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們釋出了華碩靈耀14 Air的首發開箱内容,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款産品的實戰體驗。首先說明一下,本次内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跑分評測,文中幾乎所有測試都是實際應用!是以,本文實際上等同于“使用者體驗”,通過這種形式來還原酷睿Ultra 200V處理器輕薄本的真實面貌以及購買價值,同時也包含我們對華碩靈耀14 Air的真實評價。
■□前言:必須要說的故事
9月下旬,搭載全新酷睿Ultra 200V處理器,也就是代号Lunar Lake的“第二代酷睿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新品機型正式上市了,首批新品中的代表性機型就是華碩靈耀14 Air超輕薄本(實測1.18kg)。
網上很快有了第一批測試,是以十一假期尚未到時,就有老鳥讀者跑來問我們,說“總體來看,Ultra 200V輕薄本的優勢就是‘續航比Ultra一代和銳龍HX370本長4小時和5小時,可達11個小時’吧?”而另一種觀點是——“Ultra 200V非常适合遊戲掌機!”
牛叔們錯愕之際,一起看了這些評測,幾乎無例外的,都是“處理器架構分析、處理器跑分、顯示卡跑分、一大堆遊戲測試……最後在簡單跑個“綜合續航”,就得出結論:續航提升了,顯示卡遊戲性能提升了,功耗比較低。還有不少結論提到:這處理器特别适合Windows遊戲掌機。更有人正兒八經地模拟遊戲掌機做了一大堆遊戲評測……
牛叔們尊重這些評測的技術專業性,但它們完全沒站在筆記本使用者實際應用的角度上,亦存在一定誤導。首先Ultra 200V不是主要給“Windows遊戲掌機”準備的(這是後話,另文解讀),而是給普通應用的使用者準備的。而上市初期,因各種因素疊加(後面會解釋),其産品形态必然是高端輕薄本,而靈耀14 Air,就是典型代表。
下面的真實應用測試,将會帶大家從“使用者能體會到什麼變化”的角度,全面系統地了解酷睿Ultra 200V平台,同時了解靈耀14 Air這款機器本身。
■□Ultra 200V最誇張賣點:日常應用翻倍式增長!
我們在之前的酷睿Ultra 200V技術和定位分析文章中就說得很明白,CPU/GPU/NPU計算子產品全部跨越到3nm制程的Ultra 200V處理器,本可在CPU性能上達成超越,但卻“開倒車”到8核8線程,就是奔着低功耗、長續航和“提升日常應用性能/體驗”去的。是以首先我們要檢驗的,就是它的日常應用續航。
TIPS1:所有續航測試均采用40%螢幕亮度+36%音量(足夠滿足室内觀影/辦公需求),以及“平衡”Windows電源模式+華碩“标準”風扇模式。關閉鍵盤背光和系統更新。對比機型的設定類似。
TIPS2:限于時間,所有續航皆為“5小時推測續航”,和“實際電量跑光”的成績有一定出入,但因縱向和橫向的測試标準統一,是以對比關系準确無誤。
●騰訊線上視訊:續航(相對前作)近乎翻倍,至高17小時+
先科普:在酷睿Ultra 200V推出之前,Ultra 100H/U是x86平台中日常應用功耗最低、續航最長的(銳龍8000系和新的HX370也幹不過)。不過,即便這樣,95%的Ultra 100H/U處理器Windows本,騰訊視訊FHD視訊播放都無法超過11小時。大部分在7~10小時,10小時以上就算極好表現了。這也是很多人鄙視Windows本日常應用續航短,轉投蘋果MacBook懷抱的重要原因。
不過,酷睿Ultra 200V,把騰訊視訊的整機功耗降低了近一半,從14.5W~18W,降到了7.6W~10W!是以,現在騰訊視訊續航可飙升至17小時+!讓我們來看看靈耀14 Air的實測情況:
▲騰訊視訊FHD畫質線上電影,續航長達17小時+,相對于上代Ultra 100H/U增加了近70%!相對13代酷睿H平台續航更是直接翻倍(提升100%)!且要注意,對比機型的電池容量其實還更大!
