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秋陽高照。山東無棣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接管理的豐源鹽場裡,一個結晶池正在出鹽。結晶池長80米、寬50米,裡面的海水被抽放幹,露出厚約5厘米的結晶海鹽。特制的小鏟車在池内忙碌地将海鹽連扒帶堆,運至鹽泵處。鹽泵則把鹽源源不斷地抽進輸送管道,使其流向不遠處那高大的鹽堆。
鹽堆上,被輸送而來的海鹽紛紛揚揚地落下,從遠處看,猶如正在飄落一場大雪。鹽堆在秋陽的映照下閃爍着銀光。鹽堆的南面,是一望無際、泛着波光的制鹵池和調節池。
10月10日,豐源鹽場正在出鹽。
山東無棣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接管理的鹽場,共有灘田總面積161.8萬公畝(一公畝等于100平方米),年原鹽設計産能100萬噸。
豐源鹽場負責人王樹森說,10日這天,有3套裝置正在收海鹽。“我們把從結晶池裡出海鹽叫‘扒鹽’,以前收鹽全靠人工,把鹽從結晶池池底扒出來,再挑出來,是很受罪受累的。”54歲的他笑着說,“現在全靠機械,出一池子鹽,隻用四五個小時。”
10月10日,豐源鹽場正在出鹽。
記者在現場看到,正在出鹽的結晶池内,有3輛鏟車在推送鹽;從池内到鹽堆的輸送過程中不用人看管;在鹽堆上有兩個勞工,負責調整輸送口,以便最終鹽堆在平地上形成立體的梯形。
豐源鹽場正在出鹽的結晶池。
山東無棣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業鹽部經理高洪斌說,豐源鹽場的灘田裡,共有186個結晶池。鹽度約為 2% 的海水被抽取至調節池中,待鹽度達到一定濃度後流入制鹵池。海水最終進入結晶池,當鹽度達到 25% 以後,便會結晶出海鹽。調節池與制鹵池的總面積,為結晶池的兩倍。
王樹森說,冬天溫度低、蒸發少,基本不産鹽;夏季雨水大,基本不産鹽;産鹽全靠春秋兩季。一個結晶池,正常年景一年可産春鹽300噸、秋鹽200噸。“我們今年是從10月4日開始扒鹽的,前後20來天就能扒完186個結晶池内的鹽。”
2%的海水,從大海上岸,在太陽和風的作用下,鹽度漸高,從一個池子流向下一個池子,最終結出一粒粒海鹽。對海邊灘田的曬鹽人來說,是“粒粒皆辛苦”。
(大衆新聞·農村大衆記者 孫成民 通訊員 高士東 邱洪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