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甯市大多數晚稻處于灌漿期和成熟期,部分早插田塊已開始收割。10月13日以來,南甯市多個病蟲測報燈監測到明顯稻飛虱回遷高峰,各地10月14日單日單燈蟲量:橫州市1063頭、上林縣223頭、武鳴區109頭、馬山縣24頭、賓陽縣41頭,以褐飛虱為主。田間調查發現第七代稻飛虱在局部田塊累積暴發,田間蟲口密度低的為0頭/百叢,一般的400-500頭/百叢,個别田塊高達4000-6000頭/百叢,主要為褐飛虱。全市第七代稻飛虱呈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5萬畝,中等發生田塊主要集中在不防治田以及偏施氮肥田和排水不良的郁蔽田。
(點選可放大圖檔)
為切實做好目前第七代稻飛虱的防控工作,減輕晚稻損失,特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防治技術要點
一、已成熟的晚稻要立即搶割收獲,避免稻飛虱落窩造成損失。
二、晚稻距收獲期15天以上的田塊,可選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蟲胺等藥劑兌水噴霧,施藥時畝用水量要求達到60公斤以上,田間最好保持淺水層。
三、晚稻距收獲期7天以上不足15天的田塊,選用以下防治方法:
(1)田間有淺水層的使用毒土法,即每畝用80%敵敵畏乳油250毫升加水3斤,均勻噴在50斤細土上,悶半小時于下午太陽快下山時撒入水稻田裡。
(2)田間無水層的使用潑水法或開行分廂噴施法,即每畝使用80%敵敵畏乳油250毫升+20%異丙威乳油250毫升兌清水75公斤以上潑施在田間,或先将田間水稻按10-12行分廂,然後從廂兩邊将藥液噴施在水稻下部。
免責聲明:本頭條号釋出的轉載内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内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号不做承諾,如涉及内容、圖檔的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
來源:南甯市植物保護站
作者:陳思妤
編輯:南甯市農業資訊中心
法律顧問機關: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如需轉載分享,請注明來源“南甯農業”今日頭條号,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