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綏陽:鄉遊“豐”景如畫 特色産業富民

走進“中國詩鄉”綏陽,這裡的每一片山水都讓人流連忘返,旺草大壩一年四季描繪糧油耕耘豐收美景,金銀花、山銀花等特色産業把綏陽山水裝扮得如詩如畫......在綏陽,你可縱情放歌山水,也可揮毫潑墨,因為這裡鄉遊“豐”景如畫,這裡特色産業富民。

(一)

田間收割後,裝滿稻谷的車輛就開往了綏陽縣旺草鎮尹珍糧油加工廠,在從業人員的操作下倒入稻谷烘幹裝置,智能化烘幹裝置轟鳴作業,伴随着“轟隆”聲,烘幹好的稻谷從傳送口傾瀉而下,廠房内頓時飄蕩起一陣陣稻谷清香。

稻谷烘幹裝置有效解決了種糧戶曬谷難問題,確定稻谷顆粒歸倉的同時,也帶動了水稻規模化種植,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

“每天收割的水稻,我們第一時間都會送到加工廠進行烘幹,烘幹出來的水稻含水量更精準,品質更好,更容易儲存,也大大避免了紮堆晾曬、受天氣變化影響等風險。同時加工廠烘幹裝置也對外進行服務,隻要稻谷體量達到6噸以上,都可以選擇來這裡加工。”貴州豐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旺草糧油示範基地負責人劉曉三表示,旺草尹珍糧油加工廠除了稻谷加工外,還有精米加工裝置和菜籽油加工裝置,良好的收成和技術支撐,大大增加了公司發展的信心,來年将擴大種植面積。

近年來,随着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機械代替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場面,收割機成為秋收田間作業的“主力軍”,一大批農業機械活躍在田間地頭,為稻谷搶收按下“快進鍵”,滿載稻谷的車輛來來往往,好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機械化收割具有省時、省力、省成本的優勢,一台收割機一天工作8小時,收割30畝左右。目前,旺草大壩稻谷已收割完畢,目前正在進行油菜苗移栽。”旺草鎮興民農機合作社負責人高明飛告訴記者。

綏陽縣耕地資源豐富,坐擁4個萬畝大壩,素有“黔北糧倉”之稱。近年來,綏陽縣嚴格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加強高标準農田建設,在糧油生産中積極推廣優質水稻品種,在種、管、收等環節中推行全程機械化作業,有效促進農業增效、群衆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綏陽:鄉遊“豐”景如畫 特色産業富民

旺草田園音樂節

據悉,今年綏陽縣目标任務糧食播面計劃87.36萬畝,總産25萬噸以上,水稻常年種植20萬畝以上,投入作業的聯合收割機130餘台,機械化收割率達75%以上。

在旺草鎮種糧大壩,不僅糧油種得好,而且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還在田園中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以鄉村文化為紐帶,以旅遊休閑為形态,以風土文化為靈魂,從規劃、産業、科技、人才等方面重點發力,将農業、文化、旅遊等産業有機結合,打造鄉村觀光旅遊消費新場景。

今年夏末秋初之際,在綏陽縣旺草萬畝大壩,隻見稻谷金黃,布滿田野,一簇簇稻穗在秋風的輕拂下随風搖曳,陣陣沁人心脾的稻香撲鼻而來。

夜晚的旺草大壩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每當夜幕降臨,稻樂集市便瞬間被璀璨的燈光點亮,在輕風送爽的靜谧秋夜,人潮聚集在這片蛙鳴蟲唱的稻田裡,悠然地邊聆聽着路邊傳來的動人音樂,熱鬧非凡。

今年8月,旺草鎮舉辦了為期一月的2024年稻田音樂節,以“音樂+集市”“音樂+藝術”“音樂+美食”為載體,融入了當下年輕一代喜愛的潮流集市、美食玩樂、網紅打卡等互動藝術,現場設定的《荷塘月色》《美酒加咖啡》《幹飯人之歌》《開心農場》等10個主題區域精彩無限,各種冷飲、美食、小吃琳琅滿目。而每周五、周六晚都會唱響的稻夢田間主題音樂會和鄉村舞台群衆性演出,以鄉村為背景,稻田為舞台,流行、搖滾、民謠等多元音樂風格輪番上演,充滿感染力的歌聲和精彩絕倫的演奏,讓“聽得見的稻田”深入人心。

稻田裡的真人CS對抗遊戲、抓魚釣蝦、萌寵樂園等互動體驗項目人氣飙升,這是旺草鎮各村合作社參與打造的消費場景,當地群衆以土地、勞務等方式入股,參與分紅,實作了“集體增收入、群衆得實惠”。

