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怎麼喝威士忌的朋友,也知道一種儀式感極強的玻璃器皿——威士忌醒酒器(whisky decanter)。
事實上,在影視劇中使用這種器皿塑造影視角色,也不是新鮮事兒,比如廣告狂人中的唐·德雷珀 (Don Draper) 尤其如此。
那麼,什麼是威士忌醒酒器,它是如何變成今天這樣的?
威士忌醒酒器也可以譯為威士忌酒樽,通常由玻璃或水晶制成,特點是底座寬大且穩,用于威士忌的短期存儲。它的出現最初源于葡萄酒領域的概念。
17世紀末,威士忌在英國各地大受歡迎,不易滲透的玻璃瓶進入蒸餾酒商的視野之中。然而,此時玻璃瓶吹制工藝興起不久,生産成本高昂,能夠用得起玻璃瓶的人少之又少。
此時,大部分人都是自備一個碗,或者杯子等容器去打散酒。
而且,早期的威士忌玻璃酒瓶大多都非常樸素,沒有任何裝飾。其中,比較流行的是一種瓶身比較大的大肚玻璃瓶。
不過,那些富人并不滿足于談不上美觀的大肚玻璃瓶,昂貴且奢華的水晶玻璃制酒瓶——醒酒器,才是他們的選擇。
随着時間的推移,威士忌醒酒器的設計越來越美觀,如今市面上能夠找到的醒酒器類型很多,各種形狀、大小、價格不一的均有。
現在,在餐飲場所和社交聚會中,威士忌醒酒器的使用也比較常見。
不過相對于葡萄酒,酒樽對于威士忌的影響并沒有那麼重要。
衆所周知,醒酒其實就是讓酒液與空氣接觸,通過氧化作用讓酒變得更加好喝。
對于葡萄酒而言,醒酒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在長期儲存中葡萄酒形成的沉澱物通過醒酒器可以與酒體分開,且在醒酒的過程中,酒液與空氣大面積接觸,進而加速單甯軟化,使其口感更加細膩複雜。
是以,很多葡萄酒醒酒器都是開口的。
但威士忌作為高度烈性酒,且經過了蒸餾過濾,沒有太多沉澱物需要去除,也并不太需要氧化來擷取更好的口感。
是以,如今的威士忌醒酒器更多的是注重形式,扮演着存儲和美觀的角色。
順帶一提,有部分人還會将威士忌醒酒器當作調配容器混合各種威士忌,以創造出風味更為獨特的酒。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将威士忌倒入醒酒器放置幾天甚至幾周,為何口感會變得柔順?
事實上,将威士忌倒入醒酒器和開瓶後在原瓶中醒一段時間,威士忌的口感變化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威士忌的口感之是以柔化,更多的是因為酒精揮發而産生的效果。
對于一些桶強威士忌,它的酒精度數比較高,揮發速度更快,其口感上的柔化就更為明顯。
通常來說,超高酒精度的威士忌,其細緻的香氣如花香、果香通常會被掩蓋,但開瓶醒酒之後,這部分微妙的香氣便會逐漸展現出來,使得口感更加柔順。
不過,低酒精度的威士忌開瓶過久,花香、果香也可能會一起散去,使得其口感過于寡淡。
簡單點說,威士忌的風味濃度越高就越耐醒,像剛剛所說的桶強威士忌便可以通過醒酒來擷取更好的口感。但這個步驟,在酒杯(如格蘭凱恩杯)完成即可,并沒有必要專門倒入醒酒器中。
當然,威士忌要不要醒酒,要醒多久,在哪裡醒,全憑個人的喜歡,并沒有統一的答案。
總而言之,這些形形色色的威士忌醒酒器對于威士忌口感并沒有什麼明顯的作用,大部分人使用它,還是因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