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細胞外Ca2+在許多生理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而鈣敏感受體(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是一種G蛋白偶聯受體(GPCR),通過感應細胞外Ca2+水準的變化,調控甲狀旁腺激素(PTH)的分泌以及Ca2+的吸收和排洩,進而維持體内鈣穩态。CaSR的異常活性已被發現與多種疾病相關,包括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慢性腎病、骨質疏松症和某些癌症。
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腎功能逐漸衰退,鈣磷代謝的失衡會引發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sHPT),導緻PTH過度分泌,引發骨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并發症。CaSR在CKD中的調節作用至關重要,當CaSR感應到低鈣水準時,會刺激更多的PTH分泌,進一步加劇鈣磷代謝失衡,形成惡性循環。為了阻止這種循環,患者通常需要藥物來降低PTH水準。傳統的正向變構調節劑(PAMs,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s),如cinacalcet,已被準許用于透析中的CKD患者治療sHPT。然而,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低鈣血症,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是以,針對CaSR的新藥物開發,尤其是能夠降低PTH水準而不引起低鈣血症的新型PAMs,已成為治療CKD相關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這些新型PAMs有望為CKD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減少藥物副作用并提高生活品質。
最近,美國斯坦福大學Georgios Skiniotis研究組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Brian Shoichet研究組和Wenhan Chang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Large library docking identifies 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s of the calcium-sensing receptor(第一作者:劉芳語、吳正國)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基于結構的虛拟庫對接方法,篩選出了超過20種新的CaSR PAMs。
通過冷凍電鏡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新型PAMs能将CaSR穩定在一種新的結構狀态,并在小鼠實驗中證明,這些PAMs可以有效減少PTH的分泌,而不會引發低鈣血症。
這是首次通過實驗對比超大分子庫(12億分子)與傳統分子庫(270萬分子)的有效性。實驗表明,超大分子庫在發現PAMs時,不僅數量更多,而且這些PAMs的活性更強。研究結果顯示,超大分子庫的新型PAMs的命中率比傳統庫高出2.7倍,活性分子的效力甚至高達傳統庫的37倍。
(Credit: Science)
盡管如此,新型CaSR PAMs能夠減少PTH分泌卻不引發低鈣血症的具體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未來的研究可能會為這一機制提供更多見解,并推動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開發。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o1868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來源|“BioAr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