“在這個涼爽的秋天,來一趟旺草是很不錯的選擇,我和朋友是慕名而來的,這裡的氛圍太棒了,确實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後面我還會帶朋友、家人一起再來體驗,感受這裡的田野風光和音樂會。”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遊客童秀娟意猶未盡。

“我們尹珍社群打造的真人CS對抗遊戲日均營業額在2000元以上,收入非常可觀,不僅增加了社群集體經濟收入,更帶給社群發展鄉村旅遊極大的信心和鼓勵。”尹珍社群黨總支書記王智科表示,“希望能夠借助油菜花節、稻田音樂節的鄉村旅遊IP和流量,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農民緻富增收。”

據統計,從今年8月8日到9月8日,旺草鎮2024年稻田音樂節累計接待遊客36.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25萬元,其中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9.6萬元,帶動周邊民宿、農家樂等住宿餐飲增收超50萬元,實作接待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雙豐收。

如今,在綏陽縣,鄉村文旅如星火燎原,以旺草鎮舉辦的稻田音樂節為起點,綏陽縣寬闊鎮、黃楊鎮、枧壩鎮等各鄉鎮也不斷豐富鄉村旅遊産品供給,今年秋季陸續推出了“‘寬’懷天下清涼地·‘闊’步同遊康養鄉——黔北涼都農文體旅活動周”“山水黃楊·‘辣’麼美麗”“江畔美宿·煙火黃魚綏陽溪田音樂季”等特色活動,讓更多人走進綏陽、了解綏陽,切身體驗綏陽的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等優質旅遊資源帶來的鄉村旅遊快樂體驗。

(二)

在綏陽,金銀花、山銀花等特色産業蓬勃興起,讓詩鄉農民在産業發展中收獲幸福。

每年5月,經曆了漫長生長的金銀花,開始逐漸綻放,直到8月金銀十裡,花香滿山,迎來采摘旺季。小關鄉小關村,山坡間随處可見背着竹簍、穿梭在“花海”中熟練采摘的村民,小關鄉作為綏陽金銀花的主産地,家家戶戶種花、靠花增收已成為“共識”。

綏陽縣種植金銀花曆史悠久,享有“中國金銀花之鄉”稱号。據史料記載,當地野生金銀花的曆史可追溯至漢代,人工種植金銀花也有40餘年曆史。

目前,綏陽全縣已發展金銀花20餘萬畝。2013年,綏陽縣獲批“中國金銀花之鄉”稱号;同年,綏陽金銀花和山銀花雙獲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并向歐盟公布;2023年,“綏陽金銀花”入選為全國名特優新名錄。

綏陽:鄉遊“豐”景如畫 特色産業富民

金銀花采收

近年來,小關村把金銀花打造為“一村一品”特色産業作為村民緻富奔小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撐産業來抓,結合村情實際制定金銀花種植産業規劃,引導金銀花種植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出了一條以金銀花為主導的“花繁葉茂”之路。

通過組建金銀花産業鍊,全村以金銀花種植為龍頭,以中蜂養殖、生态雞養殖為金銀花花下産業,以金銀花産業帶動鄉村旅遊為助力,形成“花開經濟”與“花下經濟”并蒂發展的産業鍊良好局面。目前,全村金銀花種植達9000餘畝,人均近3畝金銀花,戶均增收兩萬餘元。

在綏陽,除金銀花外,由綏陽縣國資委出資組建的遵義金蕾銀花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也在緻力于山銀花育苗、種植,山銀花朵花茶等系列衍生産品的開發、生産及銷售。一朵朵小小的山銀花,不僅叩開了群衆“緻富門”,帶來了“真金白銀”,也彙聚成了一條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的鄉村振興之路。

據該公司總經理曹聲譽介紹,山銀花,因其耐陰耐寒、經濟效益好、藥用價值和保健用途高,被廣泛認為是助農增收,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産業之一。随着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山銀花産品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企業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積極拓展銷售管道,實作了線上線下雙輪驅動。

據了解,綏陽縣種植山銀花已有40餘年曆史,目前綏陽縣擁有山銀花種植面積24.25萬畝,采花期面積15萬畝;山銀花加工廠房68家,建成山銀花産業園區1個,入駐有百靈生物科技等6家深加工企業,山銀花市級龍頭企業6家,注冊商标25餘項。2024年上半年,鮮花産量2.12萬噸,鮮花平均價格4.5元/斤計算,産值1.9億元。鮮花惠及7678戶30652人,鮮花戶均收益28523元,帶動務工27000餘人次。

