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師說文:甲骨文小故事(04)

一個人高高在上,伸出手指着或按着跪在地上的另一個人,訓斥或要求這個跪着的人。這個跪着的人卑躬屈膝,不敢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隻能服從高高在上者的意志,惟命是從,唯唯諾諾。

漢師說文:甲骨文小故事(04)

把此情此景描繪出來,就是甲骨文的“抑”字。

其上部描繪的是一隻從高處伸下的手,下部則描繪了一個卑躬屈膝跪在地上的人,合起來像是一人用手将另一人的頭部向下按壓以使之屈服之狀,表示的意義為:“用強制力量迫使他人的思想、行動與自己的思想、意願相‘同一’的行為”。因為其意義的核心是“同一”,便讀為“yi”。這符合“yi”的本義:“單一、同一、統一”。可見,漢字“音同義近”,漢語簡單易學,規律性強。

漢師說文:甲骨文小故事(04)

自有人類曆史,人就有了等級。特别是自奴隸社會開始,人類社會就産生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産生了壓迫與被壓迫。“抑”字的産生及所代表的形象和表示的意義,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時,可足見漢字是“全息”文字,既是音、形、義的有機結合體,又有畫面感,能讓看到當時社會或自然界的情形。

這很有意思吧?

漢師說文:甲骨文小故事(04)

附:《甲骨文小故事》創作談

楊漢立

我自小就對中華傳統文化包括漢語很感興趣,随着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曆越來越豐富,更是越來越覺得漢語具有無窮魅力。我們的漢語是由 400 來個單音節語素構成的一種偉大的語言,而漢字是音、形、義相統一的文字,它可以幫助我們窺見宇宙、自然和人類的許多奧秘,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大的目的,集中展現了中華文化“大道至簡”的顯著特性。正如《道德經》所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說文解字》亦雲:“惟初太極,道立于一。”

但是很多人感覺漢語難學,我認為那是沒有找到規律的緣故。既然漢語具備“大道至簡”的特征,那麼它一定有最簡潔的規律,于是我便與人一起研究漢語最簡潔最本質的規律。以“音同義近”原則,以甲骨文為切入口,以百科知識為支撐,以會同方言為代表的南方話為參照(南方話更具存古性,我是會同人,最熟悉的南方方言是會同話,是以選會同話為參照),與人合作形成了94萬字語言文字學專著《會同話與簡易漢字學》,終于在2014年4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并得到古文字泰鬥李學勤先生等諸多語言文字學大咖的肯定和支援。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漢語的簡潔易學性,現開設《甲骨文小故事》專欄;為了使漢字的解讀更接近原本的意義,本專欄文章以目前發現最早的成熟漢字甲骨文來釋讀漢字;為了使漢語學習有趣易記,本專欄文章采用小故事的形式,使甲骨文講解漢字變得通俗易懂。

希望各位方家指正, 懇請廣大讀者提出意見建議。

漢師說文:甲骨文小故事(04)

【作者簡介】楊漢立,湖南省作協會員,會同共賞文化公司董事長,共發表文學作品近600篇及新聞、調研論文、書法、攝影作品500餘件,公開出版有5部文學作品集,獲全國歐陽修散文獎等多項散文、散文詩大賽獎,入選數十種全國性文學作品選本,其中文化散文集《侗族時光》獲中國作協出版專項扶持,有《炎帝故裡文化電視講座》15集和《炎帝故裡在會同》專著1冊,對古文字有較深的研究,與人合著94萬字《會同話與簡易漢字學》和《室内陳設設計與環境藝術》(高職高專環境藝術專業規劃教材),編輯畫冊、文學書籍多部。參與策劃群組織實施紀念粟裕百年誕辰、全國首屆會同炎帝文化研讨會等大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