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應屆生的我如何拿到高薪“入場券”?

在職場競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從應屆生中脫穎而出,獲得高薪職位,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焦點。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大學生涯到職場初期的成長經曆,揭示了如何打破資訊繭房、拓寬視野、提升自我認知,以抓住職業發展的機遇。
應屆生的我如何拿到高薪“入場券”?

曾經我幾度以為,考上大學、考上研、找個班上就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幾個大事。後來我發現,每一個“當下的目标”,其實都是下一階段的起點。那時候的我,從沒想過踏出生活的“舒适區”,從沒偏離過大多數人眼中的“正常生活”的航線。對未來的了解和規劃也局限在考大學、考研、找一份普通工作。

至今一路走來,我經曆了很多認知更新的契點,還有對機遇和人脈的大膽嘗試。這些經驗是我現在想分享給你的,或許,你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一、認知更新:打破資訊繭房,擷取洞見

回想起高中,那時我的成績很差,到高三依舊攆不上,不得不放棄文化課成績,轉而選擇美術生的藝考之路,當時的我覺得能考上個好大學就算是這輩子最大的挑戰了。于是高三上學期就報了班,走了美術生,每天都泡在畫室裡,白天畫到晚上。過去我對藝術甚至沒有太多了解,也沒多麼熱愛,隻是想憑此考個好點的大學,僅此而已。

我運氣不錯,最後藝考成績240+ 去了一個普通二本,本來選擇的是視覺傳達設計, 後來被調劑到工業産品設計專業,不過當時也就抱着“找個學上”的心态,沒有多熱愛這個專業,但不得不說 産設專業學的東西是又多又雜,像“陶瓷”“剪紙”“家具設計”“産品模組化”等等什麼都學,但也都是學了個皮毛。給人一種“有兩把刷子,但刷子沒毛”的感覺。

是以大一大二呢也是渾渾噩噩的,不過也參加了很多工業設計的比賽,也獲得一些證書和獎金,比如翰林獎、紅點獎等工業設計領域的專業獎項。當時有“卷”的意識,但是沒有明确的方向,隻能盡我可能的去争取一些專業上的認可,當時隻是想着如果之後工作或者考研,這些“榮譽”會有幫助。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其實對未來并沒有太多思考,那時候的我幾乎是身邊朋友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很多人準備考研,我也跟着準備考研。畢竟考研是“唯一的出路”,是我能繼續“正兒八經”走下去的道路。

我報了各種手繪班,開始跟着課程日以繼夜地畫圖,似乎又回到當美術生的時候。我有一瞬間的明悟:考研這條路真的适合我嗎?如果考研失敗了,我會幹什麼?

後來成績出來了,沒有上岸。兩門專業課滿分150,我都考140+,最後是折在了英語上,英語40,嘿嘿。現在回想,當時确實感覺天塌了,馬上就要畢業了,感覺我的專業技能并不能養活我,那找不到工作怎麼辦?要複讀嗎?如果不複讀該去幹什麼呢?一度陷入迷茫,不過也在着手準備作品集。

這時候,我才真的開始意識到,可能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開始在心裡審視自己,過去幾年的大學生活我到底學到了什麼?這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的資訊管道是多麼狹窄。我的認知,被身邊人的經曆和主流的觀點困住了,我隻看到大家怎麼做,我就跟着怎麼做,沒有想過這條路是不是我真正的選擇。

1. 打破資訊繭房

“資訊繭房”這個詞大家都聽過,但你是否真正體會過它對認知和發展的限制?資訊繭房指的是,我們習慣于關注符合自己已有觀點的資訊,沉溺于自己熟悉的圈子和管道中,結果導緻認知逐漸變得狹窄和固化,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勇氣。應屆生尤其容易陷入這樣的陷阱,出于慣性和安全感,往往隻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内徘徊,錯過了許多潛在的機會。

很多人和我一樣在大學階段便會經曆“資訊繭房”的束縛,以為人生的規劃不過是跟随既定的路徑:畢業、考研或直接工作,再按部就班地走下去。這樣的路徑固然穩妥,但是否真正了解過還有其他的發展可能?尤其是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新興行業和職位層出不窮,如果始終停留在既有的資訊架構中,便可能錯失很多珍貴的機會。

要打破資訊繭房,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有意識地拓寬資訊來源,跳出舒适圈,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

