導各類城市人才深入基層服務鄉村振興,推動鄉賢與家鄉共發展,充分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将鄉村人才隊伍建設與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和各項建設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自己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吹響鄉村人才“集結号”

金秋時節,宜黃縣二都鎮白槎村村民謝才興來到田間檢視晚稻長勢,并向其他村民傳授自己的水稻制種經驗。“當選‘鄉創特派員’後,讓我二十多年的水稻制種經驗有了用武之地。”謝才興表示,嘗到水稻制種的甜頭後,便希望利用自己的經驗技術,将其發展成村裡的一項富民産業,帶領鄉親們通過緻富增收,而村裡選聘“鄉創特派員”為他提供了舞台。如今,在謝才興的帶動下,白槎村水稻制種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目前該村從事水稻制種的村民超60人,制種面積有上千畝。

禮贊共和國 蘇區展新顔丨宜黃培育鄉創人才 開拓鄉村振興新局

白槎村制種産業的發展,是宜黃縣凝聚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以深挖本籍人才“富礦”為抓手,出台《宜黃縣特聘“鄉創特派員”的實施方案》《宜黃縣鄉村振興人才支援“三百工程”實施意見》等檔案,通過自主申請、組織推薦、公開選聘等形式,從鄉賢能人、緻富帶頭人、專技人才、退休幹部中選出“鄉創特派員”。

按照“精準選派、嚴格管理、科學評價”的原則,該縣從全縣範圍内挑選出139名包含創業成功人士、離退休幹部、省駐村小分隊隊員、知名人士、鄉賢、專業技術人員等人才群體擔任“鄉創特派員”,實作139個行政村全覆寫。目前,全縣139名“鄉創特派員”共發展特色産業項目40個,完成投資約1.26億元,帶動5000餘人就近就業。

建構鄉村人才“孵化園”

在充分挖掘本土人才的同時,該縣還創新“外引内拓”模式,積極引導在外的宜黃籍企業家返鄉投資興業。棠陰鎮在全縣率先建立了鄉賢館,館内設有鄉賢議事堂,讓在外鄉賢有地可坐、有史可看、有情可叙,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賢+鄉村振興”之路。目前,該鎮有20餘名鄉賢返鄉創業并擔任“鄉創特派員”,帶動上百名村民實作家門口就業。

禮贊共和國 蘇區展新顔丨宜黃培育鄉創人才 開拓鄉村振興新局

鄉賢羅小波就是其中一員。此前,他一直在浙江創業,2018年回鄉後在該縣工業園區開辦了一家企業,帶動30餘人就業。“現在在家門口掙錢,能照顧孫子,還能補貼家用,我很滿足。”在企業務工的黃小女說。

同時,宜黃縣按照“有活動場所、有鄉賢事迹、有政策宣傳、有人才專員、有組織體系”的“五有”标準,打造8個鄉鎮人才工作站,為“鄉創特派員”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務,解決人才們各類生活小事,還定期開展“半月談”“茶話會”等活動,增強人才投身家鄉發展建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緊扣“能力教育訓練、孵化創業、帶動增收”三大環節,組織60名“鄉創特派員”赴省外知名院校參加教育訓練,幫助其拓寬發展視野,更新知識結構。

目前,該縣以培育“鄉創特派員”為契機,采取“一人挖掘一個圈子,一鄉發動一批人員”的方式,全面摸排各類人才“家底”,完成了1200餘名優秀鄉村人才的資訊采集工作,建立了優秀人才智庫。

增強鄉村人才“鮮活力”

發放100萬元貸款資金支援二都鎮“鄉創特派員”創辦竹木工藝制品公司;為鳳岡鎮“鄉創特派員”協調土地承包事宜,助其建成占地500餘畝的蔬菜種植基地……宜黃縣還為“鄉創特派員”量身定制“人才貸”“人才險”等金融服務,為其發展特色産業提供各項政策支援,讓“鄉創特派員創業”沒有後顧之憂。“為了更好地發揮‘鄉創特派員’隊伍的作用,我們通過提供金融服務支援,幫助他們發展特色産業項目,助力當地群衆增收。”該縣縣委組織部從業人員盧小歡談道,為激勵人才積極作為,宜黃縣持續完善考核機制,加大對有貢獻、有成績的鄉創特派員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引,目前已優先推薦35人作為縣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

禮贊共和國 蘇區展新顔丨宜黃培育鄉創人才 開拓鄉村振興新局

該縣還利用“鄉創特派員”見識多、人脈廣、威信高等優勢,打造了一支由“鄉創特派員”、村委會幹部組成的新時代“法律明白人”法治調解隊伍,為群衆提供信訪接待、沖突調解、便民服務、權益維護等服務。圍繞基層社會治理,宜黃縣利用鄉創特派員見識多、人脈足、威信高、影響廣等優勢,将其與村“兩委”幹部組成一支新時代“法律明白人”法治調解隊伍,定期開展“心連心面對面”及法治宣傳教育等活動,為群衆提供信訪接待、沖突調解、便民服務、權益維護等一條龍服務。

為增強民間公益力量,宜黃縣還積極打造“鄉創特派員”直通志願服務、參與助學扶困等慈善公益管道,表彰“最美公益人”,鼓勵“鄉創特派員”參與公益民生事業。在二都鎮“鄉創特派員”為村留守兒童争取到4.4萬元“中國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專項扶助資金;棠陰鎮“鄉創特派員”捐贈100餘萬元設立“飲水思源”慈善基金,每年為全村老人每人發放800元資助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