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水縣“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小愛凝聚大溫暖 志願鑄就“寨中情”

在合水縣肖咀鎮梅家寨子村,有一股溫暖的力量正在悄然綻放,它以“情暖”之名,彙聚成一片愛的海洋,這便是“情暖寨子”志願服務品牌。它由黨員帶頭,志願者參與,用“暖心五對”服務模式,将文明實踐的種子深深植根于村民的心田。

合水縣“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小愛凝聚大溫暖 志願鑄就“寨中情”

“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在成立之初,所有志願者便與全村的孤寡老人、困難群衆建立了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結對幫扶,以月走訪、周聯系的方式,時刻關注着困難群衆家庭情況。村民李銀花的丈夫幾年前突發腦梗,癱瘓在床,加之孩子有病,生活困難,結對志願者經常去她家,幫助她打掃衛生,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依據幫扶政策為其丈夫申請了輪椅,解決了她家的實際困難。

合水縣“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小愛凝聚大溫暖 志願鑄就“寨中情”

這種點對點的服務模式,讓志願服務的溫暖與關懷精準傳遞到每一個困難家庭。同時,為滿足村民多樣化的需求,“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還建立了微信群、開通了便民熱線,以友善解答群衆疑難問題。在村部建立了“愛心驿站、愛心理發、愛心快遞、愛心餐廳、愛心書屋”等服務實體,群衆閑暇時間可以在這裡吃飯、看書、下棋、理發等,既豐富了群衆精神文化生活,又建立了聯系群衆的交流平台,讓文明實踐在村莊成為常态。

合水縣“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小愛凝聚大溫暖 志願鑄就“寨中情”

目前正值秋收季節,“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便組織志願者們深入群衆家中,幫助他們收獲玉米,他們一邊幹農活,一邊拉家常、談收成、講政策,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了惠農政策、商讨發展難題、解答疑難問題。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不僅讓政策深入人心,還拉近了幹群關系,更讓志願者的服務深入人心。

“以前我總想做點什麼幫助别人,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現在,我每周都有機會去幫助村民,看到他們因為我們的幫助而露出的笑容,這種感覺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志願者丁小钰特别喜歡“網絡+實體”這個模式,它能快速響應村民的需求,無論是通過微信群解答問題,還是親自上門服務,都讓結對幫扶更加快捷有效。

合水縣“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小愛凝聚大溫暖 志願鑄就“寨中情”

“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還以本村郭銀峰書畫院為依托,組織志願者服務隊深入挖掘鄉村傳統文化,定期不定期開展各類活動,讓學生、村民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他們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精神富有”成為“共同富裕”的最靓底色。

合水縣“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小愛凝聚大溫暖 志願鑄就“寨中情”

情暖寨子”志願服務品牌是由黨員帶頭,幹部群衆積極參與共同組建的文明實踐隊伍,通過探索實踐“關愛+結對”“網絡+實體”“闆凳+課堂”“文化+傳承”“鄉賢+治理”的“暖心五對”服務模式,因地制宜開展群衆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基層群衆的文明素質,更好滿足群衆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截至目前,“情暖寨子”志願服務隊共開展各類活動達20餘場,調解沖突糾紛18起,志願服務300人次,鄉村治理建言獻策32條。

肖咀鎮黨委副書記李泓成說:“下一步,我們計劃深化服務模式,搭建村民之間的交流平台,增強鄉村凝聚力。同時,還想進一步挖掘‘文化+傳承’的潛力,通過舉辦更多民俗文化活動,讓鄉村文化成為我們村莊最亮麗的風景線。我們的目标是,讓‘情暖寨子’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志願服務成為鄉村生活的常态。”

記者 郭晉健

總監制:王廷斌

監 制:邱晶晶 張玉峰

責 編:李迪娜 王妃

編 輯:趙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