“在挑選花的時候要注意,嚴格按照标準,嚴把産品品質,一定要成朵狀,重量一定要達到三克,而且包裝的時候一定要把它的葉子給弄掉。”在遵義金蕾銀花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陣陣清香撲鼻而來,生産線上,金燦燦的山銀花朵花布滿加工台,隻見勞工們手指翻飛,不停的忙着裝袋、封口、裝箱。

“目前我公司正在完成貴陽一家大型酒企3000份的定制山銀花禮盒産品,生産完成後,我們随即生産新花為原材料的新産品供應市場。”遵義金蕾銀花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産部負責人楊磊磊表示。

“公司堅持把山銀花的綠色和健康分享給更多人,嚴把山銀花的原材料關,朵花茶精選開花率50%以上、花針30棵以上的優質朵花,每一朵均經過人工精挑細選,12道工序加工完成,自七月份新花上市後,公司産值三十萬左右,新花都是以訂單來定量,目前已成功進入到成都、雲南、重慶等市場。”曹聲譽表示,後期公司将會從線上線下持續發力,全力實作銷售額持續提升、産業蓬勃發展。

(三)

近段時間,正是角倍成熟的時節,走進綏陽縣寬闊鎮紅河村五倍子産業示範基地,紅綠相間的囊狀角倍三五成群地“聚攏”在鹽膚木的枝丫上,村民們将一個個角倍采下放進背簍,不一會兒便滿載着角倍倒入三輪車運往村裡的倉庫。

“我自己種有十幾畝,賣給村裡面的合作社不愁銷,算下來一畝收入2000元。這幾天我們在這裡采收,每天還有100塊錢的工資呢!”今年68歲的倪國輝介紹,五倍子采收期一般從十月初至十月中旬,修枝、挂置蟲袋、采收,每年花在該産業上的時間大概有半年,剩下的時間還可以打打零工。

據了解,2017年,寬闊鎮紅河村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五倍子産業。剛開始時,紅河村是從湖南張家界、重慶酉陽、四川峨眉等地購買倍蚜蟲,遠距離運輸,生産成本高。2019年,在貴州省農科院、縣林業局專家團隊的幫扶下,紅河村開始自建集藓床培育、種蟲繁育、苗木種植于一體的試點基地,經過多年摸索,技術逐漸成熟。目前該村人工栽種倍林達4000餘畝,覆寫到全村400餘戶群衆;已培育近30000袋倍蚜蟲,挂植倍樹350畝,預計産量約35噸,産值約110萬元。

綏陽:鄉遊“豐”景如畫 特色産業富民

五倍子采收

在省林科院牽線搭橋下,該村與貴陽倍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定,該公司以保底價收購幹品倍角,使得銷路有保障。目前,紅河村的五倍子産業已經初具規模,并将倍種供應到了重慶市場。

據重慶市的酉陽縣華棟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員冉華棟介紹,當地五倍子産業前景廣闊,今年倍種供不應求,該合作社發展的200餘畝五倍子亟需倍種培育蚜蟲,這次他是以每斤13元的價格共收購倍種600斤。

要想把五倍子産量提起來,就得把蚜蟲養起來。鹽膚木是五倍子蚜蟲的寄主植物,挂在樹上的小蟲袋便是五倍子“長”出來的關鍵。袋子挂上之後,裡面的蚜蟲會快速爬上鹽膚木幼枝吸取樹葉汁液,分泌出一種酶,使樹葉細胞大量增生。大約一星期,增生的樹葉細胞就會把蚜蟲包裹起來,形成“蟲瘿”即五倍子。

這幾天,村合作社技術人員倪永生和村民們一樣穿梭在倍林間精挑細選倍種,為來年制作蟲袋做好準備。“挑選倍種早了,蚜蟲還沒有成熟;挑選遲了,蚜蟲就破‘倍’而出飛走了,這幾天挑選正好。收進來就放在苔藓邊,它就自然地飛到苔藓上去培育,明年的2至3月份就采收蚜蟲進行種蟲繁育,再集中到蟲袋裡進行繁殖,4月份就可以将蟲袋挂上樹了。”倪永生說。

“下一步,我們将不斷改進技術,在倍蚜蟲培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再發力,持續鞏固現有産業。同時提升經營管理水準,朝着品牌化、規模化方向努力,持續提質增效。進一步拓寬産業建設工作思路,整合資源項目,探索發展新路徑,促進産業關聯發展,繪就鄉村新畫卷。”紅河村駐村第一書記任紅偉表示。

全媒記者: 樊明富 綏陽融媒

編輯:劉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