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環球科學
作者:冬鸢
1991年與2018年衛星圖對比(圖檔來源:Victor Makarov and Aleksey Petrov via Murton et al, 2023)
可怕的是随巨洞産生而被釋放的東西。
起初,從衛星圖上看,俄羅斯雅庫塔北部地區的高地上,隻是模模糊糊地出現了一條狹長的“縫隙”。但接下來幾十年的時間内,這條“縫隙”卻越變越寬,随後“縫隙”的一端開始劇烈橫向擴增,漸漸長成了一個形似“蝌蚪”的巨洞。
巨洞從1962年到2018年的變化(圖檔來源:Victor Makarov and Aleksey Petrov via Murton et al, 2023)
到了2023年,這隻“蝌蚪”已經有1千米長,800米寬,50米深,而它依然在繼續“長大”。在它擴增的過程中,人們還不斷地在洞裡發現了例如猛犸象等更新世以來動物的骨骼、牙齒甚至完整的屍體,以及不同時代的植物種子和昆蟲外殼。
這個神秘的巨洞有許着多名字,有人叫它“巴塔蓋卡隕石坑”(Batagaika crater,巴塔蓋卡是附近的一個地名),也有人叫它“地獄之門”(gate to hell)。
航拍圖(圖檔來源:A. Gabyshev and A. Kizyakov via Murton et al, 2023)
當然它其實并不是隕石撞擊産生的巨坑,科學家給它的名字叫做“巴塔蓋卡巨型滑塌”(Batagay megaslump),它是由多年凍土(permafrost)融化而引起的熱融滑塌(thaw slumping)。當熱融滑塌的面積超過20公頃,就可以稱作巨型滑塌,而“巴塔蓋卡巨型滑塌”的規模在2023年已經達到了87.6公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熱融滑塌。
巨洞與人(最下面那個紅圈)的對比(圖檔來源:J. B. Murton via Murton et al, 2023)
而它的形成和擴增,叙述着地球正在發生的一場災難。
“地獄之門”的開啟
我們還是先從“巴塔蓋卡巨型滑塌”的誕生講起。
這裡原來覆寫着厚厚的多年凍土。多年凍土是指多年保持在或低于0℃的地面(由岩石、土壤、冰和有機物等組成),曾經常被翻譯為“永久凍土”。但後來大家發現,這些所謂的“永久”凍土并不永久,因為随着氣候變化等原因,世界多地的凍土都陸陸續續地開始融化,有些緩慢、有些劇烈,而“巴塔蓋卡巨型滑塌”,毫無疑問是最為劇烈的那種。
上個世紀40~50年代,巴塔蓋卡附近地區的人類伐木和采礦活動加劇,破壞了該地泰加林(taiga)的植被,使得地表直接暴露在太陽輻射下,溫度開始上升。漸漸地,表層的多年凍土開始融化,采礦車履帶的碾壓也加劇了這個過程。
凍土融化後,出現的遠古動物屍體(圖檔來源:G. N. Savvinov via Murton et al, 2023)
這些表層凍土的融化随即開啟了一個可怕的過程,它讓地面結構開始變得不穩定,然後開始坍塌。融化産生的水流又會繼續彙入塌陷的區域,而水流動過程中的熱傳導和對流會融化更多的地面冰,并侵蝕冰融化後釋放出的土壤沉積物,結果導緻更多局部凍土融化,和更大規模的地面坍塌。這個可怕的過程叫做熱喀斯特(thermokarst),在這樣的正回報作用下,凍土融化和地面塌陷的速度十分驚人。
逐漸的,這裡形成了一條狹窄的溝狀地貌,稱為“沖溝”(gully),從1962年的衛星圖上看,這條沖溝僅800米長、30米寬。然而,随着更多凍土融化,沖溝逐漸變寬,随後暴露出地下大塊富含冰的凍土,導緻融化速度進一步加快,地面也更加不穩定,于是出現更大規模的滑坡和坍塌,正式進入了“熱融滑塌”階段。在這一階段,滑塌開始快速橫向擴增,整個地貌逐漸變得越來越像一隻“蝌蚪”。
擴增過程(Murton et al, 2023)
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滑塌的規模已經超過了20公頃,成為了“巨型滑塌”。随後,它又繼續擴大,僅是1991年到2018年間,它的面積就擴大了3倍。如今,它的規模已經超過了80公頃,而近年來對地面冰層構造和坡頂後退速率的觀察表明,“巴塔蓋卡巨型滑塌”的擴張仍将持續幾年到幾十年。
“地獄之門”絕非虛名
事實上,不管是導緻“巴塔蓋卡巨型滑塌”出現的原因,還是它帶來的後果,都配得上“地獄之門”這個名字。
一方面,諸如“巴塔蓋卡巨型滑塌”這樣劇烈的多年凍土融化事件,實則顯示出我們地球的氣候正在迅速變暖。而更為可怕的是,随着凍土融化,會有更多的溫室氣體被釋放,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形成正回報。