▲把畫質提升到4K,靈耀14 Air比較保守的成績也有近13小時,而Ultra 1代和13代酷睿H的續航隻有不到9小時和不到8小時。
●B站線上視訊:至高16小時+
觀看B站視訊也是當下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使用者的主流應用之一,電影《沙丘2》,也分了FHD畫質和4K畫質兩組測試。注意,B站觀衆是可選擇編碼格式的,實測證明,HEVC格式功耗相對較低,是以兩組測試均采用HEVC(編碼)格式。
▲測試結果類似于騰訊視訊的情況:Ultra 7 258V相對于Ultra 7 155H機型,播放續航增加了七成左右,而相對13代酷睿H,則是倍增都不止,續航提升幅度達到了驚人的150%左右!
●本地視訊播放:誇張的28小時+
本地視訊播放續航是購機幫你評的“傳統應用實測項目”,已沿用7年,用Windows自帶播放軟體解碼并全屏播放720P MKV格式電影《LUCY》的正片部分。以往解碼軟體為“電影和電視”應用;而新版Win11取消了該應用,是以改用Win11自帶的“媒體播放器”。
我們前期推測Ultra 200V在這一項目上不會有太大優勢,因13代酷睿H、Ultra 100H/U等平台在本地視訊播放上已有極好優化,以14英寸2.5K/2.8K屏為例,整機功耗可控制在5.3W~5.8W。然而,制程跨越式的提升(從7nm直接提升到了3nm)再次顯威力,Ultra 200V再度拉低解碼功耗,整機典型功耗甚至隻有4.4W左右——要知道,不少x86處理器筆記本的閑置功耗都比它高!
▲由此,搭載Ultra 200V的靈耀14 Air以72Wh電池容量,達成了28小時的本地視訊播放,相對上代Ultra平台有35%的續航提升,隔代提升更是高達六成!而28小時的本地視訊播放也意味着:理想情況下,下載下傳一部24集,每集1小時的電視劇,看完也不用插電(但要選對播放軟體,迅雷播放器這類國産播放軟體肯定不行)!x86的Windows本續航短?抱歉,那是老黃曆了!
●輕量級Office辦公續航:22小時達成
UL Procyon的“辦公室生産力”測試項實則就是調用Office四件套(Word/Excel/PPT/Outlook)進行辦公應用,調用的文檔對象都較大,表格運算也比較複雜,但會經常“停歇”,以模拟“輕量級辦公”。而該項目,也可用于續航測試。
結果也是相當驚人的:搭載Ultra 200V的靈耀14 Air續航直接突破了20小時,飙升到了22小時,相對上一代Ultra平台提升了43%;而相對13代酷睿H則達成了倍增!
OK,應用續航部分告一段落。我們之是以重點測續航,是因為Ultra 200V平台的日常應用功耗降低和續航提升不是“漸進式”的,而是“跨越式”的!而實測成績也意味着:隻要電池容量還算靠譜,Ultra 200V機型不插電應對兩天的日常應用毫無問題!在它面前,其他所有x86處理器平台都得跪——因為是檔次性的差距!再說直白點:它的日常應用續航表現已接近ARM架構處理器水準!
■□Arc 140V集顯:功率誇張低,且同功率下性能最強
在之前的Ultra 5 125H的首發評測中我們提到過:“Ultra一代的Arc集顯以28W的功率(顯示卡滿載功率)在3DMark的3D性能測試中掀翻了58W的Radeon 780M”,落實到熱門網遊(《英雄聯盟》和《原神》)中的表現是:Ultra 5 125H機型不僅幀率比Radeon 780M機型高,且整機功耗反而要低整整30W(65W Vs 95W)。那麼,Ultra 7 258V的Arc 140V集顯是啥檔次呢?
