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司接連暫停中歐航線之際,終于有美國航司決定增班中美航線。
達美航空宣布将于2025年6月恢複上海浦東(PVG)至洛杉矶(LAX)的直飛服務,每周三個航班。
上海-洛杉矶航班重新開啟後,達美航空每周将營運17個中美直飛航班,包括目前的上海至底特律和西雅圖兩條航線。
不過,目前中美之間的航班量依然遠少于疫情前,相比之下,一些國家到中國的航班量已經“滿血”恢複。
中美增班慢于預期
達美航空這次的增班,使用的是今年2月中美準許的增班航權。
當時的通告顯示,中美雙方航空公司原則上共可營運每周100班定期客運航班,其中中方50班,美方50班。
如今大半年過去了,中方的6家航司早已把每周50個航班飛滿,美國的航司則到現在都沒有将50個班次的額度用滿。
今年5月,達美航空将上海至底特律的航班由每周三班加密至每日一班;美聯航則在8月底才恢複了每周四班上海直飛洛杉矶航線。
10月底即将開始新的航季,達美航空和美聯航則申請繼續推遲恢複原本在疫情前曾經執飛的中美航班。而此次達美航空的新增航班計劃,需要到明年的下個航季才能開航。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交通部曾在去年底的通告中提到,希望在2024年北半球夏季時,進一步正常化中美航班,中國民航局也明确表示今年要推進中美直航航班大量增加。
然而,在繞飛俄羅斯的成本壓力之下,目前中美航線的恢複率依然不到三成。由于執行航權對等原則,美國航司如果不增班,中國航司也不能繼續增。
不過據記者了解,達美新增的上海-洛杉矶這條航線,原本就不需要飛越俄羅斯領空,是以并沒有疫情後繞飛所産生的成本影響,那麼影響公司恢複開通這條航線的,就隻有對需求的預判了。
國際航線恢複怎樣了
除了達美航空,近期也有不少外航宣布增班中國。比如肯亞航空就宣布将開通從内羅畢到北京的直飛航班;沙特航空也宣布将于10月28日開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直航達曼的航班;埃塞俄比亞航空則在9月底剛剛将廣州—亞的斯亞貝巴航線增加至每周十班。
上述新增航線均來自非洲或中東地區,也是目前航班恢複率較高的區域。來自航班管家9月的國際航線運作情況顯示,今年1-9月,來自西亞、中亞、非洲三個區域的航線數已經超過2019年。
而如果看整個中國民航的國際出港客運航線數,則隻恢複到2019年的70.3%,其中東南亞仍是航線數最密集的區域,不過相較于2019年減少兩百餘條,接近腰斬,北美洲(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的航線數不及2019年的一半。
多位行業内人士對記者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的國際航線發生了不小的結構性變化,其中到非洲和中東地區“一帶一路”國家的客運航班量占比達到73.8%,比疫情前提升4.4個百分點,而三大航新開的航線也更多是到非傳統市場,這與傳統的歐美航線受航權對等限制的影響,以及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加強不無關系。
此外,1-9月大陸營運國際航班的城市共67座,相較于2019年也減少了13座,停航城市多為二線以下城市,且涉及的國際航線皆為東南亞與東亞航線。
相較于2019年,今年的國際航班更集中于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航班份額占比從2019年的54.4%提升至59.6%,增長5.1個百分比,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至近6成,而其它等級的城市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國際航班朝一線城市聚攏。
而民航局局長在半年工作會上提到,下半年要繼續加大新興市場特别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開拓力度,提升現有第三四航權使用效率,鼓勵航司用好第五航權。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