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5年50項專利,這張“膜”包進了什麼?

圍繞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餘杭釋出開設《奮鬥有我 建設新中心》專欄,聚焦餘杭高素質幹部隊伍、高水準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素養勞動者隊伍,講述他們在餘杭大顯身手、奮發進取、各盡其才的故事。今天,小餘兒帶大家認識一位用創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智造”力量的餘杭企業家。

25年50項專利,這張“膜”包進了什麼?

日前,杭州康德權飼料有限公司攜三大核心技術——智能微囊包膜技術、共生馴化技術、檢測技術,亮相2024巴西動物蛋白博覽會,用創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智造”的力量。

成立于1999年的康德權是一家專業從事包膜飼料添加劑研發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全球三大專業包膜企業之一,在業内素有“全球包膜專家”的美譽。這一切輝煌成就的背後,離不開一位來自浙江餘杭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家——李浙烽。

25年50項專利,這張“膜”包進了什麼?

“包膜就像人們穿的衣服、牆面塗的顔料一樣,是為了防止東西免受破壞。康德權做的包膜就是類似膠囊藥物中的膠囊,把動物飼料添加劑包起來。”談起包膜,李浙烽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自1987年從浙江農業大學畜牧系獸醫專業畢業以來,李浙烽便與飼料行業結下不解之緣。畢業後的他,曾在飼料廠、奶牛場學習,也曾到校辦企業負責過飼料技術推廣和産品代理工作。幾年的曆練,幫助李浙烽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同時也讓他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命運的轉折從1999年開始。因李浙烽管理的企業從學校脫離,他不得不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市場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是李浙烽一以貫之的理念。在深入的市場調研中,他發現維生素C、半胱胺等飼料添加劑在接觸空氣後極易氧化,導緻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同時還會對動物的消化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25年50項專利,這張“膜”包進了什麼?

面對這一行業痛點,李浙烽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對包膜技術的迫切需求。如果能夠開發出一種有效保護飼料添加劑、實作定點定速釋放的包膜産品,将極大地提升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效果和市場價值。

于是,在1999年,李浙烽毅然決定創立康德權,踏上了包膜飼料添加劑的研發之旅。

在康德權,科技創新始終被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李浙烽深知,要想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突破,勇于創新。是以,他始終秉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研精神,帶領團隊在包膜技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包膜技術的研發并非易事。不同動物的腸道環境複雜多變,對包膜産品的要求各不相同。“比如,豬的消化道長,食糜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時間就長;家禽的消化道短,食糜在消化道各段的停留時間就很短。我們需要針對不同動物的消化道結構進行深入研究,力求使包膜産品能夠精準釋放,達到最佳效果。”李浙烽解釋道。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康德權的研發團隊經曆了無數次的試驗與改進。“通常大家做試驗都是今天做、明天檢測,但為了節約時間,我們都是白天試制、晚上檢測,把研發周期縮短到一天。即使這樣,基本上一個産品研發周期也需要2至3年。”雖然研發的過程充滿了挑戰與艱辛,但李浙烽始終保持着對完美的追求。從精心篩選包膜材料到細緻調整機器裝置的每一項工藝參數,他堅持不懈地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尋求突破,逐漸清除研發路上的重重障礙。

25年50項專利,這張“膜”包進了什麼?

正是憑借這種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康德權在2009年成功推出了其标志性産品——包膜丁酸鈉。該産品不僅解決了傳統丁酸鈉産品的不良氣味問題,更實作了在動物腸道内的定點定速釋放,極大地提升了産品的使用效果。這一創新成果還獲得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和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讓康德權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随着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産品的日益豐富,李浙烽開始将目光投向國際市場。2009年,李浙烽滿懷希望地來到法國雷恩Space展會。“全場900多個展位,隻有我們這個展位是來自中國的,基本沒有人願意在我們展位多停留,大家似乎覺得中國沒有好産品。”為了打破這一偏見,李浙烽找來翻譯,主動與來參展的外國同行對話,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産品品質,讓大家明白原來中國也能做出好産品。

如今,康德權每年産品的全球出口額占總銷售額的50%,産品遠銷56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李浙烽研發的包膜産品已申請國家專利50項,發表的科研文章達350篇。李浙烽說,希望能用一篇篇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和一件件優秀的包膜産品,向世界證明中國飼料添加劑包膜技術的領先性。

● 最新公告:存量房貸利率,25日起批量下調!● 劉穎調研良渚新城并督導經濟穩進提質百日攻堅工作● 全網刷屏!餘杭打開世界級中軸“畫卷”!

供稿 | 區融媒體中心 餘杭經開區微融媒體中心

記者 | 吳怡倩

編輯 | 吳燕

一審 | 徐可

二審 | 孫雲霞

終審 | 賈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