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非遺“點燃”文旅“引爆點”
國慶假期,長汀開啟了“人從衆”模式,接下了“潑天富貴”。各大景區景點遊人如織,文旅市場熱力十足。就是兩個字——滾燙!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到汀州千年古城,感受深厚文化底蘊,觸摸曆史文化傳承。體驗非遺技藝、探尋非遺味道、觀看非遺展演成為遊客們的首選。
在紅色小上海雕塑廣場等候的遊客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洩不通。“哇……”随着尖叫聲頻繁響起,打“鐵花”表演開始。表演者有序地将熔融的鐵水抛灑而出,滾燙的鐵水在空中劃過優美的弧線,四下飛散,仿佛絢爛的煙花雨。打鐵花才結束,另一側的“火壺”表演跟着登場,身着防護服的表演者手裡火壺的木炭燒得通紅,雙手一抖、一敲,人與火仿佛融為一體,呈現出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般的驚豔場景,呈現出非遺技藝的特有魅力。“在抖音上刷到長汀這裡的非遺火壺表演,太震撼了!我喜歡火壺表演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火裡感受到了力量,特别神奇,也寓意我們的紅紅火火。”泉州遊客張殿清高興地說。
火除邪祟,百家安甯。火壺表演,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底蘊,被譽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瑰寶。每一次火壺的翻轉、每一次火花的揮灑,都凝聚着表演者對非遺文化的深厚情感與執着傳承。
賞千年浪漫的落花秀演繹,穿越時光赴一場古風逍遙自在,沉浸汀州非遺與人文煙火的快樂時光中。“5,4,3,2,1!”伴随着陣陣歡呼聲,一束束絢爛的焰火如同流星,升騰在水東街跨河上,綻放出歡樂圖星,點亮了整個夜空。跨河百米千年非遺落花秀演繹,在這場創意煙花秀的現場,一條飛龍和一隻金鳳凰在龍潭公園旁西岸吊腳樓沿河廣場起降,飛往水東橋濟川門。這場龍鳳與落花秀的完美結合,讓八方遊客大飽眼福。
火樹銀花,流光溢彩。來自湖南洪女士說:“長汀城人山人海,紅旗招展,真是一座溫暖小城、有溫暖的佳肴、有溫馨的服務、溫情的笑臉…我們一家子慕名而來,就是為了能夠欣賞到長汀各種非遺文化的展演,能遇到這麼浪漫的場景,真是不虛此行。”
享樂國慶假期,體驗非遺文化。在中國客家建築營造技藝傳習所(木工館),遊客絡繹不絕。無錫遊客王奇林說:“今天帶我兒子來到這裡,是開闊孩子眼界、啟迪智慧、拓展思維,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感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加深對傳統文化、魯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感覺和了解。”
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細品汀州城裡濃濃的“煙火氣”,長汀那可是“如雷貫耳”,名聲在外。那燈光璀璨、如夢如幻的夜景,簡直美得讓人“窒息”。各個景區景點,真是人擠人、人挨人,連插個腳的地方都沒有。遊客們紛紛調侃:“這哪是來看景啊,簡直就是來看人的!”盡管如此,遊客們的熱情還是“熊熊燃燒”,他們樂此不疲地穿梭在人群中,尋找着最佳的拍照角度,隻為留下那張“朋友圈大片”。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一場場震撼人心流光溢彩的視覺盛宴,一場場非遺項目穿越古今的實景演繹。從古老到新潮,從傳統到“頂流”。長汀的客家刻紙龍燈、汀州木版年畫、汀州客家剪紙、客家木偶戲、九連環等非遺項目不斷展示,不僅使遊客“越遊越新”,讓古老時光裡非物質文化遺産以文創産品的形式煥發出全新的光彩,被越來越多遊客所認知與喜愛。
長汀非物質文化遺産豐富,正成為推動文旅發展的強勁力量。近年來,長汀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持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工作,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對非遺資源的挖掘和闡發力度,努力找準非遺和旅遊工作相結合的最大公約數與最佳連接配接點。全面将“非遺+旅遊”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展現了文旅消費的新業态、新形式、新場景,為廣大遊客提供豐富多彩的假日休閑新選擇、新體驗。實作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并進,為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動能。
(長汀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