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靜養與天天鍛煉的人,誰更長壽?調查25241名老人,終于得出了答案
老李今年65歲了,剛從忙碌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本以為退休生活就是喝喝茶、看看報,悠閑自在,可沒多久,他就覺得這樣的日子似乎少了點什麼。
最近,老李總是聽到一些關于鍛煉和長壽的話題,老夥伴們都說,要想長壽,就得天天鍛煉。
可老李這身子骨,一想到運動就頭疼,他心裡犯嘀咕:“我都這把年紀了,真的還能動得起來嗎?”
一天,老李遇到了多年未見的老張,老張精神矍铄,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一打聽,原來老張退休後一直堅持鍛煉,看着老張的狀态,老李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健康。
他心想:“難道我也應該像老張那樣,開始鍛煉嗎?”但一想到自己平時懶散的生活習慣,老李又有些猶豫和迷茫。
随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如何健康養老成為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話題。
鍛煉與靜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到底哪種更利于長壽呢?
01
關于老年的“兩個坎”,科學研究給出了一些答案。
《自然醫學》期刊曾經發表一項研究,研究者對4263名老年人的血漿樣本進行了深入分析,探查了3000多種蛋白質的水準變化。
研究發現,這些蛋白質的水準并非平穩變化,而是在34歲、60歲和78歲時出現明顯的變化節點,尤其是60歲和78歲,成為顯著的老年長壽節點。
專家指出,60歲是一個重要的生理和心理轉折點,大多數人這時候已經退休,生活節奏和社會角色發生變化,不僅身體會感到明顯的衰老迹象,消化和免疫功能也會有所下降。
此外,老年人在這一階段心理上容易出現較大的落差,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也更為常見。
而78歲之後,身體各系統如神經、泌尿和呼吸系統進入快速衰老階段,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态也将明顯衰退。
02
一項由悉尼大學、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聯合進行的研究在《自然·醫學》期刊上發表,為我們提供了關于運動與長壽之間關系的寶貴資料。
研究團隊跟蹤了25241名平均年齡為61.8歲的英國成年人,這些人在研究開始前并沒有固定的鍛煉習慣。
研究發現,即使是短暫的劇烈間歇性運動,每天進行3至4分鐘,也能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減少幅度分别為40%和49%。
這一發現對于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它說明即使晚年開始鍛煉,也能顯著改善健康狀況和延長壽命。
與此相比,長期靜養雖然可以避免運動帶來的潛在風險,比如跌倒和損傷,但缺乏運動則可能導緻身體機能加速衰退,包括心血管系統、骨骼密度和肌肉力量的下降。
是以,從科學的角度看,适度的日常鍛煉對于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壽命更為有效。
03
運動的益處已經被衆多研究證明,但運動的量如何把握,同樣關鍵。
《梅奧診所學報》的一項研究提出,運動和健康之間存在特殊的U型關系,這意味着,運動量過少和過多,都可能不利于健康。
研究表明,每周運動2.6至4.5小時的人群中,死亡風險最低,而那些每周運動超過10小時的人,不僅死亡風險會上升,而且幸福感也會降低。
建議老年人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步走、遊泳或瑜伽,這被認為是最理想的運動量。
超出這個範圍的高強度或過長時間的鍛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負擔,尤其是對于心髒功能或關節有潛在問題的老年人。
經過深入了解,老李終于明白了運動的重要性,他開始每天在公園适量運動,還加入了社群的太極拳班,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練習。
現在的老李,不僅身體更加健康,連心态也年輕了許多。
無論是靜養還是鍛煉,關鍵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堅持下去。
隻要我們能夠綜合考慮運動、飲食、睡眠和心态等多個方面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夠為自己的健康和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