TIPS3:以下性能相關測試,均在“最佳性能”Windows電源模式+華碩“全速”風扇模式下進行。
▲從考GPU的情況來看,Arc 140V集顯僅需18W左右(GPU部分滿載功率,在檢測軟體中叫做GT核心功率)就能跑到1950MHz的最高頻率。
如此低的功率,那3D性能……
▲但測試結果讓我們很吃驚:3Dmark TS的GPU得分竟高達4188分,比Ultra 5 125H的3500分+和Ultra 9 185H的3900分+都要高一頭——關鍵是顯示卡功率還低10W!
你可能會說,“3Dmark得分多少有些水分,得看實際遊戲”。那我們就來看看熱門網遊實測吧!
先說最熱門的《英雄聯盟》,我們的測試較極端:直接祭出“從頭打到尾、持續滿負載”的大亂鬥模式(現在這個模式走路的過程都省略了,英雄出來就傳送到地圖中間開幹,特效滿屏飛),是以對處理器(CPU+GPU)是持續滿負載壓力。
▲2880×1800分辨率+最高畫質,遊戲前幾分鐘,幀速即便在大團戰時也能有125fps~150fps。注意,左上角的“GPU功率29.4W”并不準确,應該是“處理器整體封功耗(CPU+GPU+其他控制單元)29.4W”。
來,大家趕緊猜一下:這時靈耀14 Air的整機功率是多少?
提示:之前測的7840HS小新Pro 14大體是93W,而Ultra 5 125H的小新Pro 16整機功率較之約莫少30W,為65W左右——但這兩台機器都跑不到靈耀14 Air這麼高幀幀速。你猜靈耀14 Air此時整機功率多少W?
▲答案是:隻有45.6W,比Ultra 5 125H的整機功耗又低了20W左右——而且幀率更高。
不過現在大亂鬥模式是從頭打到尾,高負載過于持久,是以,如果你七八分鐘還打不完一局,有可能會出現處理器撞溫度牆導緻封裝功率降到20W的情況,這時整機功耗會降至35W,幀速會掉到70fps左右。若覺得這個幀速不夠看,可把遊戲設定改為“1920×1200全屏+最高畫質”,處理器封裝功率可提升回25W,遊戲幀速可瞬間恢複到125fps~170fps(團戰幀速),整機功率也會重新提升到42W+,極度流暢了▼
▼另一熱門網遊《原神》的情況則“相對簡單”:Ultra一代的機器能以65W的整機功率實作“1920×1200低畫質”流暢(平均60fps,該遊戲鎖60fps上不去了)。而Ultra 7 258V的靈耀14 Air以整機46W功率可實作“畫質上個台階”,即“1920×1200中等畫質”流暢▼。
▲注意,和《英雄聯盟》一樣,圖示的“GPU功率”33W和28W其實是“處理器整體封裝功率”。
其他的大型遊戲表現如何呢?網上有不少測試,大家可自行了解,我們這裡就不測了,畢竟,大型3D遊戲不是超輕薄本的主要訴求。我們也不太相信買1.18kg超輕薄本的使用者會玩大型3D遊戲。
不過為了友善大家快速了解,這裡還是呈上一張其他機構的測試對比圖供參考▼:
▲類似的大型3D遊戲測試很多,成績和結論也都類似。不過這個測試對比的是“同品牌同類機型”,分别是靈耀14(Ultra 7 155H)和靈耀16 Air(銳龍9 AI HX370),而且三款機型的處理器穩定封裝功率都是28W(HX370的靈耀16 Air實測為31W,略高),是以非常有代表性。
而遊戲測試的結論也是非常清晰的:在同樣較低的功耗下,Ultra 200V的集顯Arc 140V的确是集顯中性能最強的!
再次強調這一結論是有限定條件的,即“處理器整體封裝功率較低情況下”。畢竟,像HX370這類HX定位的高性能多核處理器,如果把功耗拉到90W,其Radeon 890M集顯是可跑到59W的,那大型遊戲上還是會更強。但在超輕薄本上,它還真不是Arc 140V的對手!
