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外資行申請基金托管資格有望迎來新進展。
近日,中國證監會官網資訊顯示,關于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彙豐中國”)的《商業銀行申請基金托管人資格核準》進度呈現被監管層接收補正材料的狀态。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金融對外開放背景下,就基金托管資格方面,年内并非僅一家外資機構更新進展。今年6月,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法巴中國”)已成功獲批基金托管牌照。目前,除彙豐中國之外,還有11家内資銀行和券商在排隊申請基金托管資格。
業内人士認為,彙豐中國申請基金托管資格,是該外資機構布局中國内地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服務海内外資産管理機構并推動中國與海外市場的連接配接。
主動申請進行時
根據證監會披露最新可查資料,截至2024年8月共有66家機構獲得基金托管資格,包括31家内資行、3家外資行與32家券商。其中,内資行包括國有6大行、12家股份行、2家農商行以及11家城商行;3家外資行包括渣打銀行(中國)、花旗銀行(中國)以及德意志銀行(中國),券商則包括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32家。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外資方面,除了上述3家外資背景機構,今年6月12日,證監會核準法巴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由此,法巴中國成為大陸第四家獲批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外資銀行。
早前證監會批複檔案顯示,法巴中國自批複之日起6個月内要完成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的籌備工作;應當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換發的營業執照後,向證監會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在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前,不得對外開展基金托管業務。
從審批進度來看,法巴中國于2022年7月份正式遞交相關資格的申請,證監會于今年6月份對此作出核準批複。也就是說,從申請該資格到正式獲批,等待了近2年的時間。
在法巴中國之前,上一家獲批基金托管資格的是上海農商銀行,該行于2023年10月20日獲批此資格,并于今年7月獲得證監會現場檢查驗收,正式開展基金托管業務。
從時間角度對比來看,西部證券早在2018年1月就遞交了基金托管資格申請材料,迄今已經超過6年,但是截至目前進展不如後來者外資背景的法巴中國和彙豐中國,仍然沒有受理方面消息。
對外開放持續深化
“托管是很多外資銀行要做的業務,國内基金托管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外資介入國内基金業務的機構隻會越來越多,當然會未雨綢缪。”早前有在華外資行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回溯來看,2020年7月,中國證監會和原中國銀保監會聯合修訂釋出《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下稱《托管辦法》),為外資銀行進入大陸基金托管市場提供了明确的法規指引和監管依據。
在《托管辦法》釋出的當月,已有外資銀行積極申請相關展業資格。2020年年内,花旗銀行(中國)、德意志銀行(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均獲得監管批複。
實際上,更早前,渣打銀行(中國)在2018年就遞交了該資格申請,并在送出資料4個月後正式獲批,成為首家外資銀行基金托管人。
堅定在華布局
近段時間,多位外資機構高管向券商中國記者表達的感觸是,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資本市場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機構、市場、産品多個次元的對外開放。
花旗中國總裁、花旗銀行(中國)行長及董事陸烜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我們正在積極申請證券和期貨牌照,這将進一步完善我們在中國的業務版圖。”他強調,該行将繼續扮演好“橋梁”角色,連接配接不同市場的金融服務。
彙豐銀行(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也指出,近年來,彙豐對中國内地新增投入數十億元,包括提高在彙豐人壽保險和彙豐前海證券的持股比例,以及設立彙豐金融科技和彙豐保險經紀等。
今年6月,彙豐中國完成了對花旗在中國内地的個人财富管理業務的收購,再次印證了彙豐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
自2020年中國取消證券、期貨等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後,外資機構紛紛借着政策東風,加速在中國市場的布局。中銀協釋出的《在華外資銀行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截至2023年末,共有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分支機構,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總數已達888家。
基金托管成員不斷擴容
值得一提的是,為完善大資管業務布局,内資銀行和券商以及外資機構都在積極布局基金托管資格。
證監會官網披露資訊顯示,截至目前包括彙豐中國在内合計還有12家機構在排隊申請基金托管資格,包括西部證券、财信證券等7家券商和彙豐中國、蒙商銀行等5家銀行。
在業内人士看來,在未來資管業務競争中,包含牌照資格在内的業務多元能力,以及公司内部協同能力,可能成為機構在同台競争中的利器。
在基金運作中,基金托管人具有安全保管全部基金資産、執行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指令、監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資運作,以及對基金管理人計算的基金資産淨值和編制的财務報表進行複核的職責,這意味着,具有基金托管人資格的機構,與基金公司之間的業務黏性強于沒有基金托管資質的機構。
“多一個業務牌照就多了一條腿走路,基金托管業務本身利潤不高,但是可以衍生出諸如拉動機構開戶、FOF等業務機遇,有利于機構業務的多元化,”一位券商資産托管部資深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責編:楊喻程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