拓寬資訊來源,打破思維定勢

我們常說“認知決定高度”,但真正的認知更新,是需要走出我們慣常的思維習慣。拿考研舉例,很多人認為考研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是以拼盡全力去學習理論和技術。然而,工作市場上對高薪崗位的需求,往往遠不止是學曆和理論知識,更需要一種對行業和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網際網路行業的變化日新月異,考研隻是一個起點,如果你将其視為終點,便容易在未來發展中止步不前。

為了避免這種狹隘的路徑依賴,我們需要主動去拓寬資訊的管道,關注那些我們日常接觸不到的領域。比如,去參加跨行業的論壇、線上線下的活動,甚至是向身邊做不同工作、擁有不同背景的人請教。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的視角和見解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主動去接觸那些你平時不會關注的資訊和話題,是認知更新的第一步,也是跨越資訊繭房的開始。

當我開始從這個困境中走出來,打破“考研唯一出路”的念頭後,我決定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通過朋友的介紹和網絡上的資料,我接觸到了網際網路設計。最開始接觸這個領域,完全沒有概念,甚至連UI設計是什麼都不太懂。之前的課程隻是接觸過PS,連Figma和Sketch都沒有用過。但是内心有一股強烈的沖動:或許這條路是我新的起點。

深度思考和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

資訊繭房的形成往往伴随着思維定勢,長期單一的資訊擷取模式使得我們的思維僵化。是以,我們還需要對學習保持開放心态,持續輸入新的知識。你可以将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甚至是當下的前沿技術作為起點,逐漸去深入了解,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架構。在我進入網際網路設計領域的早期階段,逐漸接觸到AI相關知識,開始深入學習生成式AI模型的原理,以及未來如何将其與設計相結合。不斷深入的學習讓我看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方向,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對UI設計表面的認識上。

資訊差是職場競争中巨大的殺手锏,有時會決定你能否抓住新的機會。通過不斷學習新技能和拓寬資訊管道,我們才能在職場上始終保持競争力。而這種認知更新的過程,其實是對我們自我提升的最佳投資。

二、守正出奇:遵循正道,突破正常思維

當我決定學習網際網路設計時,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我完全沒有相關的經驗,甚至是基礎。在我決定轉向網際網路設計領域時,我選擇直接到北京去學習。

任何高薪崗位都要求專業的技能和經驗,這是不可或缺的底層能力。對于應屆生來說,初入職場并不具備太多經驗,但正因如此,基礎能力的紮實與否,決定了你能否站穩腳跟。在我進入網際網路設計領域時,我身邊的許多同學都來自知名大廠,有着豐富的工作經驗,而我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面對巨大的差距,我選擇腳踏實地,不斷去打磨自己的專業能力,每天花更多的時間去深挖業務邏輯、精進專業技能,專注于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好。

應屆生的我如何拿到高薪“入場券”?

這種“守正”的過程可能會顯得乏味,甚至會讓人懷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但實際上正是這種積累,為後來的機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守正就是在平凡中練就不凡的能力,将自己的技能提升到專業水準,為下一步的突破做準備。

1. 守正是基礎,但出奇才是突破口

在我的學習階段,我逐漸發現“守正”還不夠,我需要在實際求職中找到突破口。普通的求職路徑沒有讓我看到太多希望,我意識到如果繼續按部就班地投遞履歷,可能會面臨較長時間的空檔期。我開始嘗試在職位要求3-5年經驗甚至5-8年經驗的崗位上投遞履歷。其實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但我深知 AI 這一新型領域其實大家的起點是一樣的,拼的是自驅力和探索精神。而後,面試機會還是比較多的,每一次面試對我而言都是寶貴的經驗。

應屆生的我如何拿到高薪“入場券”?

一次偶然的面試,我遇到了一位在大廠工作的設計主管。盡管我在履歷上的資曆并不符合他的要求,但我真誠地與他分享了我一路的學習和堅持。我的誠意打動了他,最終他決定給我一個機會。

應屆生的我如何拿到高薪“入場券”?

一開始主管面向的是3-5年,并且有産品思維的AI設計師。而新出茅廬的我無論是資曆還是專業水準隻能說差強人意,與崗位要求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主管問了我三個問題,至今記憶猶新,如果你目前也在面試的階段,你也可以思考一下:

  1. 因為你的工作經曆尚短,那麼針對這份工作的職位描述跟職位要求,你覺得你能勝任這份工作最主要的因素在哪裡?
  2. 你覺得你和其他面試者相比有什麼優勢?
  3. 你覺得如果招你過來,你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一些什麼樣的挑戰,以及你覺得這些挑戰你會如何解決?