■□和顯示卡沾邊日常應用,性能皆No.1
一個常識是:現如今絕大部分日常應用,包含本地視訊播放、線上視訊、Office辦公、圖像編輯處理(Ps/Lr等)等,都會用到顯示卡加速,甚至有些應用主要就是吃顯示卡資源的。是以,隻要顯示卡性能提升了,這些應用都能受益。不過,能受益多少呢?來看兩個基于實際應用的測試吧:
▲第一個是基于Photoshop和Lightroom的UL Procyon照片編輯,得分越高,意味着效率越高。這次資料非常全面,把近期的所有筆記本平台都網絡進去了。結果是:Ultra 200V平台明确領先,即便是第二名也落後10%。
大家可能對這個得分沒啥概念,那我就舉個獨顯機型的例吧:整機功率釋放120W的R9 AI HX370處理器+RTX 4070獨顯,UL Procyon照片編輯得分也沒有占到多少便宜,就8045分。而Ultra 7 258V超輕薄本隻比它少了300分。
▲第二項是基于Office四件套的辦公測試——UL Procyon辦公室生産力,得分越高效率越高。對比同樣包含了近期所有筆記本平台,雖然之前釋出的HX370平台明确領先于其他平台,但依然不敵Ultra 7 258V平台,後者再度拔得頭籌!
這裡大家還要注意的一個點是:用于日常應用對比的大部分機型,都是功率釋放在60W以上的“高性能釋放集顯輕便本”,在功率輸出上其實是“更占便宜”的。然而,在靈耀14 Air這台僅有一半左右功率釋放的Ultra 200V機型面前都跪了!So,說酷睿Ultra 200V是輕薄本平台的日常應用No.1,毋庸置疑。
■□略顯浮誇:不插電性能不降反增!?
看完前面三大應用測試,大家記住三個點就好:
●Ultra 7 258V的功耗超低,續航超長;
●其Arc 140V集顯能以極低的功耗掀翻同類平台的所有集顯;
●日常應用表現,在同類機型中,Ultra 200V平台也是最強的。
相信大家此時忍不住要問:那作為新的筆記本處理器平台,其CPU性能到底如何呢?前面玩遊戲時的33W、28W封裝功率,是不是靈耀14 Air的最大輸出功率呢?另外,不插電,它還能有這麼猛嗎?請往下看:
前期的技術解讀和分析文章中就明确說過:酷睿Ultra 200V平台就是針對輕薄、輕便類機型的,其官方建議的功率隻有17W~37W(當然解鎖後其實可以跑得更高,這是後話了)。而第一批登場的機型包含華碩靈耀14 Air是嚴格遵從這一定位的。
▲其Ultra 7 258V的爆發功率也就33.5W左右;而在持續考機後,其穩定功率為28W——這也就解釋了前面的遊戲測試封裝功率的問題。而也正因為封裝功率不高,該機才能做得十分輕薄,且噪音很低。另外,處理器核心溫度很低(85℃),筆記本C面鍵盤區、腕托區域溫度都不高,這裡就不上C面溫度圖了。
▲而CPU部分8核8線程的設計,本就是不再強調CPU多核性能,轉而将性能提升重點放在顯示卡(GPU)和針對AI應用的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上(強調CPU性能的處理器後續會釋出)。目前有個别評測拿CPU多核性能低作文章,類似于“逮住一輛跑車說它裝水泥的能力不佳”——人家本來就不是這個定位的!
