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公布的反制名單當中,絕大部分都是法國企業,“擒賊先擒王”,就應該這麼幹。法國馬克龍總統想跟中國邊打邊談,中國已經出招,看他怎麼接?
中方公布反制名單
10月8日上午,中國商務部發文指出,初步認定原産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酒)存在傾銷,損害大陸有關産業利益。
根據《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我方決定自10月11日起,對有關公司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這個措施是要求名單裡的公司企業,按照比例向中國海關繳納保證金。
從名單中可以看到,這些公司的保證金比例,在30.6%-39%不等。
按照我商務部披露的計算公式,保證金金額=(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保證金征收比率)×(1+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1-進口環節消費稅比例稅率)。
也就是說如果歐盟公司,每向中國出口一瓶酒,單價是100歐元,他們就要繳納三十多歐元的保證金。
這基本等于宣判名單上的歐盟公司,在華市場的死刑。
雖然這筆保證金,看起來并非罰款。
但是這個錢要想退還,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有關企業徹底退出中國市場,那就能把保證金取回了。
這一招不可謂不狠辣,就讓這些歐盟公司去糾結。
是頂着高額的保證金,繼續在中國做生意,還是退出中國市場?
法國被針對了?
這份名單裡,分了三個類别,一是“被抽樣(調查)公司”,二是“其他配合調查的公司”,三是其他歐盟公司。
雖然說我商務部的公告當中,一直強調的是,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
但是實際上,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法國。
法國的白蘭地在全球銷量,和在中國的銷量,都是遙遙領先的。
銷售金額并不算太高,隻有數億規模。
但是其背後帶動的法國産業鍊,規模就非常大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酒産的金額不大,但是法國農民的“革命傳統”,是非常優良的。
開着拖拉機進入巴黎城區抗議,是法國農民的正常操作。
“擒賊先擒王”
其實中國商務部反制歐盟白蘭地,針對性是非常強的。
因為在歐盟對華電動汽車,歧視性關稅問題上,法國是态度最為堅決的國家。
正是因為法國的強烈推動,歐盟才會在前兩天,正式通過了最終裁決。
法國和德國,是歐盟内部的兩大巨頭。
德國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站在中國這一邊。
是以投票結果也顯示,歐盟内部法國在内的10國贊成,德國在内的5國反對。
棄權的國家多達12個,可想而知如果法國不全力推動。
歐盟對華電動車政策,早就胎死腹中了。
正所謂“擒賊先擒王”,我們反擊的第一槍已經打響,法國已經中槍。
歐盟政策還有1個月的時間,就會正式生效。
接下來我們可能會陸續出台,大量的反制措施。
法國這些國家既然不遵守遊戲規則,那也别怪中國掀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