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蟲子天下!隻談小說,不談曆史!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當孟獲第一次被諸葛亮擒獲之後,也算是長了個心眼,不敢再和諸葛亮正面對戰,打算和諸葛亮來個持久戰。
可以說,孟獲的這種想法,算是掐準了諸葛亮的七寸。
因為對諸葛亮而言,勞師動衆的南征南蠻,雖然是以收服人心為上上之策,但是一旦打起持久戰,對諸葛亮是非常不利的。
别的且不說,就算東南的東吳不再被刺蜀漢,北方的魏國,能留給諸葛亮那麼多的時間嗎?
是以,就算不堅持速戰速決,諸葛亮也得想辦法再次擒拿孟獲。于是乎,所謂的二擒二縱孟獲的故事,就上演了。
話說,在諸葛亮手裡吃過一次虧的孟獲,也算是長了心眼,不打算和諸葛亮正面對戰了,最終為還是被諸葛亮抓住了呢?
二擒孟獲,孟獲到底又輸在哪裡呢?
之前,蟲子天下說一擒孟獲的時候,孟獲是輸在“怒”字上,而這一次,孟獲也學聰明了,一般不再生氣了,甚至是氣定神閑的在自己的老窩裡喝酒吃肉、高興快活。
而就在孟獲認為高枕無憂的時候,諸葛亮的蜀漢大軍猶如天降,直接就出現在了孟獲面前,于是乎,孟獲二度被擒。
其實,就在這個故事當中,已經充分展現出孟獲二次失敗的原因了,那就是那兩個字吧!
那兩個字,就是“盲目”!
首先,是盲目自信。
窩在老巢裡的孟獲,自認為有泸水天險,諸葛亮的大軍過不來,卻不聽屬下的勸告,依然怡然自得。
其次,是盲目相信。
失敗一次之後的孟獲,認為自己的手下,甚至是自己管轄之下的居民,對自己都是忠誠的,絕不會出賣自己,絕不會把如何渡過有毒泸水的方法告訴諸葛亮。
對此,書中是這麼寫的:
忽然班内一酋長曰:“沙口水淺,倘蜀兵透漏過來,深為利害;當分軍守把。”獲笑曰:“汝是本處土人,如何不知?吾正要蜀兵來渡此水,渡則必死于水中矣。”酋長又曰:“倘有土人說與夜渡之法,當複何如?”獲曰:“不必多疑。吾境内之人,安肯助敵人耶?”
最後,是盲目的目中無人。
當得知諸葛亮的大軍已經渡過泸水,領軍大将是馬岱的時候,孟獲依然不以為然,隻派出一名副将出戰。因為在孟獲看來,馬岱基本雖沒什麼名氣,那麼戰鬥力也就一般。于是,孟獲最終失了先機。
可以說,是孟獲的盲目,導緻了他第二次的失敗。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是孟獲,估計也會這麼盲目,誰又能想到,自己身邊最親近和最信任的人,會在最關鍵的時刻出賣自己呢?
你們覺得,蟲子天下說得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是什麼情況呢?請留下你的評論!
下期預告:二擒孟獲,諸葛亮有個最大敗筆!誰都知道,卻誰都不說破!
歡迎關注蟲子天下,持續更新更多關于文學故事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