其實,英特爾敢于“逆潮流而動”,正是看到了對絕大部分普通使用者來說,當下筆記本的CPU性能早就過剩,而GPU(這裡特指內建顯示卡)的性能提升對應用體驗提升反而更大,進而将旗下的處理器進行了“細緻拆分”。而從前面的日常應用續航和應用實測來看,效果極好,體驗提升相當顯著,是以總體來說,Ultra 200V是相當成功的!充其量還要“靠時間的延續和産能的提升來拉低機型價格”。
懂行的讀者可能會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在不插電時,200V的性能會大幅降低,就沒這麼驚豔了呢?”而從既往經驗來看,幾乎所有筆記本平台都存在這個現象。然而,Ultra 200V,準确說是靈耀14 Air,屬于特例!它不插電時,性能降低極少,部分基準測試項得分甚至反而小幅提升了【捂臉表情】▼
靈耀14 Air插電/不插電性能對比 | ||
插電 | 不插電 | |
CPU-Z多核 | 5090.8 | 5081.6 |
CPU-Z單核 | 768.9 | 766.4 |
Cinebench R20多核 | 4204 | 4254 |
Cinebench R20單核 | 953 | 757 |
Cinebench R23多核 | 10713 | 10768 |
Cinebench R23單核 | 1957 | 1962 |
3Dmark TS顯示卡得分 | 4188 | 4151 |
UL Procyon照片編輯 | 7734 | 7615 |
UL Procyon辦公室生産力 | 7080 | 6329 |
▲來看看這個CPU/GPU基準跑分及應用實測資料,我們其實也很好奇,可能是Win11 24H2 09更新導緻的,限于篇幅就不深究了,總之記住一點:這貨不插電和插電,性能上沒太大變化!這雖“有些浮誇”,但的确也是很強的設計——或許是平台功耗足夠低,才友善設計為“不插電時性能不妥協”吧。
■□說回機器本身:高規格、高易用性與豐富功能的整合體
限于篇幅,所有和輕薄本應用訴求不相關的項目,以及“戰未來”的AI應用,我們這裡暫時略過,大家有興趣可自己研究。讓我們回到華碩靈耀14 Air機器本身。
●高科技外殼且不粘指紋。該機A面采用華碩獨家研發的“高科技陶瓷鋁”工藝,手感有點像“平整的石闆”,給人穩健感。A面花紋雖談不上驚豔,但很大氣。而我們更想說的優點是:該機的A面不沾手部油漬,C面腕托區域也不容易沾染,這一瞬間就把很多筆記本給比下去了,包括一衆價格貴,但一上手就全是指紋的高端商用本,好評!
●素質極佳的2.8K高刷OLED屏。華碩偷偷給我們說“重點測一下螢幕吧,這塊屏素質可高了”。然而,正是因為這塊屏素質太高,我們這裡反而不能過多着墨去說,不然就成長篇論文了,大家若有興趣可看我們之前的測試。
▲記住一點即可:上面華碩官方吹的這些點,它都是真的【捂臉表情】,靈耀14 Air搭載的是一塊集高亮度、高刷、超高色域(且可切換色域)、極佳色準、諸多認證和功能于一身的頂級素質螢幕。
▲大家也不用擔心OLED“燒屏”問題(在長期固定顯示同樣内容的地方留下淡淡的印記),一方面新一代的OLED屏這個問題已“好轉了很多”;另外華碩也考慮到了很多細節,有很多細節的設定,比如電腦閑置30分鐘後自動開啟動态屏保,另外預設隐藏了工作列等。
還想給大家說一嘴的是:作為“真·輕薄本”的鼻祖,華碩一直很舍得在輕薄本的螢幕上“下猛料”,2.8K OLED屏也是華碩最早普及的,如今已換代過幾輪了,大家最不用擔心的,就是華碩中高端機型的螢幕素質。
●優異的基礎互動體驗。筆記本的三大基礎互動體驗環節分别是:螢幕、鍵盤/觸控闆和揚聲器。螢幕這個環節有滿分答卷了,那另外兩項呢?
