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作家協會公布“2023上海作協會員年度作品獎勵”名單及“年度作家”名單。青浦作家曹偉明和他的散文集《青綠江南》榜上有名。
曹偉明
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等會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群衆文化系列進階職稱審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藝術系列進階職稱審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非遺”保護與傳承專家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高校特聘教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專家庫成員。
《青綠江南》
序言節選
↓↓↓
隻此江南,如此青綠。在富有活力和魅力的江南,青青的麥苗伴随着五彩的霞光,清澈的河水澆灌着田野的希望、人們的期盼。時空的轉換,喚醒了人們五彩的夢想,告别了“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困境。江南的晨風,吹拂了生态綠色的春裝,江南的晚霞,裝點了青綠山水的圖畫。
隻此江南,如此青綠。在荷花盛開的江南蓮塘,傳統文化如田山歌那般高亢悠揚,人文精神如江南絲竹那樣纏綿熱烈。“欸乃一聲山水綠”,經濟富庶地,文化築高地,江南處處百花盛開,在新舊江南的更新中,給了我散文寫作的靈感,鄉愁、鄉情飽蘸創作的激情,譜寫了一篇篇新時代江南的新詩章。
隻此江南,如此青綠。在美麗富饒的江南大地上,和煦的春風吹拂人心,吳歌越調,申曲聲聲,和美的樂曲萦繞江南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之中,家家戶戶和美安康。人們生命的綠洲,生活的天堂,共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感,體驗天人合一的和諧交響。
隻此江南,如此青綠。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奮進中,江南的白玉蘭和茉莉花競放,西湖和澱山湖潺潺流淌。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一脈相承,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續寫新江南的五彩華章,讓人們愛戀江南、奉獻江南、享有江南,在文化創造中,人人“此情無計可消除”,營造新江南“禅意山水有靈音”的勝境。面向未來,造就高顔值、最江南的溫暖佳地,煥發出新江南的世紀榮光。
《青綠江南》,共收錄散文一百多篇,共分五輯。這些散文源于生活,接納地氣,散發着江南的靈氣,浸潤着江南的文氣,既有詩情又有哲思,是江南人生活方式、鄉愁鄉戀鄉情的展現,江南綠水青山生态的贊美,是一幅江南如此多嬌、具有厚重底色、豐富水色的靈動長卷,希望給讀者帶來别具風采、入心走心的審美享受。
名家點評
↓↓↓
趙麗宏
讀了曹偉明的散文集《青綠江南》。書中收錄的近百篇散文,色彩斑斓,拂人心弦,是一本很值得讀,也很耐讀的書。讀曹偉明的散文時,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對散文寫作的要義發表過的一點看法:寫好散文應該具備三個要素:情,知,文。情,就是真情,這是散文的靈魂,沒有真情,便無以為文。知,應是智慧和知識,是作者對事物獨立獨到的見解。文,是文采,文體,是作者的有個性的表述方式。能将三者融為一爐,便能成大器,成大家。不過,要做好談何容易。這三者中,真是最要緊的,真誠,真實,真情,缺了這些,文章不可能動人。如果以“情,知,文”這三個要素來衡量,我以為曹偉明的散文是具備這三個要素的。
徐中玉
澱山湖中的小母輕舟、大觀園裡的竹風桂影、鄉野的田歌、閣樓的茶香,在偉明筆下都流溢着一份使人欣然恰然的親切,湧動着一種出自本能天真的赤誠。對故鄉的熱愛,雖屬普遍平凡的人之常情,卻也難能可貴。因為它承繼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曆幾千年不變的傳統,蘊含了善良、厚道、感恩等的人之天性。
鄧偉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因而生活氣息濃郁成了這些作品最為明顯的一個特色:透過這些作品,我感到能折射出澱山湖的天光水影,并能谛聽到青浦古代文明和現代文化互相交融所發出的聲響,甚至我猜想,偉明經常在把市井所聞、鄉野所獲的民間文學的養分自覺地吸納于筆端,是以這些作品方能具有生活的原汁原味。
毛時安
曹偉明抓住江南水鄉最為動人的夢幻般的情調,和這情調背後的神韻,那個無處不在的精靈,水。那些美麗的文字,像江南的春雨,淅淅瀝瀝地飄落在澱山湖的水面上,清新清冽而可人……鄉裡情、故土情,是人類的普遍情感。撩撥起蟄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那些鄉情,鄉愁,就像清晨澱山湖上迷蒙的霧氣。我是把這本書,作為江南大地的兒子,獻給江南母親的赤子之歌來看、來讀的。
記者:魏阜龍(首席)
編輯:胡小凡
責任編輯:張強
終審:賈彥秋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