凍土裡儲存着來自不同地質時期的大量含碳有機物,在凍土狀态下,這些有機物“就像冰箱裡儲存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不變質——直到你将它們解凍,暴露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科學家戴維·奧爾費爾特(David Olefeldt)說道。
而如今凍土的融化,便意味着其中的含碳有機物被解凍,它們很快就會被微生物分解,其中的碳便會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形式釋放出來,加劇氣候變化。
多年凍土中的有機碳以溫室氣體的形式釋放(Schuur et al, 2023)
最近發表在《地貌學》(Geomorph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精細的遙感資料和模組化分析計算出,到2023年,“巴塔蓋卡巨型滑塌”過程已經有3470萬立方米的多年凍土融化,在這個過程中,共釋放了169 500噸有機碳。而之後的一段時間内,它還會繼續以每年4000至5000噸的速度釋放有機碳。
“巴塔蓋卡巨型滑塌”隻是氣候變化的災難下,凍土融化的一個代表。除它之外,世界各地融化的多年凍土均在不斷地釋放溫室氣體。此前有研究估計,北半球多年凍土帶的陸地土壤中儲存了近17 000億噸有機碳,大約是目前大氣中碳含量的兩倍多。可想而知,如果這些碳都以溫室氣體的形式釋放到了大氣中,我們的地球将會變成什麼鬼樣子。
2022年,奧爾費爾特和同僚在《環境與資源年度評論》(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探究了不同氣候變暖程度的情況下,接下來多年凍土中釋放的碳含量。即便在全球變暖較慢的情況下,即溫度上升在2攝氏度以内,到本世紀末多年凍土中仍将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釋放出550億噸碳。而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減緩氣候變暖,本世紀末北極地區釋放的碳将是這一數字的近5倍,是美國自150年前工業崛起以來釋放的二氧化碳當量的2倍。
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本世紀末多年凍土中釋放的溫室氣體含量,圖中機關:十億噸(圖檔來源:Center for Ecosystem Science and Society, 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即使我們在本世紀中葉停止化石燃料排放,北極仍将在此後的數百年内繼續受到影響。”奧爾費爾特說。
參考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ppp.219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9555X24001338?via%3Dihub#preview-section-references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content/journals/10.1146/annurev-environ-012220-011847#right-ref-B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4338
https://www.ualberta.ca/en/folio/2022/10/thawing-country-of-permafrost-likely-to-emit-as-much-greenhouse-gas-as-a-large-industrial-nation.html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giant-hole-siberia-visible-from-space-growing-satellite-images-permafrost-2024-8
https://www.bbc.com/reel/video/p08lmh4z/siberia-s-enormous-hole-in-the-ground-is-getting-bigger
https://eros.usgs.gov/earthshots/batagaika-crater-russia
https://epic.awi.de/id/eprint/3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