唉,還别說,華碩輕薄本(其實乃至華碩所有筆記本都如此)在鍵盤上從來都不拉胯,大方塊鍵帽,即便再薄也都保證了足夠的鍵程。鍵帽雖不算是“完全不沾染指紋油漬”,但因為是淺色是以并不明顯,且容易擦拭掉。另外,一塊極大面積的毛玻璃質感頂級觸控闆,讓熟知鍵盤多指手勢的使用者完全可以在日常應用中棄用滑鼠,優雅地用觸控闆秒完任何操作。
而4揚聲器,也確定了這個“小個頭有大能量”,音質上佳,雖低音不算出色故談不上頂級,但也有90分的第一梯隊水準。
▲該機的接口和網絡規格亦非常高,同時兼顧到了實用性。
●強大且出色的易用性體驗。若大家平時留意我們的内容,就知道如今部分中高端輕薄本上有很多提升易用性的體驗。
·比如時域降噪的FHD攝像頭,可有效降低畫面噪點,提升畫面亮度和清晰度,同時有更飽滿的色彩;
·又比如觸控闆手勢,可在線上視訊頁面下快速推動(快進/快退)播放進度條,增減音量和螢幕亮度;
·再比如環境光傳感器不僅用于自動調節螢幕亮度,還可據此開/關鍵盤背光;
·還有就是我們常說的“使用者感覺”功能,“離開息屏鎖定”保護隐私;“接近時喚醒”同時通過IR攝像頭人臉識别登入;
·以及基于“使用者感覺”功能的進階功能:使用者視線檢測,當使用者扭頭做其他事情沒盯着屏時,螢幕自動變暗節能。不過要注意的是,Win11在完成最新更新後,将使用者感覺相關功能的開關做到了Windows自帶的“電源→關屏/睡眠”設定項中。
·還有就是一些基礎的AI功能,比如麥克風降噪,以及基于NPU算力的攝像頭背景模糊、人臉跟蹤功能。
——而這些功能,靈耀14 Air全都有,可說是“易用性設計集大成者!”
●豐富的多裝置協同功能。還想說說筆記本與手機等移動裝置的跨平台資料傳輸和多裝置協同功能。該機内置了Intel Unison軟體,在手機上也安裝這款軟體,就能實作在筆記本上打/接電話,收發短信,還能快速地将手機上的照片傳輸到電腦上。
▲如果你需要更進階的功能,如将手機屏投射到筆記本上,或是将移動裝置作為筆記本擴充屏等,就可使用華碩自己開發的《GlideX多屏中心》軟體。不過坦率說,這個軟體功能雖豐富,但界面過于複雜晦澀,且操作中過多的各種權限要求讓人有點懵,易用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總結和購買建議:靈耀14 Air适合這些人
總體來說,即便抛開酷睿Ultra 200V平台,華碩靈耀14 Air也是一款相當有賣相的産品,它彙集衆多“優秀品質”于一身:高檔但不失内斂的外觀設計和精湛工藝;高素質的螢幕和鍵盤觸控闆、出色的揚聲器;同時整合了海量的易用性設計,照顧到了智能化、隐私和節能的方方面面;同時也在多裝置協同/互連上領先于絕大部分PC廠商。
而在引入酷睿Ultra 200V處理器平台後,它更是将日常應用的低功耗、超長續航和強大性能表現發揮得淋漓盡緻,結合上x86平台的相容性優勢以及Windows系統愈發強大的功能,說靈耀14 Air是當下最值得購買的高端超輕薄本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這款筆記本适合哪些人呢?
●預算相對充足,希望有良好使用體驗,且應用并不複雜的普通使用者;
●商務人士、金融從業者,他們追求筆記本輕薄便攜,有檔次,且要有一定的安全功能,長續航;
●機關、事業機關及企業的中高層,他們需要筆記本“内斂但有檔次”,能進入任何場合,同時要求輕薄、長續航;
●還有一個巨大的人群是“沒有特定專業用途的MacBook使用者”,他們購買或者一度購買MacBook是為了追求舒适的操控、長續航——如今在Ultra 200V的加持下,x86本也能達成了,這部分使用者現在可考慮轉投x86陣營。
不過有個注意點,由于該機的鍵盤背光功率特别高(最高5W+,和本地視訊播放的整機功耗相當了),是以建議在追求長續航時關閉鍵盤背光。
最後說一嘴:在我們看來,酷睿Ultra 200V作為适合70%筆記本使用者(僅有日常/普通應用需求,無大型遊戲、複雜設計和創作需求)的優異筆記本平台,目前隻有一個普及障礙,那就是價格。這裡面的因素較多,有“多平台同存于市,你便宜了其他怎麼賣?”的考量;也有産能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量與價格的沖突因素……但相信通過時間,大部分問題都會有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