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有媒體報道:
活下來,挺得住!天潤乳業壓減産能,穿越周期
隻看這個标題事情很合理,畢竟原奶價格持續下滑,行業需求不旺盛,這個時候企業壓減産能是合理。
但是讓我奇怪的是,明明媒體報道宣傳公司在壓減産能;可是另一方面,公司又在募資擴建産能。
9月6日,天潤乳業的公司公告再次披露了募資檔案:
中信建投對天潤乳業發行可轉債的保薦書。
一邊是公司公告裡表示:
預計募集不超過9.9億元,其中的7.123億元,将用于年産20萬噸乳制品加工項目的建設。
一邊是媒體報道裡:
公司董事長表示在去産能斷臂求生。
既然如此,那麼投資者是否有必要提出質疑:
①一邊在去産能,一邊募資擴建産能,這是否與常識相悖?
②公司計劃募集建設的年産20萬噸的産能,是否有其合理性?
③去産能除了行業因素,是否跟公司管理不善有關?
④如果公司管理水準尚有不足,又該如何保證這即将擴建的20萬噸産能的生産效率?
一、天潤乳業業績虧損分析
對比曆年的中報資料,今年上半年天潤乳業淨利潤首次出現虧損,虧損了4200萬元。公司給出的虧損原因是:
一是加大對低産奶牛及公牛的處置力度。
二是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生物性生物資産減值準備及壞賬準備。
三是合并新農乳業增加虧損。
這樣來看的話,天潤乳業的虧損似乎是戰略性虧損。
處置落後産能以後,公司能夠輕裝上陣,為業績好轉打下基礎。
但實際情況我們還需要繼續分析。
個人認為,天潤乳業的主要虧損原因,不在于計提減值或者合并新農,而在于原有的産品系列銷售額增長有限,沒有保持收入的增長。
1、處置低産奶牛和公牛,會影響淨利潤嗎?
天潤乳業的中報顯示,公司将子公司處置牛隻的損失計入了非經常性損益;
但是衆所周知,非經營常性損益并不影響淨利潤,它是淨利潤之後的項目,它影響的是扣非淨利潤。
是以,公司提及虧損的第一個原因是加大對低産奶牛及公牛的處置力度,不知這該如何了解。
2、天潤的主力銷售公司收入下滑
合并的新農對天潤整體的業績有影響,但不是虧損的主因。
我們從今年上半年天潤乳業參控股公司的業績來看:
新農乳業營業收入1.82億元,淨利潤虧損4612.06萬元;
天潤乳業銷售公司營業收入12.32億元,淨利潤虧損2414.91億元。
如果不看年報附注我們不會知道這個資訊,即天潤乳業的主力公司,天潤乳業銷售公司,它的淨利潤是虧損的。
再對比天潤銷售公司往年的業績:
2024年,該子公司營業收入首次下滑,且是首次出現淨利潤虧損。
是以說,新農的虧損,并不能掩蓋公司原有主力銷售公司業績下滑的事實,況且,合并新農讓天潤乳業報表收入更好看了。
合并報表納入了新農的收入,但是合并報表收入隻增長了5400萬元而已。
3、資産減值損失不到6000萬
關于虧損原因:
一是加大對低産奶牛及公牛的處置力度。
二是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生物性生物資産減值準備及壞賬準備。
那麼,公司今年計提的減值準備有多少呢?
我們從轉入到利潤表裡的資産減值損失看,隻有5700萬,而信用減值損失隻有100萬,低于去年同期的300萬。
是以,天潤乳業中報給出的淨利潤虧損原因,其實是在避開了公司收入增長乏力的事實。
公司總成本增長了9.79%,但是收入隻增長了3.89%。
收入增長乏力,無法覆寫增速更大的成本費用,這才是天潤乳業淨利潤虧損的主因。
在當年的乳業環境下,增長乏力的天潤乳業,它再次募資建設年産20萬噸的乳制品加工項目,究竟有沒有合理性?
二、天潤乳業擴建産能有多少可行性?
擴建産能至少有兩個前提:
一是行業需求在增長,新增産能有賣出去的可能性;
二是行業需求不足,但是公司産品具有競争力,存量消費者會購買它的商品。
那麼,天潤乳業屬于哪種情況呢?
1、疆内收入減少,疆外收入增速放緩
這裡不得不提下資訊不對稱的巧妙應用。
中報裡提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疆外地區銷售收入占比提升至48.97%,這似乎是很大的進步;
但是我們從收入構成明細看,今年公司疆内的收入減少了約4300萬,而疆外的收入隻增長了不到8000萬,去年同期則增長了約1個億。
隻看疆外收入占比,不僅沒用,還會給我們造成誤導;要是疆内收入增長4000萬,占比就不是這個數了。
況且,公司疆内收入減少了4300萬,這并不是什麼好事。
2、天潤乳業,産品能做出差異化嗎?
乳制品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奶的品質。
2023年公司收購新農乳業後,牛隻總存欄數快速增長至約6.5萬頭,奶源自給率由原有的64%增長至90%以上。
天潤收購新農,有可能是盯上了新農的牛。
正如當時有乳企去收購輝山,隻想要輝山的奶牛,于是就沒有談妥。
如下圖所示:
天潤乳業此次募資,是想借助于新疆的奶源打出差異化,将天潤常溫乳制品賣到疆外。
這裡需要插播一下:
濟南超市裡售賣的天潤旗下的佳麗牛奶,并不是新疆的奶源,而是山東本地的奶源。
但是不論從價格上還是産品上,天潤都沒有明顯的競争力。
第一,價格沒有優勢。
新疆生産的牛奶,它的運費會加到産品價格裡,市面上天潤牛奶的售價比其它品牌貴。
第二,營養價值沒有明顯優勢。
本地的新鮮牛奶是天潤常溫奶的替代品,鮮牛奶的營養價值更高,且口感并不差。
其實本地、全國性乳企的常溫奶,也是天潤常溫奶的替代品;僅憑新疆奶源做不出差異化,花園、西域春等等,都是新疆奶源。
第三,線下管道沒有優勢。
全國性乳企比天潤的銷售管道更下沉、更密集。
目前線下仍是乳制品的重要銷售管道,但是遠在新疆的天潤乳業,要想在廣大的内陸省份建成密集的經銷網絡,還要很長的路要走。
況且,天潤乳業疆内的收入還在下滑。
是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天潤乳業募資用于年産20萬噸的乳制品加工,其合理性都有必要進一步分析。
當然,企業先把募集的錢搞到手,借助賬上的錢穿越周期,也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