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幸雯雯
“品質是生命之魂”是茅台酒的鐵律。
茅台酒之是以能成為當之無愧的“酒王”,核心答案歸結于“品質”二字。不論時代如何變遷,茅台對生産品質的極緻追求從未停歇,始終與時代同步。
10月8日,茅台集團2025年度生産·品質大會(下造沙工作會)召開,會議全面總結2024年生産品質工作成效,科學謀劃2025年度各項工作任務,開啟茅台酒新一輪生産。
“茅台的生産是正常的、品質是穩定的,整個生産品質是完全符合茅台标準的。”會上,茅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對過去茅台的生産品質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就抓好2025年度生産品質工作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精耕深耕品質,確定茅台品質的持續穩定;二是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推動茅台高品質發展;三是愛我茅台、團結拼搏,營造“酒香、風正、人和”的氛圍;四是堅持獎勤罰懶、結果導向,塑造奉獻茅台的良好風氣。
張德芹指出,一代又一代茅台人對生産的精益求精、對品質的始終堅守,是茅台産品自信和品牌自信的最大底氣。
堅持品質信仰 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産品
會上,張德芹明确指出,傳承和創新,是茅台持續發展的動力,要圍繞“品質”這個根本原則和底線展開。一方面,“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十四節氣物候節律、一年一個周期”等好的工藝總結、好的經驗做法要大力傳承。另一方面,要樹立創新思維,要加強科技創新攻堅和科技創新成果的運用。
為確定釀造原料的優質穩産,茅台曆來将紅纓子高粱種植基地視為“第一工廠中的房間”,堅持全生命周期的品質管控,從2001年開始,便與地方政府、合作社和農戶合作,建設有機高粱基地。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茅台的有機高粱基地覆寫面積已達到近100萬畝。
張德芹還強調,在生産上,要強化工藝執行,做到精耕細作、精細操作,確定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能牢牢把握住“品質”這個核心。
從8月中旬的2024年度茅台酒生産技術分析會,可以清晰感受到茅台對品質追求一絲不苟的嚴謹态度。
會前,為全面征求關于茅台酒生産方面的意見及建議,做好來年生産工作籌備,茅台先後召開了工廠中的房間級生産技術分析會36場次,覆寫了退休老專家,首席、特級釀造師等群體,累計征求意見1400餘人次,收集意見及建議400餘條。
品質是“茅台之是以是茅台”的核心,在不同的時期,茅台對品質的要求都随着白酒消費及行業趨勢的改變與時俱進。
目前,“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移”已是大勢所趨。張德芹曾表示,茅台會借此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要設身處地去為消費者的消費場景進行思考,讓消費者的精神感到滿足。
此外,加碼海外市場是近年中國白酒的發力重點,品質也是茅台國際化路徑“三次元”中的首要次元。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6月至今,茅台先後5次主動出海、走進10個國家,累計舉辦海外活動超50場,出海明顯提速。
把握更高次元的品質 穿越白酒周期
今年,白酒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行業分化加劇,這一趨勢将在2025年愈發凸顯,白酒産業由粗放向精細、由數量向品質、由高速度向高品質轉變,這對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帶來更大的挑戰。
在區域背景下,貴州明确提出要發揮世界醬香白酒原産地和主産區優勢,推動白酒企業轉型更新,打造優強白酒企業艦隊,貴州省投資促進局亦在今年以來釋出了多個涉酒項目。
随着行業與區域産業布局的調整,作為行業龍頭,茅台對于品質的了解和把握相比以往更加深刻,将“品質”提到了新的高度。
在6月召開的“茅台集團2024年戰略研讨會”上,張德芹曾表示,茅台能夠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茅台塑造形成了品質、品牌、文化、環境、工藝五大方面的核心競争力。其中,“品質”是茅台核心競争力的首位,也是茅台穿越周期的壓艙石。
充足的産能能最大限度保障茅台酒品質,也為茅台穩定發展夯實基礎。
目前,貴州茅台正加快推進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十四五”醬香酒習水同民壩一期等項目建設,為高品質茅台保駕護航。其中,茅台酒“十四五”技改項目建成後可新增茅台酒實際産能約1.98萬噸/年,儲酒能力約8.47萬噸。
資料顯示,2014年茅台酒産量約3.87萬噸,到2023年已達5.72萬噸,十年間增長近5成。今年上半年,茅台各輪次基酒符合輪次特征,生産品質穩中向好,茅台酒産量約3.91萬噸。
在産品打造方面,茅台始終緻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好産品,如茅台1935近期就在酒體上做了更新。
此外,茅台還不斷通過提升企業管理品質去精進産品品質,曾于2003年、2011年以及2023年三次榮膺全國品質獎,并于今年摘得世界品質管理領域最高榮譽之一的EFQM全球獎(七鑽),管理品質在國際範圍得到高度認可。
歸根結底,茅台的發展路徑,是一條以堅守産品品質和品質為基礎的路徑。張德芹在會上強調,目前既要正視挑戰,保持清醒頭腦,更要堅定信心,共同迎接挑戰,再創茅台生産品質工作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