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死刑對于罪犯來說應當是最嚴厲的懲罰之一,直接剝奪犯罪分子生的希望,再也沒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其實,在當今社會對于死刑還是存在很大的争議,部分網友認為這一舉動不人性化,認為太過殘忍。
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國家接連廢除死刑,最嚴重的應當就是終身監禁。
不過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不應該可憐這些罪犯,畢竟确實做了違背法律的事實,若是憐惜對方,受害者受到的傷害又該誰來彌補?
中國一直都有死刑,并且由專門的法警隊伍押送,不僅負責全程安保工作,還肩負執行死刑的任務。
然而,在執行死刑的過程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會保持冷靜,罪犯如此,個别法警也會因為各種緣由出現巨大的心理波動。
那麼,這些被執行死刑的犯人在被行刑前都會有什麼表現呢?
老法警回憶死刑犯宣判場景
在許多國家接連廢除死刑之後,中國并沒有如此,但是法庭會本着少殺、慎殺的原則進行宣判。
通常來說,死刑犯都是曾經涉嫌重大案件、有意造成重大過失的罪有應得的犯罪分子。
如果之後沒有特殊情況,就算有上訴這條道路也是行不通的,最終的結果依舊是維持原判決。
不過對于死刑犯來說,并不是如此,隻要沒有到最後時刻,就還有生的希望。
但據之前的老法警回憶,死刑犯在得知最終宣判結果之後,心理活動非常豐富,有人平靜,有人害怕等等。
宣判當天普通的被告人通常是由兩位法警押送,而被判決死刑的犯人則會由3位法警押送。
在宣判的過程中,每位犯人的心理素質不一,但就算心理素質再好的人,在聽到被宣判死刑的時候還是會非常緊張,身體會不自覺地抖動。
而這也讓這位老法警養成一個習慣,在即将聽到宣判結果的時候,他通常會把手重重的壓在犯人的肩膀上。
一方面是為防止犯人在法庭上做出出格的舉動,甚至會出現不顧一切沖到法官面前的過激行為。
另一方面則是穩定犯人的情緒,給予犯人一定的力量支撐。
老法警表示,最後的宣判落定之後,在羁押室他會主動詢問這些犯人“要不要喝水”等一些最尋常不過的事情。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的平複對方的心情,盡量放緩心情。
之後在押送死刑犯回監獄的途中,老法警為了避免一些犯人自殘、逃跑等行為,都會說一些人生還有希望的思想。
但最後的結果會是如何,還是需要以法院的判決為主,而在回看守所的途中,這些犯人的心理活動不盡相同,各種各樣。
死刑犯宣判後的心理活動
“判決死刑”四個字出現之後,有犯人坦然面對,保持沉默,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但也有許多例外,曾經一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聯合其老鄉假意租借面包車,萬萬沒想到他竟然聯合其老鄉将面包車司機活活勒死。
事後冷靜抛屍,并将面包車劫走,但最後沒能逃過法律的制裁,還是需要接受法律的審判。
在去往法院當天,小夥子的話就沒有中斷過,一路上說個不停,和同伴聊得全都是小時候歡樂的時光。
法院最終判決其死刑後,身體不經意間小抖,證明内心還是恐懼。
老法警和以往一樣,依舊給小夥子灌輸生的希望,用再次上訴提高他活的欲望。
但老法警得到的回答卻是“不上訴”,回程路上繼續談天說地,似乎對死刑這件事并不在意。
随後他對保住名的同伴說,希望未來的生活能夠幫忙照拂他的家人。
别看在回程路上十分輕松,但是在判決現場身體的抖動已經充分說明,他是通過不間斷的語言掩蓋内心的緊張和絕望。
他的内心十厘清楚,他犯下的罪行是無法改變的,隻能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掩蓋。
除此之外,還有犯人在聽到“死刑”後,當場痛哭流涕,大聲喊叫已經意識到錯誤,希望能夠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但犯罪事實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法律規定就是法律規定,不會因為臨時的悔改改變最終的結果。
不過法警也并不是全部鐵石心腸,還是酌情給死刑犯人性化一點。
此前一個死刑犯因為在搶劫案中殺死受害者後暴力拒捕,警方擔心對方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現場開槍擊中對方頭部。
經搶救,由于顱腦損傷導緻下半身癱瘓,但并不會因為這樣就逃過死刑的處罰。
事後犯人提出要見家屬,當時的情緒非常激動,最後法警同意和其親人見面。
原本規定的時間隻有15分鐘,但是法警卻讓見面将近30分鐘左右。
在他見過親人之後,心中也釋然,先是向家人道歉,後又感覺悔恨,期間法警會盡可能的将流程人性化,讓其完成最後的“心願”。
此外就是在法場等候的死刑犯,一般來說能夠保持冷靜的人少之又少,不管是窮兇極惡的犯人,還是不動聲色的殺人犯,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都會後悔。
死刑犯下車時,有的人全身軟綿面無血色,被執行死刑之前似乎毫無感覺,什麼都不知道。
期間也經常出現為了能夠活命,在臨刑前一刻放聲高喊“要檢舉、要立功”等的求饒言論。
正因為如此,現場經常會有法官、檢察官的身影出現,對犯人的檢舉進行核實。
若是早已經被查實,犯人還是難逃死刑,若是當場沒能查清楚,死刑将會被暫緩,犯人也将會被帶走重新進行調查。
結語
死刑犯在面對死刑的時候,很少會出現全程保持冷靜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不同的生理或心理變化。
人在絕望的時候,求生的欲望是本能,肯定不會願意就此失去生命。
然而,事實就是事實,每個人都要為所犯的錯誤付出代價,任何人壞人都不會逃脫法律的制裁。
這也給衆人提醒,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慎重,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做出難以挽回的事情,更不要讓自己落得終身後悔。
貴州都市報2014年1月15日,多數人被吓癱有人檢舉求饒
觀察者網2014年1月14日,執行前法警會請死刑犯上路煙 被告人聽到判死刑時會抖動一下