2. 守正保住下限,出奇突破上限

“守正出奇”不僅适用于求職,亦适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無論是項目上的創新突破,還是對待工作的新思路,都能夠讓你在競争激烈的環境中獲得更高的認可。職場上沒有人是一成不變的,隻有敢于在關鍵時刻超越正常,你才能夠實作自我突破。

所謂“出奇”,并不是輕易去冒險,而是基于你所積累的技能和心态,敢于在關鍵時刻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我一直認為自己能站到這裡,除了實力,也有運氣的成分,但實際上是因為我沒有拘泥于正常的思路。守正出奇并不是讓你抛棄穩重,而是在紮實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突破口。

三、踩風口,拓人脈:抓住機遇,連接配接資源

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每一個人都需要敏銳地觀察時代的變化,尤其是那些新興領域帶來的風口和機會。風口,是時代對我們的饋贈;而人脈,是我們通向風口的重要橋梁。在我進入網際網路設計領域後,敏銳地意識到AI的蓬勃發展,便果斷選擇了在該領域深耕,最終成功進入了一個AI項目中,借此拿到了我的第一個入場券。

1. 抓住風口,保持敏銳

每一個新興行業的風口都會帶來大批的機會,就像近年來的AI技術一樣。在去年三、四月份,當時剛開始接觸到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生成工具時,效果還是比較差的,尤其是人手的生成慘不忍睹。是以當時并沒有過于重視,但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我便開始不斷學習和嘗試。正是這種敏銳的好奇心,讓我能在AI的風口上搶占先機。

應屆生的我如何拿到高薪“入場券”?

有很多應屆生在求職時常常被動等待,等到趨勢明朗後才決定是否進入,這樣往往會錯失最佳時機。而那些在趨勢初露端倪時便開始深入了解的人,往往能夠更早地獲得資源和機會。記住,踩準風口不僅是對行業的前瞻性思考,更是對未來變化的敏銳把握。主動去研究、嘗試新領域,不僅讓你跟上了時代的步伐,更給了你在職場上快速起飛的機會。

2. 拓展人脈,抓住資訊差

風口雖然重要,但如果沒有資訊和資源的支援,也難以把握住每一個機遇。在職場上,人脈資源的豐富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速度。很多人以為拓展人脈就是認識更多的人,實際上有品質的人脈,往往比單純的數量更有價值。那些與你并不熟悉、但卻有着交集的“弱連接配接”,通常更能在關鍵時刻為你帶來新的資訊和機會。

在求職和職業發展中,我也會參加許多設計周會和活動,不斷擴充自己的人脈圈,與同行交流,不僅讓我學到了更多知識,也讓我掌握了更多行業資訊。拓展人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與行業領袖、領域專家建立聯系,便能夠第一時間擷取到行業的前沿資訊,進而在資訊差中獲得優勢。

資訊差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很多時候,你之是以落後于他人,并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資訊不對稱。通過不斷地拓展人脈,你能夠及時掌握那些尚未普及的知識和趨勢,快速反應并抓住機遇。就像我在AI領域的探索一樣,正因為有了更多的同行和朋友,才讓我在行業變革時能夠第一時間擷取資訊,做出正确的職業選擇。

四、不斷更新認知、把握機會,才能抓住命運的入場券

我曾以為自己這輩子也不過是個普通的打勞工,靠着一個大學、考研、找工作,安穩度日。而今天,我站在了我從未想過的高度,月薪過萬,并且從事着我感興趣的項目。我知道這條路并非所有人都走得平坦,過程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我也堅信,隻要我們不斷更新認知、勇敢出奇、把握機遇,人生的入場券終将屬于那些有準備的人。

很多人認為月薪過萬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目标,特别是對于應屆生而言,認為這是一種奢望。但事實上,這條路的關鍵并不是你的背景有多好,而是你是否能夠在合适的時間做出合适的選擇。回顧我的經曆,正是因為我敢于打破固有的認知,勇于探索新領域,最終取得不錯的結果。通過認知更新、守正出奇、踩風口和拓人脈這三大關鍵政策,我不斷疊代自己,最終拿到我的第一場“入場券”。

是以,如果你也想獲得屬于自己的高薪機會,不妨從這幾個角度開始,慢慢地去打破那些無形的限制,主動尋找新的方向。人生沒有固定的路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屬于自己的軌迹。希望我的經曆能帶給你一些啟發,也希望你能在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上,找到屬于你的那個獨特的“入場券”。

本文由 @小普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