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善惡到頭終有報”:現世報,都會在特定的時間出現

01

古人有言: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早與來遲。

人再怎麼厲害,也無法欺負老天。隻要起心動念,因果就會循環。善惡到了一定的程度,報應就會出現。這一切,都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每一次談到報應,相信很多人都會捂着嘴巴偷笑,都這個年頭了,哪還有報應呢?

年輕的時候,确實是這樣想的,哪有什麼因果報應呢?随着年歲增長,有所經曆,才發現,因果報應并不是虛假的。

沒經曆過,自然覺得這東西都是假的。所謂“事非經過不知難”就是這個道理。

人,還是懷有一定的敬畏之心比較好。畢竟,人力有限,而無法完全改變現實。

“善惡到頭終有報”:現世報,都會在特定的時間出現

02

在春秋五霸裡邊,當屬齊桓公姜小白的經曆最讓人津津樂道。

年輕的時候,姜小白跟兄弟争奪王位,中途還被管仲射了一箭。幸好他裝死,逃過了一劫,還暗中回到齊國繼承王位。

繼位後,他問計于鮑叔牙,周室衰微,我想匡扶天下,該怎麼辦?鮑叔牙回答,非管仲此人不可。

由于管仲差點射死齊桓公,是以齊桓公不是很樂意。望着齊桓公,鮑叔牙說,要是您隻想偏安一方,那任用誰都行。可要想争霸天下,就隻能任用管仲。

齊桓公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任用管仲為相。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就像開挂一樣,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可人總有糊塗的時候。

到了晚年,齊桓公有點糊塗了,就寵幸易牙、豎刁、開方等佞臣。管仲勸齊桓公,這都不是好人,你要遠離他們啊。

齊桓公無奈,假裝聽了管仲的話。沒多久,管仲病逝了,齊桓公放飛自我,依舊任用佞臣。結果,被活活餓死,無人收屍,屍蟲爬得滿房間都是,死相慘烈。

“善惡到頭終有報”:現世報,都會在特定的時間出現

03

從齊桓公身上,我們應該就能知道,什麼是因果報應了。

年輕的時候,齊桓公腦子清醒,選賢用能,不計前嫌,任用管仲,是以他可以做到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這是“善有善報”。

晚年的時候,齊桓公愈發糊塗,不僅親小人,還遠賢臣,是以他被活活餓死,不得善終。這是“惡有惡報”。

所謂的現世報,并不是什麼玄乎其玄的東西,就是前因後果。

春天的時候,播種耕地,到了秋天,自然可以有所收獲。反之,春天的時候,沒有播種,到了秋天,肯定沒有收獲。

平時,就是一個堅守原則的人,哪怕再落魄,也不會惹出大麻煩。反之,平時,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人,哪怕再有錢,也終有一天會捅大婁子。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一舉一動“買單”。正如曾仕強教授所言,人這一生,不過是“自作自受”而已。

“善惡到頭終有報”:現世報,都會在特定的時間出現

04

回到現實生活中。

村裡邊有兩戶人家,A家和B家。二十年前,A家有人是村裡邊的隊長,特别牛逼,就經常為難B家。在A家看來,我想為難你,就為難你,你能怎麼辦?

這兩家結下了深仇大恨。

有趣的是,過了十幾年,A家的人下去了,B家的人上來了,當了村裡邊的隊長,就報複回去了。A家的子孫很疑惑,這都是上一輩的事兒了,怎麼還牽扯到下一輩呢?

這就是典型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A得勢的時候,就欺負B。注定B得勢的時候,就會報複A。冤冤相報。

沒有誰是永遠強大的,也沒有誰是永遠弱小的。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強與弱,總會有“更替”的時候。

欺人者,人恒欺之。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就是這個道理。

為人處世,還是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善惡到頭終有報”:現世報,都會在特定的時間出現

05

寫到最後

對于因果報應,最為蔑視的,應該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精英。

有錢人認為,自己有錢有勢,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殊不知,現在有錢有勢,不代表未來有錢有勢。

達官貴人認為,自己有一定的地位,就是可以高高在上。殊不知,地位再高,也總有離開的時候,遲早有人會頂上去。

還是荀子說得好:“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道的運作,總是客觀且有規律的,不會因為堯舜而長存,也不會因為桀纣而消失不見。堯舜和桀纣,不過是個體罷了,改變不了天道的規律。

人力有窮時,天地無極限。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