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繼養“紙盒狗”

“寵物石頭”“芒果核”之後

當代年輕人又養起了黏菌

近日

話題“年輕人開始養黏菌當寵物”

登上熱搜

引發網友熱議

一些網友表示不明是以

一些網友則認為這是一款

非常小衆且很有個性的寵物

覺得神奇可愛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國小生開始流行養黏菌當寵物

“我要跟不上潮流了!”最近,在杭州一所國小教科學的儲老師告訴記者,現在學生喜歡養一種相當新鮮的寵物——黏菌。

也有家長說,自家孩子鬧着想養黏菌當寵物,“看不懂了”。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打開社交平台,這種非常小衆且很有性格的寵物讨論度也不小。黏菌的相關話題閱讀量已超過357萬,黏菌寵物的話題閱讀量也近145萬。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寵物黏菌,有的分享投喂視訊和飼養日記,有的炫耀自家黏菌長得漂亮。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在購物平台上,搜尋黏菌跳出的商品也不少,每一種都有上百人甚至幾千人購買。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有賣家表示,一開始購買黏菌的買家以大學生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居多,後來買黏菌的國小生數量越來越多。

其補充,尤其電視劇中有愛養黏菌的人設,讓很多家長和孩子都了解了這種生物,不會因為它的名字裡有“菌”就害怕它。加之現在很多孩子和年輕人都喜歡養寵物,不哭不鬧的黏菌恰好可以陪伴他們讀書和工作。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能當寵物的黏菌

究竟是啥?

不僅是家長,也有很多網友在問,能當寵物養的黏菌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有科普部落客介紹:黏菌既不是真菌也不是細菌,而是一種真核生物域—變形蟲總群—黏菌綱的生物,無毒無害。

它的一生有兩個階段:營養階段和繁殖階段。

營養階段的黏菌叫作原質團,有點像網絡狀的黏液,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倒木的背面、地磚的縫隙裡、腐殖質層裡。它們不斷分裂成樹枝狀到處爬行,通過吞噬食物顆粒來獲得營養,這樣到處爬行找東西吃的樣子很像動物。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到了繁殖階段,黏菌會爬向略幹燥、有陽光的地方,并停止進食,整片原質團集體變身,長出一根根像蘑菇或一團團像粉末的子實體,散播孢子。

黏菌會移動,在環境中快速繁殖,還能被顔料染色,展現出比較獨特的花紋形狀。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網際網路上甚至流傳了不少關于黏菌的傳言,稱其擁有驚人的學習能力,能找到取食的最短路徑,一旦知道自己在被人飼養就會主動“自殺”等。對此,一名科普部落客說自己辟謠多次無果,仍有不少網友相信。

實際上,黏菌平時都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隻有繁殖階段才會出現在有光亮和略幹燥的地方,才會被人們發現,而繁殖階段黏菌本就即将變成子實體,即母體即将死亡,變成很多孢子。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自然界的黏菌經曆從生到死的循環本來就會很快,所謂的黏菌自殺其實都是它們作為生物的本能,自然進入了繁殖階段,而非受到了人類的影響,它們活着就是為了繁殖。”科普部落客說。

此外,由于黏菌是通過四處爬行來覓食,它可以用最短的路線連接配接環境中的所有食物,科學家利用黏菌的這個特點,讓黏菌尋找迷宮的出口以及設計鐵路交通網。2019年,巴黎動物園還将黏菌作為特殊動物展出,并受到社會關注,被譽為最安全的實驗生物。

“但以此吹捧黏菌聰明的說法,其實都有點誇張,這也是它的本能,找到食物之後會用最短路線連接配接食物的行為隻是因為這樣最節省能量而已。”科普部落客說。

網友:不了解但尊重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大家怎麼看?

歡迎評論區分享~

資訊來源:央廣網、九派新聞、潇湘晨報、錢江晚報等

統籌整合:羅湖釋出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内容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❶含“新”量很高!北京這場活動大咖雲集!

❷最高獎金5000元!報名啟動→

❸正式落地!|深化改革⑬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突然火了!有人開始養“新寵物”了!網友傻眼:真心看不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